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選注

唐詩選注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葛兆光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20064485
  • ISBN13:9787020064489
  • 裝訂:289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回想歷史,在中國那麼長的幾千年里面,連環劫般的朝代變更、走馬燈似的戰爭烽火、政治舞台上下的縱橫捭闔、連續不斷的旱澇飢荒、顛沛流離的生活和不知未來的焦慮讓人戰戰兢兢戒懼警惕,難得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樣的富裕,難得有「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樣的自由,難得有這樣純真、朴素和快活的心情,這樣的時代,在文學史和思想史上不也很值得特別寫上一寫麼?

當那「八個醉的和一個醒的」詩人隨着繁榮時代的結束走進了歷史,當月宮碎影中的「霓裳羽衣舞」被漁陽鼙鼓和胡兒喧嘩驚破,唐詩也漸漸變得沉思和深刻。
 

目錄

新序
舊序
〔虞世南〕一首
 蟬
〔王績〕二首
 野望 夜還東溪
〔上官儀〕一首
 人朝洛堤步月
〔駱賓王〕三首
 夕次蒲類津 至分水戍 在獄詠蟬
〔盧照鄰〕一首
 長安古意
〔杜審言〕五首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夏日過鄭七山齋 旅寓安南 春日京中有懷 渡湘江
〔楊炯〕一首
 從軍行
〔王勃〕六首
 詠風 春日還郊 深灣夜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秋江送別 春庄
〔劉希夷〕一首
 代悲白頭翁
〔沈佺期〕三首
 夜宿七盤嶺 雜詩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宋之問〕四首
 泛鏡湖南溪 陸渾山庄 題大庾嶺北驛 渡漢江
〔賀知章〕二首
 詠柳 回鄉偶書
〔陳子昂〕四首
 感遇 登幽州台歌 度荊門望楚 晚次樂鄉縣
〔張若虛〕一首
 春江花月夜
〔張旭〕一首
 山行留客
〔張說〕一首
 深渡驛
〔張九齡〕四首
 耒陽溪夜行 望月懷遠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賦得自君之出矣
〔王翰〕二首
 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 春日歸思
〔王灣〕一首
 次北固山下作
〔崔顥〕四首
 長干行(選二) 古意 黃鶴樓  
〔王之渙〕二首
 登鸛雀樓 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孟浩然〕七首
 夏日南亭懷辛大 夜歸鹿門山歌 過故人庄 臨洞庭 宿建德江 過融上人蘭若
〔王維〕二十三首
 渭川田家 山居秋螟 漢江臨泛 終南山 觀獵 使至塞上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酬張少府 山居即事 過香積寺 積雨輞川庄作 鳥鳴澗 鹿柴 木蘭柴 竹里館 辛夷塢 山中 田園樂(選三)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送沈子福歸江東
〔祖詠〕一首
 終南望餘雪
〔綦毋潛〕一首
 題靈隱寺山頂禪院
〔王昌齡〕十首
 塞下曲 越女 從軍行(選三) 出塞 采蓮曲 長信秋詞 閨怨 芙蓉樓送辛漸
〔常建〕二首
 古興 題破山寺后禪院
〔李頎〕四首
 古從軍行 送劉昱 送魏萬之京 絕句
〔李白〕二十二首
 古風(選二) 蜀道難 將進酒 行路難 夢游天姥吟留別 襄陽歌 子夜吳歌 靜夜思 玉階怨 峨眉山月歌 月下獨酌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送友人 登金陵鳳凰台 蘇台覽古 山中與幽人對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望天門山 望廬山瀑布水 早發白帝城
〔高適〕三首
 燕歌行 別董大 和王七玉關
〔儲光羲〕七首
 釣魚灣 同王十三維偶然作 田家雜興(選二) 江南曲(選二) 泳山泉
 ……
 

重新翻看和修改當年作的這本《唐詩選注》,不由得回想起十六年前在北京城西一個九平米的小房間里,攤開滿床書冊揀選唐詩、查閱各種資料給唐詩作注的情形。

那時候還算年輕,有精力也有體力,無論做什麼都有一點兒和自己也和別人「較勁兒」的意思。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很風行,比起那些照本宣科、四平八穩、平庸有餘而個性全無的注本來,錢注宋詩實在有味道。錢先生對宋詩的深刻洞察和細心體驗,寫在前言、小傳和注釋中,那里面的敏銳、風趣和淵博,讓我這樣的后輩很佩服。「崔顥題詩在上頭」,心知宋詩不能再花樣翻新,便打算在唐詩上也這樣照貓畫虎地做一本。於是,借了給出版社做唐詩選注本的機會,不僅把《全唐詩》淘了一過,而且把手邊可以找到的有關的詩話筆記小說以及其他朝代的詩歌也統統翻了個遍。

至今我手頭還保存着那時看書留下的兩個筆記本,上面整整齊齊地鈔滿了各種各樣可以用來互相比照的詩句和評論,例如,在注釋杜甫的「獨樹花發自分明,這一句時,為了說明詩人何以要用「明」來寫花的艷麗和燦爛,當時就收集了李嶠的「岸花明水樹」、錢起的「高花映竹明」、朱慶餘的「孤花晚更明」、蘇舜欽的「時有幽花一樹明」、鄭獬的「五月榴花照眼明」、陳后山的「水凈偏明眼」、陸游的「頻報園花照眼明」、朱熹的「五月榴花照眼明」等等,打算對詩歌里面用「明」字來形容「花」之燦爛的各種方式作一個注解和分疏,只是因為這一首杜詩后來並沒有選人,這些材料也就被放棄了。這大概就是當年做注釋的基礎。經歷過這樣的選和注,漸漸地也就明白了前輩的廣征博引,既非「炫博」,也不關「記性」,其實,那都是苦苦翻書得來的。后來,讀到影印出來的錢鍾書先生《宋詩紀事》的批校和讀書手稿,也果然印證了我的這一體會。

我那時對古典中國詩歌的語言形式很有興趣。過去,很多文學研究者對於古詩的解讀,常常是用印象和感悟的方式,配上一些充滿象征性的比喻來傳達自己的體會,這種方法就好像「嚼飯與人」,使讀者不是在讀詩的本身,而似乎是在讀那些讀詩者的聯想或感悟,不免就被「隔」在了詩歌之外。那個時候,一方面西方「新批評」之類的文學理論很誘人,啟發我們在閱讀詩歌的時候,多多考慮語言學的進路,另一方面漢語詩歌創作和評論的特殊性,又讓我們很想在洋理論之外,自己找一個中國詩歌批評的新路數,所以,我那時不僅寫了一篇對梅祖麟和高友功那本被譯作《唐詩的魅力》的書的評論,而且還花了不少心思,同時寫了一本至今自以為還不錯的《漢字的魔方》。這些關注語言和形式的想法,當然也融入到這本《唐詩選注》里面,於是就有了這種方式的注釋和解說。關於這一點,只要看看我給李白、杜甫、岑參、韓愈、白居易、李賀以及李商隱等人寫的小傳,看看我給王灣《次北固山下作》中的「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杜甫《白帝城最高樓》中的「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進空回白頭」以及錢起《裴迪南門秋夜對月》中的「影閉重門靜,寒生獨樹秋」等詩句做的注釋,大概就可以明白。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要說與唐詩的緣分,恐怕還得追溯到更早一點。

我是在一九五。年代至六。年代之間讀的小學,那時的小學課本好像還不錯,里面選有一些唐詩,像「日照香爐生紫煙」、「兩個黃鸝鳴翠柳」、「床前明月光」什麼的,都並沒因為沾上階級性、人民性一類的問題而被棄之敝篋,所以我那時讀過,也背過,只不過就像陶淵明說的「不求甚解」,有點兒「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似的,沒有特別的感受和心得。也許讀古典詩歌,也需要生活經驗和社會感受打底罷,經過兩年凄風苦雨的「文革」,便仿佛親身經歷了歷史,對「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白居易)的世事動盪,就多了一分感受,而經歷着三年一千天的插隊,對「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這樣的心情,也添了幾許體察,等到年歲漸大,讀到像「但看古為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劉希夷)、「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這樣的詩句,居然就有了一些蕭瑟的心情。在鄉下插隊時,請人做過一只碩大的樟木箱,那里面曾經放了一本《唐詩三百首》,書也被翻得卷了邊兒。然而看歸看,那畢竟不是真的與唐詩結緣,只好似無家可歸、四處漫游時與唐詩的偶然邂逅,不過是和唐詩打了個照面而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