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訂版)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訂版)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蘇力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26824
  • ISBN13:9787301126820
  • 裝訂:平裝 / 26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本書匯集了作者近兩年發表的部分論文、學術隨筆和讀書筆記。有兩篇曾收入早該出版但因出版社拖沓至今尚未出版的《閱讀秩序》一書中。

文章大致分成三編。 第一編主要是關注一些社會和法律的熱點問題,諸如言論自由和隱私權、婚姻法修改、刑事訴訟法修改、送法下鄉、科技與法律以及司法審查和制度形成的問題。當然都只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試圖從一個角度切人進行學理的然而可能對社會實踐有影響的討論。第二編的文字是對于法學自身的反思。最後一編的五篇是讀書筆記和讀後感。
 

目錄

增訂版前言 Ⅰ
原版序 Ⅲ
致謝 Ⅷ
深深嵌在這個世界中
 為什麼“朝朝暮暮”?
 我和你深深嵌在這個世界之中
 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確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把道德放在社會生活的合適位置
 這里沒有不動產
 家族的地理構成
 法律與科技問題的法理重構
 透視中國農村的司法需求
 閱讀中國市場經濟中的秩序
“法”的故事
 “法”的故事
 反思法學的特點
 法學知識的分類
 法學教育隨想
 知識的互惠與征服
 曾經的司法洞識
 悼念費孝通先生
 社會轉型中的中國學術
閱讀秩序
 法律如何信仰?
 認真對待人治
 從政法的視角切入
 民主與法治的張力
 社群主義的挑戰?
 經濟學帝國主義?
 《新鄉土中國》序
 超越“不過如此”
 

這本書匯集了我近兩年發表的部分論文、學術隨筆和讀書筆記。有兩篇曾收入早該出版但因出版社拖沓至今尚未出版的《閱讀秩序》一書中。文章大致分成三編。書名則取自集中的一篇文章。

第一編主要是關注一些社會和法律的熱點問題,諸如言論自由和隱私權、婚姻法修改、刑事訴訟法修改、送法下鄉、科技與法律以及司法審查和制度形成的問題。當然都只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試圖從一個角度切人進行學理的然而可能對社會實踐有影響的討論。寫作這些論文,我尋求的不是上帝的眼光,而是帶著普通人的常識,以法學家的冷酷眼光來考察。可以說,這些論文反映了對現實的關注。

對現實的關注當然應當包括對自己所在的學科和學術活動的關注和反思。特別是在目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口號已成為流行話語,法律和法學行當非常熱門的今天,這種反思甚至格外必要。正如一些清醒的經濟學家所言,中國的經濟改革的成功並非經濟學研究的功勞一樣,我也一直很懷疑法學家是否有能力擔當起建設法治的任務。我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法治是一個民族的事業,法學家的工作大致只是對這一事業的正當化和理解。因此,在社會實踐中特別是中國社會變遷中反思法學的特點,反思中國近代法學形成,乃至反思法學研究及其方法,不是多余的,而是法學家必須經常捫心自問的。這並不是說法學家可以放棄自己的社會責任和人生關懷,而是說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知識的界限。這是康德的問題,可能太哲學化了;但至少我們應知道如今不允許作虛假廣告,聲稱自己有包治百病的宮廷秘方呀!否則,就有乘機攫取私利或推銷假藥的嫌疑。這種“自我審查”是否會對法學“研究”的“蓬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呢?我認為不會,人不可能在任何時候說一切事情,總是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也只有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不能因為市場銷路好,就蘿卜多了不洗泥;假冒偽劣產品盛行,不僅害人,而且最終只會砸掉自己的飯碗。第二編的文字就是這樣一類對于法學自身的反思。

最後一編的五篇是讀書筆記和讀後感。

關注現實、反思自我和認真讀書,大致構成了我認為一個法學家的“應為”。而且順序也恐怕不可顛倒,至少在我看來如此。當然,這三者從來不可分。因此,這里的分編似乎又有點多余,恐怕只是為了把書編得更像書一樣罷了。人要脫俗是很難的,因為“俗”就是一種約束人的制度。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