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形而上學的導論,它假設讀者先前沒有學過哲學。它既是一本適合于高水平的研究生課程的導論性教材(在這種情況下,指導者可能會選出一個“讀本”),又是一本——我希望不是一廂情願的——“感興趣的一般讀者”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能拿起來閱讀的書。我在每章末尾所給出的進一步的閱讀建議(第一章除外)主要是為了幫助那些感興趣的一般讀者。

在這部深思熟慮的經典著作中,因瓦根考察了三個深刻的問題︰世界最普遍的特征是什麼?為什麼有一個世界存在?人在世界中處于什麼地位?本書闡釋了形而上學這一令人好奇的觀念.並論述了這一觀念的歷史意義與當代意義。本書既可以作為大學哲學課程的教科書,也可以作為形而上學的入門書,供對形而上學思考感興趣的讀者使用。
 

目錄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部分 世界所是的方式
導論
第二章 個體性
第三章 外在性
第四章 時間性
第五章 客觀性
第二部分 為什麼世界如是
導論
第六章 必然的存在物︰本體論證明
第七章 必然的存在物︰宇宙論證明
第三部分 世界的棲居者
導論
第八章 有什麼樣的理性存在物?
第九章 理性存在物在世界中的位置︰設計與目的
第十章 理性存在物的本質︰二元論和物理主義
第十一章 理性存在的物的本質︰二元論和位格同一性
第十二章 理性存在物的能力︰意志的自由
第十三章 最後的沉思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在本書的第一章中,我已經對形而上學的本質以及英語詞“metaphysics”的意思做過一些講解。這個前言應該看作是那一章的延續。(我想讀者已經了解了我在第一章的注釋1中對于這個英語詞的希臘語詞根的解說。)

在其討論“第一哲學”的書中,亞里士多德對于“第一哲學”的主題給出的不是一個,而是兩個定義。他將第一哲學定義為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是事物的第一因或初始因,他也將第一哲學定義為“存在本身的科學”(the science of being as such)。(這兩個定義的關系一直是學術爭論的話題。我這里不介入這一爭論。)其中第一個定義可能比第二個更明白一些。根據第一個定義,第一哲學是要回答像為什麼世界(人類、人類所生活在的地球以及地球這個行星所在的物理宇宙)存在、為什麼世界具有它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以及世界之中的不同部分和棲居者之間所展示出來的不斷變化和相互作用。托馬斯•阿奎那的第一、二“路”證明——證明上帝存在的兩種方式;它們實際上是亞里士多德證明的改造一一是這種意義上的第一哲學的非常清楚的例子。

但是“存在本身的科學”是什麼意思呢?存在本身的科學相對于“專門的”科學。生物學和天文學是專門科學的例子。生物學研究活的事物——但也研究一些不是活的事物。天文學研究天上的事物一一但也研究一些不是天上的事物。不同于專門的科學,存在本身的科學研究所有的事物︰所有是的事物。它是將它們作為是的事物來研究,而不是將它們看作具有一些其他的事物不具有的特征的事物來研究,存在本身的科學所研究的特征是所有是的事物都具有的。

除去存在本身之外還有一些特征屬于所有存在的事物,除去存在本身之外還有一些事物的普遍特征,這是一個普遍的哲學觀點。比如說,那個被稱作唯物主義的學派就是這麼看的。在唯物主義者看來,任何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的。而且肯定有一種物質的事物的科學。讓我們假設有這樣一門物質的事物的科學。讓我們假設——這個假設可能是有爭}義的,但我們做出這樣的假設僅僅是為了舉例子——物理學是物質事物的科學。如果唯物主義者是正確的,物理學就將一切具有其存在的事物,每一個存在的事物作為它的主題。但是即使唯物主義者是正確的,即使任何事物都是物質的,物理學也不是第一哲學。即使唯物主義者是正確的,物理學也僅僅是專門科學中最具普遍性的一種。這是因為盡管物理學研究每一個存在的事物,物理學研究的是作為物質的事物而存在的事物,而不是存在的事物本身。物理學——如果它成功的話——能夠告訴我們為什麼所有物質的事物具有某種特征,或是告訴我們為什麼所有物質的事物服從某種規則,但是物理學不能告訴我們為什麼(如我們出于當前這個例子的需要所假設的)所有事物是物質的事物。但這並不能算作物理學的失敗,因為回答這類的問題並不是物理學要做的事情。正如告訴我們為什麼行星沿橢圓形軌道運行不是生物學要做的事(生物學不能告訴我們為什麼行星沿橢圓形軌道運行不能算作生物學的失敗),告訴我們為什麼物理學所研究的對象是唯一存在的對象並不是物理學要做的事。那一問題屬于第一哲學。第一哲學所告訴我們的並不是關于某種存在物的,而是關于作為存在物的存在物的。(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存在”不是一種事物的名稱。他認為即使所有存在物都屬于某些種事物,那一觀點也是正確的。例如,即使所有的存在物屬于那種“物質的事物”,“存在物”這個詞不是那種“物質的事物”的名稱。)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