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宗史話

雲門宗史話
定價:348
NT $ 303
  • 作者:馮學成
  •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527109
  • ISBN13:9787806527108
  • 裝訂:425頁 /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從雲門文偃大師所承襲的雪峰義存禪師圓寂之年(908)起,到南宋雷庵正受禪師圓寂之年(1208)止,雲門宗經歷了五代、北宋、南宋三朝整整三百年。在這三百年中,雲門宗內出現了大量出類拔萃的高僧大德,如著名的香林澄遠、德山緣密、智門光祚、洞山曉聰、圓通居訥、大覺懷璉,以及蘇軾被視為其轉世的五祖師戒,暢說古今、會通三教的明教契崇,編撰《建中靖國續燈錄》的佛國惟白。著有《頌古百則》的雪竇重顯,更是將雲門宗推向了頂峰;而佛印了元與蘇東坡的友誼,則被千年禪林傳為佳話。宋王朝對雲門大德們的推崇,也可謂到了至尊至貴的地位。然而正是由於這種推崇,以后雲門宗的重心,便由山林轉到了都市,由粗布麻衣,轉為紫衣磨衲。這樣,就將雲門祖師們當年「忘餐待問,立雪求知,困風霜於七十年間,涉南北於數千里外」這種真參實證、刻苦求知的寶貴精神逐漸淡化,甚至遺失了!到了南宋滅亡,雲門宗也隨之燈焰息滅。

作者簡介:

馮學成居士,1949年出生於四川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當知青期間,認識並師從於著名禪師、一代武術家海燈法師。經海燈法師舉薦,往參本光法師,殷勤參叩數年,遍覽經教,深入禪觀,涵蘊漸深,得其真傳,從此意氣風發,自在出入於儒學之正大、佛學之精微和道學之幽玄間。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佛學院、四川尼眾佛學院任教。2000年受聘於雲門佛學院教授,又聘為河北省佛學院教授、河北省禪學研究員。近年創辦「龍江書院」,開講「四書」、《易經》、《庄子》等講座,旨在以國學為本,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先后出版禪宗著作十余部。
 

目錄

序言一/佛源
序言二/凈慧
從如來禪到祖師禪(代序)
卷一 雲門宗的創立
第一章 雲門宗的宗派法脈
第二章 雲門文偃大師的學道歷程
第三章 游歷諸方和雲門大師風格的形成
第四章 人天眼目——雲門道場的建立和興盛
第五章 雲門宗綱宗略說
卷二 雲門宗在北宋時期的鼎盛
第一章 北宋時期禪宗各家發展消長的形勢
第二章 雲門宗第二代尊宿
香林澄遠 白雲子祥 德山緣密 巴陵顥鑒
雙泉師寬 洞山守初 奉先深 凄涼智明
第三章 雲門宗第三代尊宿
智門光祚 五祖師戒 福昌重善 自岩上座
文殊應真 福嚴良雅 德山慧遠 蓮花峰祥庵主
第四章 雲門宗第四代尊宿(上)
雪竇重顯禪師
第五章 雲門宗第四代尊宿(下)
洞山曉聰 洞山自寶 泐潭懷澄 北禪智閑
開先善暹 延慶子榮 北塔思廣
第六章 直承雲門大師的薦福承古禪師
卷三 雲門宗在北宋中后期的極盛與危機
第一章 雲門宗第五代尊宿(上)
天衣義懷 雲居曉舜 玉泉承皓
第二章 雲門宗第五代尊宿(中)
圓通居訥 大覺懷璉 佛印了無
第三章 雲門宗第五代尊宿(下)
明教契嵩 法昌倚遇 智海本逸
第四章 雲門宗第六代尊宿(上)
慧林宗本 法雲法秀 延思法安
第五章 雲門宗第六代尊宿(下)
佛慧法泉 天缽重元 慧林若沖 長蘆應夫 大梅法英
第六章 雲門宗第七代尊宿
大通善本 投子修(禺頁) 凈因惟岳 本覺守一
長蘆崇信 法雲惟白 保寧子英 長蘆宗賾 元豐清滿
卷四 雲門宗在南宋的衰落和近代虛雲老和尚的重續
第一章 北宋末南宋初禪宗各派消長的形勢
第二章 雲門宗第八代尊宿
慧林懷深 徑山智訥 天衣如哲 凈慈楚明
雪峰志(王睿) 雪峰思慧 長蘆道和 智林慧海
原禪師 香岩智月 開先宗 雪峰宗演
第三章 雲門宗第九代尊宿
靈岩德宗 凈慈象 凈慈道昌 徑山了一
甘露達珠 靈隱法淳 天寧明 靈隱慧光
國清妙印 國清普紹 九座慧邃 萬杉壽堅
萬梆壽隆 黃檗惟初 岳麓海 風山道詔
西禪慧舜 香岩如璧
第四章 雲門宗第十代和末代尊宿
(貝耆)山寧 五雲悟 雷庵正受 天徒刑元妙
玉泉思達 靈岩圓日 光孝已庵溶
第五章 雲門宗衰亡的教訓和思考
第六章 近代虛雲老和尚續興雲門宗的努力和佛源禪師克紹之功績
卷五 雲門宗的禪文化內涵及其影響
第一章 雪竇《頌古百則》的意義及選析
第二章 《碧岩錄》所展現的雲門宗風
第三章 契高禪師的《輔教篇》、《中庸解》等對北宋主體文化的影響
第四章 《建中靖國續燈錄》、《嘉泰普燈錄》在五部燈錄中的地位和意義
第五章 宋代士大夫與雲門宗師的關系
附錄 雲門宗歷代傳承世系表(共1273人)
后記
 

1951年春,我從湖南益陽到雲門親近虛公老人時,只是一個粗通教理的青年比丘。那年的八月初三,在雲門丈樓六祖大師的真身(1944年,日軍進犯粵北,虛老將六祖和憨山大師的真身,秘藏於雲門)前,虛老將雲門法券授予我、凈慧、法雲等五人,我感到十分激動和幸福,同時感到擔子十分沉重。既為雲門法嗣,就負有繼往開來的責任。可憐那時候的我,好似風雨飄搖中的孤鴻,前路茫茫,不知所之。幸得虛頑強時時重槌擊撞,時時勉勵,其間曲折,實一言難盡。后隨虛老赴京,又受指示重歸雲門。雖每年舉行禪七,力紹禪風,終因基礎薄弱,對「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最上乘之法門,只是人雲亦雲,實不知為何物,只知照老規矩,去搞農禪並舉,冬參夏學而已。1958年以后,這些形式的東西,也隨之灰飛煙滅,佛堂早是塵封跡廢——我又成為「牛鬼蛇神」,哪里還有寺廟可以修禪呢?不得已,只好把這一切作為大禪堂,硬着頭皮去參!

劫后逢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宗教政策走上了光明大道,雲門寺得到政府的重視,被定為全國重點開放寺廟,得以披荊斬棘,邁步重越。其間,趙朴初會長曾親臨指導和鼓勵。隨之舉辦了中國佛教執事培訓班、廣東省佛教執事培訓班,又開辦了雲門佛學院,僧尼日增,真有繼往開來之勢。

在大好的時節因緣中,我對禪宗「一花五葉」的源流演變日益留心,對唐宋禪門之盛十分向慕。當年出家做小和尚時,聽先出家的師父說「臨濟臨天下,曹洞曹一角」,意思是臨濟宗的子孫全天下都有,曹洞宗的子孫就不多了。再如溈仰、雲門、法眼三宗,更無人提及了。自虛老將雲門法脈傳我以后,我才逐漸查看《五燈會元》等有關禪宗的典籍,始知溈仰宗興得最早,衰亡也最早,法眼宗次之,雲門宗再次之。這三宗都在宋朝時祖燈熄焰,法脈無傳,所謂后繼無人了。虛公老人苦心尋覓,力求重續宗風,分別將各家祖焰傳給諸方禪德,以期紹繼前賢,但禪宗之法是無言無傳,只能默契,並須在實修實證中才能承擔的,所謂言下知歸,方有少許相應,不同於次第禪門,也不落於如來清凈禪。祖師禪是不可說的,正如香嚴對仰山所說:「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我這樣的盲眼阿師怎能在瞬目之際見機呢?所以,對祖師的機語,只能是如一只無靈性的獵犬,搖樁抱柱,不堪智者一笑,深感慚愧。於是決心尋找機緣,請一明眼知識寫一部雲門宗史,將雲門史的源流發展,有頭有緒地梳理清楚,使人一看就能明綱識宗,體宗見性。

前年,因成都文殊院寬霖老和尚治喪之緣,見到馮學成居士。之后,馮居士來雲門淺居,談及宗門情況,深感佛教后繼乏人,著名禪宗叢林古剎,現在都成了旅游勝地,僧人鮮問禪道,信仰與道風均日趨淡薄。有此共同感慨,我遂委托馮居士寫一部雲門宗史,俾后之來者了解雲門祖師當年的參學磨勵:臨濟、曹洞各家的手眼和作風是怎樣追求參究,方自成一體的;是怎樣刮垢磨光,臻爐火純青的;雲門宗同風鑄治之下,又成就了多少英傑俊才。有宋一代的三百年中,雲門宗出類拔萃的高僧大德代代相承,如第二代有白雲子祥、德山緣密、洞山守初、香林澄遠、韶州廣語、巴陵顥鑒等八十余人,洞山曉聰、雪竇重顯那一代有兩百余人,雪竇重顯下有天衣義懷、佛印了元等,也是兩百余人。佛印與蘇東坡的交往,千年以降,禪林無人不知,無人不喜聞。再如圓通居訥、大覺懷璉、佛日契嵩、慧林宗本、法雲法秀、大通善本等,因宋王朝的推崇敬重,均獲得至尊至貴的地位。以后雲門宗的重心,便由山林轉到了都市,由粗布麻衣,轉為紫衣磨衲,這樣就將雲門祖師當年「忘餐侍問,立雪求和,困風霜於十七年間,涉南北於數千里外」的真參實證,以及刻苦求知的寶貴精神,淡化而至忘卻了。宋朝滅亡,雲門宗也就隨之燈焰息滅。

今天,虛公老人苦心孤詣,試圖重續這一偉大宗派,凡承其衣缽者,當振奮精神,好好讀一讀這部《雲門宗史話》,深刻汲取前賢的參究精神,將虛公老人一生提倡的「三不」優良傳統發揚光大。這「三不」精神即不住城市,不住小廟,不住經懺門庭,將身心傾注在祖師道場,把禪風播揚光大,把明心見性作為終生奮斗的目標,艱苦努力,奉獻人生,啟迪佛教英才,真正把雲門祖師「涵蓋乾坤,截然眾流,隨波逐浪」的偉大納宗振奮起來這個綱宗的精髓,在馮居士編寫的這部史話中,已發揮得淋漓盡致,只要細細品味,自然得入堂奧。

我在這里衷心感謝馮居士,馮居士已是雲門宗的繼承者之一,他有深厚的修養,卓越的禪宗功底,這部史話,是對雲門宗的寶貴奉獻。願我同仁及有志於宗門者,乃至后之來者,均能於超佛越祖之中薦取胡餅。是為序。

佛源
辛巳元月十五於雲門丈室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