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總結了情感社會學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成果,並附帶介紹了與這些社會學理論相交叉的心理學理論。情感社會學從理論取向上可劃分為擬劇與文化、交互儀式、符號互動、交換、結構和進化等七種基本的研究取向。本書還總結了多位情感社會學研究者在不同的研究傳統下的成果,並歸納了每一種理論的實證研究成果。

譯者簡介︰

孫俊才,女,1975年生,山東濟寧人,先後畢業于山東師範大學和南京大學、現為上海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博士,主要從事情緒心理學與兒童社會性發展研究,在《心理科學》、《心理科學進展》等刊物發表論文10余篇。
 

目錄

中文版序言
序言
第一章 情感社會學的概念
 情感的成分
 有多少種情感?
 情感與理性 
 情感社會學的理論簡介
 總結
第二章 擬劇與文化情感理論
 歐文‧戈夫曼的擬劇取向
 史蒂文‧戈登的情感文化
 阿里‧霍赫希爾德的文化分析
 莫里斯‧羅森伯格的情感與反思研究
 培格‧斯奧茲對情感異常的研究
 坎迪斯‧克拉克的同情理論
 總結
 附錄 一位心理學家眼中的情感——詹姆斯‧艾夫里爾
第三章 情感儀式理論
 涂爾干對柯林斯的影響
 蘭德爾‧柯林斯的互動儀式理論
 艾瑞卡‧薩默-伊佛勒的互動儀式理論
 總結
第四章 符號互動理論者的情感理論
 喬治‧赫伯特‧米德
 查爾斯‧庫利的貢獻
 蘇珊‧肖特的社會控制理論
 謝爾登‧斯特賴克的身份理論
 喬治‧麥考爾和J.L.西蒙斯的身份理論
 皮特‧J.布克的身份控制理論
 大衛‧海斯的感情控制理論
 總結
 附錄 心理學家︰托利‧西金斯、查爾斯‧卡沃和邁克爾‧斯凱的研究視角
第五章 具有心理分析成分的符號互動理論
 西蒙‧弗洛伊德對情感社會學理論的貢獻
 托馬斯‧舍夫的羞愧理論
 喬納森‧H.特納的理論
 總結
 附錄 心理學家對情感的研究——瓊‧坦格內
第六章 情感交換理論
 喬治‧C.霍曼斯的行為主義理論
 彼得‧M.布勞的理論
 理查德‧愛默生的權力——依賴理論
 愛默生研究的拓展︰卡倫‧庫克
 愛默生研究的另外一項拓展︰琳達‧摩爾姆
 愛德華‧勞勒和嚴正九的關系凝聚理論
 交換、依賴與合法性︰凱瑟琳‧約翰遜和麗貝卡‧福特
 交換、公平與情感
 愛德華‧J.勞勒的社會交換感情理論
 總結
第七章 情感社會結構理論
 西奧多‧肯珀的權力一地位模型
 羅伯特‧塞姆的權力和地位理論
 巴里‧馬可夫斯基和愛德華‧J.勞勒的網絡理論
 情感的期望狀態理論
 約瑟夫‧伯杰的感情期望理論
 賽西莉亞‧里奇韋的社會情感行為與地位理論
 邁克爾‧拉娃莉亞和杰弗里‧哈瑟的“地位——兼容”情感理論
 羅伯特‧K.謝利的情操和期望理論
 杰克‧M.巴伯萊特的宏觀結構情感理論
 總結
第八章 情感進化論
 威廉姆‧溫特沃斯的“深度社會性”分析
 喬納森‧特納的進化理論
 邁克爾‧哈蒙德的感情最大化理論
 總結
第九章 情感社會學的展望
 情感社會學中的概念問題
 情感社會學的研究和方法問題
 總結
參考文獻
重要名詞英漢對照表
譯後記
 

在情感社會學被確認為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以來,我們對社會情感的研究在近30年里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在生理機制、文化規範、互動情境對情感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間的影響等方面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但還沒有對這些知識積累進行體系化的探索。情感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發展早期,主要融合了社會建構主義者和實證主義者之間的激烈爭論。在這場爭論偃旗息鼓後,研究者們開始確立各自關注的問題域,但由于他們常常僅專注于性別效應、群體過程、社會生物學等,忽略了對情感社會學全貌的審視,有些悲觀主義者甚至認為情感社會學已經分裂為互不相干的知識體了。

對我們這些主要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展現出智慧火花、而後又湮滅的人來說,這本著作將重新點燃我們的希望之光。我翻閱這本著作,期待著能夠對這個研究領域的主要理論獲得旨趣相投的回顧,在序言的寫作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收獲更多。這本著作不僅是對現有主要理論框架百科全書式的總結(這一功能當然可以很好地體現在研究生課程中),而且也是情感社會學深入研究後的創造性展現。在這本著作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如何對研究成果進行分類的理論觀點,通過這個理論觀點把那些在概念上相互關聯,但又因措辭、研究方法、歷史時代等不同因素而相互分裂的思想聯系起來。這本著作還對主要理論思想的實驗研究文獻給予了細致的梳理和總結,從而使理論在它們的應用研究中獲得了生命。更為重要的是,這本著作還指出了多個研究取向之間的內在聯系,指明了我們所追求的中等範圍的理論相互之間在哪里存在縫隙。本書為我們創建普遍的、綜合性的社會學情感理論提供了一個框架,正如這本著作所聲明的,我們正在接近這個讓人信服的目標(甚至對我這個懷疑主義者來說也如此,我通常只對有較多邊界限制的中等範圍的理論感興趣)。

如果了解本書的作者——喬納森‧特納,我們就不會對本書廣泛而深遠的學術視野而感到驚訝了。特納是一位寫書和我們寫文章一樣多的多產作者。作為他這個時代主要的綜合理論家,特納的深刻領悟足以教導我們好幾個時代。他的《社會學理論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已出版第七個版本,《社會學理論的顯現》(The Emergence of Sociological Theory)已出版第五個版本,並且學者們已經把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譯成俄文、中文、波蘭文、韓語、阿拉伯語和葡萄牙語。這本著作是他自2000年以來第四本情感方面的著作,融合了他原創性的進化論取向的著作《人類情感的起源》(On the Origins of Human Emotions)、編著的《情感的社會學取向》(Sociological Approaches to Emotions)以及他的新作《人類情感︰社會學的理論》(Human Emotions:A Sociological Theory)。特納通過融合生物、文化、社會的研究取向形成了綜合的研究取向,為情感社會學帶來了新鮮的觀點。

簡‧斯戴茲(Jan E.Stets)對特納寬廣的理論風格提供了完美的補充。她工作于一所最和諧和多產的社會學理論研究所,致力于探索理論原理(主要是身份控制理論)的應用、拓展和檢驗,以促進理論向富有創造性的實驗領域的新發展。斯戴茲的研究主要圍繞家庭和國內暴力,通過對這些領域理論化的精細解釋,成為這一研究領域中近10年來的佼佼者。她早期的兩本關于國內暴力的著作對這一富有爭議的主題帶來了科學的新鮮氣息。近年來,她通過把身份控制理論拓展到對不公平所產生的情緒反應而進行的實驗研究,證明了她在形成系統的理論研究範式方面的才能。她對理論和數據之間關系的忠實評定,使她能夠很好地在這本著作中非常完整地梳理、周密地評價每一種理論發展脈絡之下的實驗研究基礎。

我發現自己能夠以多種方式來使用這本著作︰首先,該書是這一領域眾多重要理論的總結,對指導文獻綜述非常有用;其次,該書包含了一些傳統情感社會學之外的知識,從而大大深化了我們的知識遺產。例如,我們都把霍赫希爾德(Hochs-child)、戈登(Gordon)、卡西安(Cancian)、克拉克(Clark)以及斯奧茲(Thoits)看作文化理論者,但又有誰看到了他們的理論與羅森伯格(Rosenberg)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身份理論之間的內在聯系呢?大多數研究者對儀式互動理論的綜述始于柯林斯(Collins),也終結于柯林斯(Collins),但在本書中,作者把儀式互動理論的歷史根基延伸到涂爾干(Durkheim)和薩默一伊弗勒(Summer-Effler)。除此之外,這本著作還可以指導學生理解研究的脈絡,因為本書中包括了每一種思想觀點的大量實驗研究,學生可以從中掌握理論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結構以及它的研究應用。作者在本書中用兩章的實質內容闡釋了交換理論和結構理論對地位和權力觀念的解釋,而不是把這兩者看作社會過程中對情緒無足輕重的注釋。可以說,這本著作真實地代表了情感社會學研究的現狀。

然而,本書最讓我感到興奮的一點是︰如果在閱讀本書時不隨時記錄下自己的思想聯系,就不可能讓自己繼續讀下去。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摘抄了戈夫曼和霍赫希爾德的情境定義觀點,整理了多個解釋移情在情感產生中作用的理論,這個問題一直讓我困惑。我在第四章還發現了可以解釋復合情緒(目前研究的另一個主題)的模型。我還進一步思考了再融合羞愧(reintegrative shame)和去融合羞愧(disin-tegrative shame)是怎樣與懲罰者的身份意義聯系在一起的。總之,這本著作讓我采用新的方式思考。特納和斯戴茲指出了我們在情感的社會學理解中存在的重要漏洞和巨大的發展潛質,從而為情感社會學理論在未來30年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林恩‧史密斯-洛文
杜克大學社會學系 羅伯特‧L.威爾遜教授
2004年5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