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革命:馬克思主義美學在中國

艱難的革命:馬克思主義美學在中國
定價:108
NT $ 94
  • 作者:馬馳/著
  • 出版社: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10648845
  • ISBN13:9787810648844
  • 裝訂:302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雖然是從第一手材料出發,對馬克思主義美學在中國傳播與發展的艱難歷程的回顧與思考,但它又不僅僅局限於史的梳理,而是重點就馬克思主義美學在中國傳播與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若干重大問題,如: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美學活動、現實主義理論、新舊美學之爭、審美實踐、幾次美學大討論等做出了盡可能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全書在現有文獻基礎上,突出了問題意識,其中不乏作者自己的思考與解讀。

馬馳,1955年12月生,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和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特別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美學理論、文化理論的教學與研究。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先后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多項,獨立撰寫的著作有:「叛逆的謀殺者——解構主義文學批評述要》、《盧卡奇美學思想論綱》、《「新馬克思主義」文論》、《馬克思主義美學傳播史》、《理論、文化與實踐》等。
 

目錄

序言
導言
第一章 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初識馬克思主義
第一節中國知識分子初識社會主義學說
第二節早期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第三節 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探討藝術問題的開端
第二章在革命文學論爭中發展馬克思主義
第一節在革命文學中宣傳馬克思主義
第二節從「文學革命」到無產階級文學運動
第三節黨真正領導左翼文學運動的開端
第三章無產階級大眾文藝的重要實踐
第一節開辟一條光明的路
第二節左翼文化戰線上的中堅力量
第三節倡導文藝大眾化
第四章從提倡「文學革命」到「史底唯物論批評」
第一節倡導以民眾為本體的「平民文學」
第二節對「靜穆」審美理想的批判
第五章 「為完成一切新任務」而探討道路
第一節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必須確定新的路線
第二節采用國際普羅文學的新的大眾形式
第六章 現實主義理論的中國化
第一節在發展中、運動中去認識和反映現實
第二節「左聯」內部有關世界觀與創作方法的關系的不同
表述
第三節對典型問題的不同理解
第四節同一創作方法的不同實踐
第七章抵制舊美學,提倡新美學
第一節對觀念論美學的不同態度
第二節新美學的理論建構
第八章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中國化的偉大實踐
第一節文化、大眾、革命三位一體的審美實踐
第二節 文藝的政治功能和審美特性的辯證統一
第三節對文藝審美特質的分析
第四節文藝與政治關系的初步探索
第九章美學討論與主義之爭
第一節表現新的人民的新的品質
第二節 「雙百」方針與美學爭鳴
第十章馬克思主義美學在中國新時期的拓展
第一節對文藝與上層建築關系的重新認識
第二節重構審美意識形態
第三節探討對世界的藝術的掌握方式
第四節重提反映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歷經百年,中國美學在已經過去的一個世紀里曲折走入了較為自覺地追求思想的體系性、理論的邏輯性和方法的科學性這樣一個現代形態的學術行程,從具體的理論觀念到整體的學術思維形式都發生了重大轉換。其百年來不斷創新、求變的理論努力,在今天看來是那樣鮮明且確有成效,令人對之產生濃厚的追索興趣。

也因此,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美學界對本土問題的理論探究興趣不斷增長,有關上一個世紀中國美學現象和問題的研究開始引起學者們的廣泛關注。美學界不僅為此連續舉辦了多個專題會議,集中討論20世紀中國美學的學術建構及其價值特性,同時,許多學者在近年中也進行了大量的具體研究,力圖為21世紀中國美學新的學術深化提供更為充分的依據。

不過,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在探討20世紀中國美學現和問題的時候,主要關注的還是那些具體概念、命題或觀念等的自我演化線索或個別美學家的理論成就。事實上,作為客觀歷史過程的學術活動,美學的生成與發展絕不僅僅是純邏輯的。美學之所以在20世紀中國人文學術活動中占有顯赫的地位,同它在理論上始終保持了與現實思想文化運動的具體關系是直接相關的。要想充分把握20世紀中國美學百年發展中的諸多現象與問題,就必須深入到整個20世紀中國社會及其思想文化的歷史真實之中,從文化整體上來考察美學自身的理論歷史,並從美學的整體活動來把握其思想蘊涵,使20世紀中國美學的歷史從純粹理論的邏輯演繹擴展為一種思想的持續進程,進而「重構」其學術發展的歷史價值。這樣,20世紀中國美學的歷史研究才會更加突顯出理論本身的文化和思想的價值。例如,包括美學在內,20世紀中國學術發展總體上呈現了一種現代文化的建設意願,即以學術方式致力於傳統中國文化的現代轉換,為現代中國社會設計民族振興、文化進步、生活幸福的理想模式。由此,現實與理想、困厄與超越的矛盾便深深融入了各種學術的努力之中,既影響了學術活動的存在形態,又影響了其具體理論的表現形式。研究20世紀中國美學,理應從這一方向去求取有關歷史客觀性的具體表現。

研究20世紀中國美學,必然涉及對於20世紀中國美學歷史結構的重新認識和確定。我們的探討,重點應在於把握美學演進中的主要歷史結構規律、結構性質及結構方式,從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的實際進程中尋找美學歷史的客觀必然性,從而揭示出一個完整的、具有內在相關性的美學的歷史存在形式,而不是簡單地依照「時間表」來划定近代、現代和當代等「歷史段落」,或單純理解為一套理論概念、命題等的邏輯串聯,令美學史變成諸多概念、命題的機械整理和堆砌。也就是說,在研究20世紀中國美學的時候,我們需要強調的是美學本身的結構連續性,而不是歷史的時間構架——美學理論的邏輯完整性必須體現出思想的有機進化層次。何況對於20世紀中國美學來說,其歷史過程的客觀性雖然是確定的,但理論的具體結構和活動又具有種種或然性,它們之間存在著需要我們從思想整體上去把握的規律、性質和方式。即如對於20世紀中國美學與西方美學及其思想方法的關系來說,我們就應思考:一方面,接納西方美學的中國學術語境有什麽特點?另一方面,在20世紀中國學術語境中,西方美學從具體概念到基本方法出現了哪些變異?這種變異之於20世紀中國美學學術積累的影響是什麽?如果說,在20世紀中國美學中,西方話語的存在根據往往在於引入和保存其具體形式的中國學術語境本身的現狀,那麽,把這個問題納入美學的歷史研究,為的就是從中看出20世紀中國美學的自身精神取向及其內化外來思想的學術依據,進而把美學理論的演化過程同20世紀中國美學發展的真實學術性質聯系起來加以考察。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在組織寫作這套以20世紀中國美學的百年學術發展與演變為研究內容的叢書時,著眼的不僅是總結、反思,以求比較完整和深入地反映20世紀中國美學的學術面貌,而且試圖能從學術史層面建構起一種新的美學史觀和美學史研究方式。也因此,本叢書突出了「以問題帶史」的特點,強調以學術史研究的立場來討論20世紀中國美學各種現象和問題,以學術史所倚重的知識價值特性與知識含量增長來反顧百年中國美學的意義。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