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了二語學習者如何學習和運用第二語言文字系統,提出第二語言文字系統會受到第一及第二文字系統的影響,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獨立於所涉及的語言。本書首次提出文字系統對語言閱讀、語言寫作以及語言意識均有一定作用,介紹的研究方法為跨領域研究方法,涉及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研究對象也各具特色。

Vivian Cook是紐卡斯爾大學應用語言學教授,目前任教於倫敦大學和艾塞克斯大學。他因二語習得研究及對喬姆斯基思想的研究而聞名,是歐洲二語協會(EUROSLA)的創始人及第一任主席,目前的研究興趣集中子英語文字系統、教材設計以及二語習得的多維能力觀。
 

目錄

[西方應用語言學視野]總序
[第二語言習得前沿書系]序
[第二語言文字系統]導讀
原書目錄
致謝
作者簡介
1 第二語言文字系統研究導論
第一部分:第二語言文字系統的書寫
2 日語漢字作為二語的記憶與提取:一項關於「筆尖」(TOP)現象的實驗
3 英語作為二語的拼寫學習中語音策略的作用
4 拼寫知識與一語閱讀識別:以英語作為外語的中國和馬來西亞使用者的單詞聽寫為依據
5 學習者語料庫與書寫體
6 基於語料庫的日本英語學習者詞首及詞尾拼寫錯誤的研究
7 移民兒童的拼寫與發音:以意大利一瑞士和德國雙語者為例
第二部分:第二語言文字系統的閱讀識別
 

繼國內幾家著名的外語出版社引進語言學原著系列之後,2006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精心策划了反映國外二語習得研究與教學最新學術動態和成果的叢書系列。這套開放式的二語習得研究前沿書系,旨在精選固外最新出版的研究著作,涵蓋第二語言習得的基本理論、二語認知、二語語用、閱讀、寫作、聽說、學習策略、學習者語料庫、研究方法等各個領域。作為一位始終研究和關注二語習得的學者和教師,我心中充滿喜悅和感激。高興的是,有像世圖北京公司這樣的出版界有識之士,高舉追求學術真知的旗幟,捧一顆真心弘揚學術,回報社會;感激的是,全國的廣大外語師生又可以及時補充到學術營養,將最新的外語教學研究的理論和成果應用到我國的外語教學實戰中去。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迄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從國外的最新動態來看,二語習得研究清晰地表現出認知和社套文化二分的路徑。

心理認知過程與機制在二語習得的研究伊始就受到關注,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的新進展則使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語言。無論是母語還是二語都是人類認知的一部分,語言與認知密不可分,語言處理過程必須運用基本的認知能力已經成為主流觀點(DeKeyser&Juffs,2005)。Hinkel(2006)及一些學者認為,二語習得過程是一個內化的認知過程,其研究的焦點就是描述並解釋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二話認知路徑的發展從瞢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開始,到後來的交互論(interactionism)和連接主義(connection-ism),直到近來出現的構式語法(construction grammars),認知的視角在SLA研究中十分清晰。

近年來興起的構式語法理論認為:1 語法知識的心理表征由形式-意義配對(或稱映射)即構塊組成,意義與形式不可分離。2)意義與形式相互約束,構塊的意義並不時應於構塊中所有詞匯單位的意義總和。3)語言具體化單位和圖式化是語法知識及其習得的基本組織原則。高度圖式化(highly schematic)的構塊也具有圖式意義。4)語法知識.又稱句法·詞匯連續體,是有組織的一系列不同類型的構塊。5)組成一系列語法知識的構塊,既有很具體的只適合於一種情形的,也有較為抽象,可涵蓋大范圍的用法事件(highly events)。習語構塊(idiomatic constmction)與普通構塊(general construction)沒多大區別。構式語法在解釋二語習得時強調,語言是個由構塊組成的系統,所以二語習得很大程度上就是構塊的習得,遵循基於使用的語言模式習得順序,從使用范圍局限的構塊類型開始習得,通過機械記憶學會較為具體的語言結構,過渡到較為抽象的、表達性強的題元結構。這些結構都基於各類語言范疇、圖式和構塊。二語習得研究也證實,二語習得從習慣用語開始,遵循「慣用語一低城模式—構塊」這樣一個發展路徑(Douyhty & long,2003)。

與認知視角相對的是二語習得研究的社會文化視角,代表性理論有雛果斯基(Vygotsky)的社會文化理論(socio-cultural theory)、語言社會化學說(language socialization)、巴赫全(Bakhtin)的時話理論(dialogic perspective)以及批評理論(critical theoryy)等。

社會文化理論最基本的原則是:人類認知的媒介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如工具、符號系統(尤其是語言),以及社會交流。交流本身通過語言實現。社會文化理論的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1)一切復雜心理活動都是在交流過程中形成的;2)心理機能最初存在於人際間,隨後逐漸成為內部的心理機能;3)心理發展曩重要的因素是掌握憑借詞語傳遞的全人類經驗。社會文化理論強調交流在認知以及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但它不僅僅將交流看作是習得詞匯及形態句法的手段。交流既是二語學習的工具,同時本身也是一種能力。

社會文化理論對二語習得研究有重要啟示,社會文化理論指導下的二語研究,都是研究真實的課堂以及其他社會場景里的語料。其次,由於社會實際是學習的主要途徑,所以學習者參與的交流尤其值得關注。再次,社會文化研究大多采用微變化分析(microgenetic analysis)方法,開展跟蹤研究,觀察一段時間內的發展狀況。

與社會文化理論密切相關的語言社會化理論也認為,在任何環境中,語言學習者都處在一種由社會、文化和政治所塑造的交際環境中,通過學習成為其中有能力的參與者。這些語境中所使用的語言形式及其社會意義將會影響學習者時語言的理解和使用。語言既是社會化的方式,又是社會化的中心目標。語言資源及交流實踐在語言社會化理論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初學者了解社會集團中的不同地位和角色,以及學會認識和表達情感的途徑。

Bakhtin的對話理論進一步認為,語言在本質上具有社套屬性,當我們把他人的話語變成自己的用法時,也就形成了與他人的對話關系,對話論強調智力過程(intellectual process)具有社會性,話語的構建和話語中前後表達的餃接需要說者和聽者共同參與。因此,我們日常使用和學習的語言並不是中性的、客觀的。相反,語言的使用是我們對他人語言的借用。語言的學習就是學習者試用他人言語的過程,語言具有內在的意識形態屬性,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表現說話者對其他話語參與者的態度,表明說話者在交際中的社會地位。

概括起來,二語習得認知與社會文化理論的主要分歧在於:對二語學習的看法不同和對二語習得理論的構建不同。堅持二語習得認知現的學者(如Kasper,Gass,Long等)都認為,雖然社會環境能夠影響第二語言習得,但是SLA本身實質上的確是一個認知的過程。持批評觀點的學者(如Kramsch,Larsen-Freeman)則認為,二語學習不是一種孤立、脫離語境和語言使用的狀態。認知視角過分強調個體和內,心思堆過程以及語法能力的發展,沒有認識到語言的意義是交際的產物,具有社會性和交互性,超越個人的意愚和行為,不考慮語言的使用是社會文化視角和認知視角之間的一種失衡。在二語習得理論構建方面,一些學者提出理論和標准的一元有助於學科的發展,堅持實證主義為二語習得研究的唯一范式,認為多元化是「相對主義」的產物,多元並存會帶來問題,多種理論的存在和多重標准等於無理論與無標准。但相對主義的支持者認為,現實本身就是多樣的,科學並不能涵蓋現實存在的所有具體問題,提倡「後現代主義批評分析」,反對實證主義霸權.鼓勵「百花齊放」,避免理論受阻,導致不同聲音的消失。

當前,雙方都承認分歧存在,雖然爭論還在繼續,但認知理論與社會文化理論仍有望走向融合。

目前,固內還沒有引進過以二語習得研究作為專題的大型叢書。世圖北京公司組織的這套叢書旨在組合國外多家著名出版社的代表作,對各派觀點和理論兼收並蓄,使我們能對二語習得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有一個綜覽。同時,為幫助讀者理解原著而編寫的導讀也推陳出新,除時著作的重要觀點和思想逐章歸蚋之外,就各本著作所涉及的領城都有一個國內外發展現狀的概述,對該著作和作者在誼領域的地位也加以闡述。導讀之後還列舉出國內近年出版的相關著作和期刊論文,讓讀者可以輕松得到國內研究資源的連接。此外,撰寫導讀的作者全都是國內研究二語習得的專家,他們研究成果豐富,視野開闊,充滿學術的朝氣。

這套叢書在我心目中的讀者對象是廣大外語教師、博士生、碩士生和相關研究人士,以反對二語習得研究和外語教學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這套叢書對推動我固的外語教學研究和改革,提高廣大外語師生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將起到重要作用。我極力推薦這套叢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