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規范的原理

學術規范的原理
定價:96
NT $ 84
  • 作者:高曉清/著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3847507
  • ISBN13:9787543847507
  • 裝訂:224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學術」一詞在本文中,主要是指「科學」,包括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同時,「科學」一詞和其他許多詞語一樣,具有「活動」與「成果」的雙義性。和其他社會群體的活動一樣,學術活動也有它自身的目標。雖然其成員從事研究可以是出於各自不同的個人目標,作為一個社會群體或社會子系統的活動,學術活動的目標無疑是真理。

本文所要討論的關於學術的規范,乃是學術規范的原理,主要屬於「所是的規范」,而非「所做的規范」。本文主要解釋在完整的學術過程(從選題到寫作到發表)中所遵守的最基本的規范以及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范。重點放在對規范進行解釋而不是做出具體規定或措施上,如解釋學術研究之前為什麼需要進行文獻綜述?學術研究過程中為什麼需要遵循一定的邏輯?為什麼特定的學科研究需要特定的方法?為什麼特定的科學共同體內會具有特有的話語方式?為什麼研究成果中所展示的「文獻資料」需要標出真實出處?這些,都是屬於原理的內容,而不能算作是真正的操作規范。本文對於每一門學科的具體操作規范並不加以深入討論。因為,在資料收集、研究方法、學理邏輯、論文格式等等方面,不同的學科、不同學術機構、不同的出版物有不同要求。各個學術單位對於不符合學術規范的外在行為也有不同的制度,而且由「學術」活動本身的性質無法推導出對是否符合學術規范行為的具體獎懲措施。例如,剽竊抄襲是違反學術規范的行為,但如果一個學者不慎從別人文章中引用了1000字而未標明出處,而這個作者義是一研究生的話,這事被發現之后是對他進行罰款還是要對他進行行政處分?或是推遲他拿學位的時問?如果是后一種處罰,推遲兒年?這些,都是從「學術」本身無法推出答案的。在實際中,我們看到,各個單位對於這種行為的規范方式不一樣。規范的操作是人為的,而規范的原理卻是內在的。

本文將學術規范的內涵限定為:「一個完整的學術研究過程一一從選題、到研究、到發表、到發表后的學術對話——中所遵循的學術原理與學術邏輯要求,這一學術原理與學術邏輯規定了進入學術研究的進入線路、研究中的思維方式(包括方法論和研究邏輯)、形成學術成果的方式,以及由此構成的相互關系。」具體來說,一一個完整的學術研究過程的規范,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學術研究的起點規范 一客觀事實與現有知識規范。它規定研究者進入研究活動的線路,回答為什麼研究者會選擇特定的學術研究課題,以及確定這一選題的經驗事實與知識背景的原因和規則。第二部分,學術研究的過程規范一一邏輯、方法與語言規范。它規定研究者的研究必須符合相應的學科邏輯、學科方法和學科特有的話語方式,回答研究者為什麼必須遵守特定的邏輯、方法與語言規范。第三部分,學術研究的結果規范一一發表與對話規范。它規定研究者的學術研究成果的公開方式、回答為什麼研究者要公開其學術成果,以及學術成果發表之后產生學術對話的一般原理與一般要求。
 

學術是追求真理的事業。為了證明求得的真理(或者相對真理)的科學性,就要對求得真理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嚴格的檢驗,這就是學術規范的要求。學術規范是隨着學科的發展和建設提出來的,是每一個學者必須遵循的規則。如果沒有學術規范的約束,對嚴肅的科學問題隨手拈來,信口開河,或者把別人的研究成果占為己有,那麼這種東西就不是學術成果,就不是真理或相對真理,就不能促進學術的繁榮和科學的發展,相反,是對學術的一種侵蝕。

當前,學術規范已經成為學術界十分關注的問題。這是因為學術界受到市場的沖擊,許多學者心情浮躁,急功近利,想早出成果,多出成果。而且一些學術管理的行政部門采用企業管理的辦法,追求成果的數量,用不恰當的評估方法來評價學者的工作業績,促使一部分學者不擇手段地粗制濫造,甚至抄襲剽竊。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學者自己的職業道德問題,經不起各種誘惑和壓力,做出違反學術規范的事情。近些年來,學術界不斷呼吁重視學術規范。為此,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還專門成立了「學風建設委員會」,前年又通過了((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這些舉措無疑對學術規范會起到制度上的作用。

但是對什麼叫學術規范,怎樣做到學術規范,還需要從學理上加以說明。高曉清女士的專著《學術規范的原理》就是在這方面做了研究。這是她在博士后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形成的。該專著對學術規范的內涵作了如下規定:「一個完整的學術研究過程——從選題、到研究、到發表、到發表后的學術對話——中所遵循的學術原理與學術邏輯要求,這一學術原理與學術邏輯規定了進入學術研究的進入線路、研究中的思維方式(包括方法論和研究邏輯)、形成學術成果的方式,以及由此構成的相互關系。」這種理解遠遠超出以防止「抄襲、剽竊」為主的外部制度規范,而是通過挖掘「學術」本身所內蘊的意義而彰顯的原理規范。正如作者自己所說,規范的操作是人為的,而規范的原理卻是內在的。這種學術規范概念的界定具有獨到而深刻的見解。

該專著定名為「學術規范的原理」,就是對學術規范的內在原理進行解釋,根據從選題到發表的完整研究過程的順序,該專著邏輯嚴謹地將此過程分為三章進行了解釋:第一章,對學術研究的起點規范——客觀事實與現有知識規范——進行解釋。它規定研究者進入研究活動的線路,回答為什麼研究者會選擇特定的學術研究課題,以及確定這一選題的經驗事實與知識背景的原因和規則。第二章,對學術研究的過程規范——邏輯、方法與語言規范——進行解釋。它論述研究者的研究邏輯、方法和語言,解釋學術研究為什麼要符合相應的學科邏輯、學科方法和學科特有的話語方式,回答研究者為什麼必須遵守特定的邏輯、方法與語言規范。第三章,對學術研究的結果規范——發表與對話規范——進行解釋。它規定研究者的學術研究成果的公開方式、回答為什麼研究者要公開其學術成果,以及學術成果發表之后產生學術對話的一般原理與一般要求。最后,非常難能可貴的是,該專著沒有忘記學術的最高原則——學術自由的原則,辯證地看到了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的關系。

專著從整體來說,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理論深度,體現了作者較深厚的理論功底與良好的學術素養。不足之處在於第三章第一節談論具體問題較多,與專著的整體理論論述似有些不一致,希望今后加以改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