1980~2005年中國經濟的開放與增長

1980~2005年中國經濟的開放與增長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江小涓/主/編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54886
  • ISBN13:9787010054889
  • 裝訂:382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是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中全球經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國成功經驗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走開放式的發展道路,通過對外開放,推動思想解放和改革創新,校正國內要素結構失衡,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產業競爭能力。本書全面描述了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方面和未來趨勢。

全書共分三篇。上篇以大量的數據和情況,描述了中國成為對外貿易和吸收外資大國的進程及其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從進出口規模、結構和對全球貿易的貢獻等方面看,我國已經成為一個最重要的貿易大國。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就業和結構升級都有顯著的積極影響。外資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制造業產出、結構升級、就業、稅收、出口、新產品新技術開發等方面促進了經濟和技術進步。中篇論述了中國對外開放和全球貿易投資格局變化的關系和相互影響。包括全球進出口格局和中國地位的變化、中國和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關系、全球FDI流動格局和中國在其中的地位以及中國要應對貿易摩擦。總體上看,經濟全球化進程有利於我國繼續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下篇展望了中國對外開放新階段的特征和需要考慮的戰略調整。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國內要素結構改善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國對外開放將呈現新的格局。出口商品結構穩步升級,吸收利用外資方式多樣化,對外投資快速增長。政策調整的方向應該是:促進對外貿易均衡發展和資金雙向流動,促進平等競爭,堅持互利共贏,更全面合理地參與全球化過程,繼續增強我國產業的競爭力。要高度重視控制開放經濟面臨的各種風險,保持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
 

人民出版社即將出版「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利用外資叢書」,這里對選題背景、現實意義和叢書特點作幾點說明。

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是經濟發展模式的重大轉折,是利用經濟全球化機遇的主動選擇,也是推動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對外開放對自身和世界經濟的影響以及與經濟全球化的互動關系,是一項很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生產分工和資源配置跨越國界在世界范圍內展開。全球消費者追求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各種生產要素追求最大收益,是經濟全球化基本而持久的推動力。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的迅速進步極大地降低了全球化的成本。從市場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到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已經在經濟活動的各個層面廣泛推進,跨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各國在經濟上相互依存,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都不能不受到全球經濟發展的明顯影響。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趨勢還在繼續。

跨國直接投資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資本流動性強,能夠在全球范圍內調劑余缺,尋求投資機會和更高收益。驅動資本全球流動的是經濟利益,只有當對外投資的收益超過在本國投資的收益時,跨國公司才會到海外投資;也只有當使用外資的收益超過使用本國資金的收益時,東道國的企業才會利用外資。世界銀行的研究表明,在發展中國家中,參與全球化的國家和沒有參與全球化的國家在經濟增長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參與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富國的兩倍以上,而非全球化國家
的增速只有富國的一半,而且差距還在拉大。跨國投資提高了資
金在全球范圍內的配置效率。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不僅大大增強了綜合國力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繁榮的重要因素。我們成功經驗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利用經濟全球化提供的機遇,走開放式的發展道路,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校正國內要素結構失衡,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改革創新,不斷增強競爭能力。中國已經成為利用外資數額較多、外資對國民經濟影響突出的發展中大國。

當前,我國國內資金供給充裕,不少產業生產能力過剩,內資企業的技術能力和制造水平不斷提高,能夠生產愈來愈多的中高檔產品。因此,僅僅從國內資金和生產能力的角度看,吸收外資的環境發生變化。市場已經對這些變化做出及時反應:自2000年以來,我國吸收外資在繼續保持較大規模的同時,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外資在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的比重持續下降,目前略低於發展中大國的平均水平。這表明盡管有一些非市場因素影響吸收外資行為,但在跨境資本流動和配置中,市場機制仍然起重要作用。

展望未來,中國吸收外資仍將繼續保持較大規模。這是因為國內資金盈缺狀況僅僅是影響吸收外資的因素之一,而且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全球跨國投資的現實狀況是,資金充裕的發達國家吸收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跨國投資,美國和英國是全球資金最充裕的國家,也是吸收跨國投資最多的國家。這是因為資本流動是其他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重組的主要載體。在每一個細分的產品市場上,各個企業持有的優勢資源是不同的,要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增強自身優勢,需要不斷重組和更有效地配置內部外部各種資源,而這個過程往往通過資金流動來實現。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所吸收的外資中更多地搭載著技術、知識、管理、觀念、人才、品牌、市場等競爭要素。可以看到的趨勢是:全球化正在進一步分解價值鏈,有愈來愈多的產品和制造、服務環節可以進行全球分工,有更多的生產要素以FDI為載體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因此,吸收外資與吸收國外各種優勢要素往往是同一過程,經濟全球化的各個層面都因資本流動而密切連結。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就是要通過吸收外資,更多地吸收全球各種優勢資源。我們一定要保持踏實理性、開放借鑒、兼收並蓄的心態和行為。

研究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利用外資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第一,揭示中國開放型增長道路的歷程、特點和若干重要關系。中國吸收外資已經有二十多年,具備了進行實證研究所需要的時間跨度和系統數據。分析中國經驗,能夠豐富跨國投資理論,更好地理解中國的開放與增長。第二,提供前矚性觀察和思考角度。當前,我國吸收外資出現許多新特點,包括以購並方式吸收外資增多,非FDI方式使用外資增多,服務業吸收外資增多,以引進其他要素為目的的引資行為增多等,對這些新的變化趨勢及其影響需要進行深入分析。第三,全面理解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和間接影響。資本因逐利而跨國流動,但流動的影響卻超出經濟利益,涉及就業、產業技術、經濟結構、收入分配、外部聯系、經濟穩定性以及消費方式、生活觀念、文化特性等許多方面,還深刻影響著人們對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觀察角度和評價體系。這些影響錯綜復雜,既有共性表現,也因國家、時間和環境不同而有很大差異。雖然人們希望能夠篩選和控制這些變化,但實踐表明,有些利弊可以取舍,有些影響卻是「一攬子」的。對這種復雜性要有深刻、全面理解,把握好開放的尺度和速度,避免出現全局性的不利影響和被動局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