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義法學思潮

人文主義法學思潮
定價:84
NT $ 73
  • 作者:侯健 林燕梅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3669985
  • ISBN13:9787503669989
  • 裝訂:平裝 / 20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人文主義法學思潮是指歐洲14—16世紀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中出現的一種有關法律的新思想和新觀念,其基本內涵是人文主義法律觀。這種法律觀不同于中世紀的經院神學法律觀,也不同于後世在科學主義影響下的實證主義法律觀。人文主義法律觀主張人是有尊嚴的,是有不可剝奪的權利的;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每個人都擁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獨立的生命,並有能力賦予其生命以意義。人文主義法學思潮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西方後來所有承認人權、主張維護人的尊嚴的自然法學和其他法學流派的思想淵源,構成了近現代有生命力的法律制度的底蘊。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人文主義法學思潮概述
第一節 什麼是人文主義?
一、人文主義的內涵
二、人文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人文主義法學思潮的特征
第三節 人文主義法律觀
一、法律思想中的人
二、人文主義法律觀
本章小結
第二章人性與法律
第一節 人性的張揚
一、個人的發現
二、人的尊嚴
三、美德與命運
四、自由與平等
第二節 共和制與君主制
一、人類結合的政治形式
二、但丁《論世界帝國》
三、馬西利烏斯和公民人文主義者
四、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和法律思想
第三節人與物
一、人性的悖論
二、托馬斯‧莫爾與《烏托邦》
三、康帕內拉及其《太陽城》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法律與信仰
第一節 基督教與人文主義
第二節 伊拉斯謨的人文主義法律思想
一、從房龍的《寬容》說起
二、伊拉斯謨的生平
三、人文主義者的寬容
四、《新約全書》
五、分別善惡的果
六、法律與知識
七、人文主義的種子
第三節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
一、人文主義反對什麼
二、馬丁‧路德的生平
第四章 文學與法律
第五章 人文主義法學派
附錄
主要代表人物與代表著作一覽表
主要名詞術語與代表人物索引
參考文獻
 

源遠流長的西方法學,是人類文明史的一顆璀璨明珠。從古希臘、古羅馬開始,它迄今已有兩千五百余年而愈盛,成為西方社會文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一充滿理性思辨的領域,賢杰輩出,學派縱橫,卷帙浩繁,閃爍著耀眼的智慧光芒;亦如大江之濤,前赴後繼,滾滾推進,不斷地擴展和深化。當然,與任何事物的發展一樣,有光明就有黑暗,有進取就有曲折。西方法學發展的歷程,也間或泛起些許糟屑和污穢,但總體上順應了社會發展與人類思想演進之規律。西方法學的積澱與變遷,提供了諸多有益于民主與法治建設的知識成果,是人類應當汲取的財富;而那些喧囂一時、曇花偶現的沉渣,亦不失其反思和警戒之意義。正是鑒于這些反復的考慮與權衡,我們才決定編輯這樣一套《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叢書,力求使其盡可能較廣泛和全面地體現西方法律思想發展的多樣性特征。

該叢書定位為普及性知識讀物,其對象主要是高等學校法學本科學生或具備相當知識水平的人士,同時亦包括那些對西方法學感興趣或需從中查找有關資料的研究人員。因此,該叢書具有兩個特點︰第一,語言通俗、明了,文字簡練,脈絡清晰。第二,側重于客觀性資料的概括與介紹,不含過多的分析與評論。必須指出的是,西方法學中的一些學派或思潮的代表性著作包含著許多極富哲理思辨的、艱深難懂的論說。要將這些表述刻意加以“通俗化”,不僅困難重重,而且可能擰曲原意、傷其精髓。逢此情形,我們只能力求做到恰如其分,相信讀者能予以諒解。

本叢書的主題是“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依學界通說,“法學思潮”和“法學流派”二者,完全可視為同義語。但仔細揣摩,它們之間還是能夠區分,並且在某種特定情形下應當予以區分。“法學思潮”亦稱“法律思潮”,指在一定時期、一定區域(如歐洲、北美)或國家里,帶有普遍性,且常常起伏不定的,對法現象進行理解和論說的趨向。而“法學流派”則是指,在法學思潮中逐漸凝結而成、相對穩定的派別或支派。其中,不僅存在著核心人物及其論著,更重要的是還有為法學界公認的、相對確定的主導精神和主義。不過,無論“法學思潮”或者“法學流派”,它們均有大小和強弱不等的時空影響力。

《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叢書,是法律出版社的張波先生和趙浩女士首先動意,繼而與我們共同策劃的。之後,我們又陸續得到了法律出版社法學學術出版分社、張波先生及各位責任編輯的鼎立襄助。今日,在此拙作得以付梓之際,我謹代表二十多位作者,向頗具聲望的法律出版社的朋友們致以深深的謝意。同時,我們也由衷地期盼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呂世倫 2005年6月于中國人民大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