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愛樂者而作,充滿了樂趣與啟迪,堪稱趣聞逸事的盛宴。同時揭示了偉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最為人性化的一面。

這里有尷尬場景(勃拉姆斯在李斯特演奏時睡著了)。有咄咄怪事(布魯克納的狗兒被訓練成能夠對瓦格納的音樂號叫)。這里也有值得記憶的片段。比如斯特拉文斯基告訴普魯斯特自己如何厭惡貝多芬。威爾第絞盡腦汁把一「女人善變」的旋律變成最高機密;這里更有古怪的策略(威爾第覺得街頭的管風琴整日演奏他的歌劇中的詠嘆調十分惱人。便租下了所有的管風琴鎖在房間里)。有音樂家的慷慨大度(海頓稱莫扎特「是我認識的最偉大的作曲家。不管是通過本人還是名字」)。以及冷嘲熱諷(有人問托馬斯。比徹姆爵士:「您聽過施托克豪森的音樂嗎?」「沒有。」他回答。「但我可能踩過一些。」)。
 

目錄

中文版序

阿雷佐的奎多(1991年後-1050年前)
徹斯特蘭·德·庫西(約1160-1203)
紀堯姆·德·馬肖(約1300-1377)
若斯坎·德·普雷(約1440-1521)
馬丁·路德(1483-1546)
羅朗·德·拉絮斯(約1532-1594)
唐·卡洛·傑蘇阿爾多,維諾薩親王(約1561-1613)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1567-1643)
海因里希·許茨(1585-1672)
讓-巴蒂斯特·呂利(1632-1687)
亞歷山德羅·斯特拉德拉[1638(9)-1682]
阿爾坎傑洛·科雷利(1653-1713)
馬蘭·馬雷(1656-1728)
亨利·珀塞爾(1658-1685)
弗朗索瓦·庫普蘭(1668-1733)
安東尼奧·維瓦爾第(1678-1741)
喬治·菲利普·泰勒曼(1681-1767)
讓-菲利普·拉莫(1683-1750)
約翰·蓋伊(1685-1732)
喬治·弗里德里克·亨德爾(1685-1759)
┅┅
注釋
譯後記
 

在「二戰」之後的六七年中,西方音樂中講故事的權利被學院派的音樂學者從社會史家和專家們手中剝奪了,他們從整體上清除了音樂中令人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只專注於五線譜上的蝌蚪符。本書於1985年在倫敦和紐約首印,正是希望通過重現音樂萬花筒中最多彩的傳記逸聞來矯正前面提到的失衡狀態。

我的准備工作十分謹慎,務必保證這些逸事的真實性,但也不必太過糾纏於細節。換言之,每則逸事都相當於一位目擊者鳥瞰了某位重要作曲家生命中的重要時刻,而通常這一時刻的行為又能體現他的性格。

本書一直不停地再版,如今已經通過多種語言來到了第三代讀者的手中。我十分欣喜地見到它被翻譯成中文,帶給中國朝氣蓬勃的交響樂和歌劇聽眾,這是一個新興的群體,可以不帶任何西方聽眾的陳腐偏見去欣賞藝術,也不必為了大學教員的飯碗而參與門戶之爭。本書正如其封面上所稱:永恆藝術之締造者的永恆故事集錦。它們永遠不會老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