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用中藥事典

家庭常用中藥事典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汪文娟/主/編
  •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402121
  • ISBN13:9787807402121
  • 裝訂:平裝 / 40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內容摘要︰P3~P4

中藥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用于預防、治療、診斷疾病並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幾千年來,中藥被用作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它不僅對保障我國人民的健康和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對全人類的文明、健康也起著重要作用。

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當推《神農本草經》,成書于東漢末期(公元2世紀),是漢以前藥學知識和經驗的總結。書中簡要而賅備地記述了藥學的基本理論,為中藥學的發展奠定了初步基礎。我國最早由國家頒布的一部藥典學著作是《唐本草》(即《新修本草》,唐顯慶年間由李勤、蘇敬等人主持編寫),比起公元1542年歐洲紐倫堡藥典來說,要早出八百余年。它采用圖文對照的編寫方法,開創了世界藥學著作的先例。《唐本草》問世後很快傳到國外,並廣為流傳。對世界藥學的發展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全面總結古代本草學的基礎上,吸取了大量民間藥和外來藥,編寫了一部科學巨著——《本草綱目》。它是我國十六世紀以前本草學的全面總結,是我國科技史上極其輝煌的碩果。它在十七世紀末即傳到國外,對世界藥物學、植物學、動物學等自然科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藥新著不斷涌現,不僅數量多,而且門類齊全,從各個角度將中藥學提高到嶄新的水平。其中最能反映當代中藥學術成就的,有各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它以法典形式確定了中藥在當代醫藥衛生事業中的地位,也為中藥材及中藥制劑質量的提高,標準的確定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上世紀末,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持下,一部全面總結中華民族兩干多年傳統藥學成就,集中反映二十世紀中藥學科發展的綜合性本草著作《中華本草》出版,將大大地促進中藥學的發展。

人類是在同疾病的長期斗爭中,開始注意某些自然物質的治病作用和毒理作用,經過無數次的有意識地試用、觀察和實際體驗,才不斷地創造和積累了日益豐富的藥用知識,即中藥知識。中藥的應用經歷了長期的實踐過程,通過反復實踐,不斷地交流和總結經驗,從而形成、發展了中藥的療法。中藥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包括了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僅典籍所載,已達3000種以上,經當今整理已近一萬三干余種。中藥的開發與利用也已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醫藥學發展的物質基礎。

自清末西醫藥輸入我國以來,為表示區別,將我國傳統的醫藥稱之為中醫、中藥。中藥是我國傳統藥物的總稱,是特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藥物。很顯然中藥是中醫用以防病治病的極其重要的武器,是中醫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中醫離開了中藥就失去了治病的武器,中藥離開了中醫,也就失去了防病治病的價值。

由于中藥以植物藥為主(約佔70%一80%),其次為動物藥和礦物藥,而且植物藥的使用較動物藥和礦物藥也更普遍,所以自古就有“諸藥以草為本”的說法。人們習慣把一些廣泛流傳于民間,加工炮制相對簡單或欠規範的一部分植物藥及其加工品稱為草藥。實際上草藥是中藥的一部分。

中藥材是指未經加工的天然藥;經過炮制後的中草藥,可直接供臨床辨證應用,稱之為飲片,或中藥飲片。

民族藥實際上也是中藥的一部分,特指我國某些地區少數民族所習用的藥物。顯然,民族藥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地域性。天然藥是泛指一切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動物及礦物類藥物。按照中醫藥理論進行加工和運用的,就稱為中藥,否則就只能稱為天然藥。
 

目錄


常識篇
中藥的發展
中藥炮制的意義
中藥的藥性
中藥的配伍
中藥的辨證論治
中藥的臨床新用
中藥的劑量
中藥湯劑的煎法和服法
中藥的禁忌
藥物篇
補虛藥

解表藥
清熱藥
止咳平喘藥

化痰藥
利水濕藥
化濕藥
祛風濕藥
溫里藥
驅蟲藥
抗腫瘤藥

安神藥
平肝藥
固澀藥
理氣藥
活血化瘀藥
止血藥
急救藥

應用篇
內科病癥




附錄︰中成藥(非處方藥)適應證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