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尺幅間

奔騰尺幅間
定價:222
NT $ 193
  • 作者:徐悲鴻
  •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0647997
  • ISBN13:9787530647998
  • 裝訂:322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了徐悲鴻在1919年到1951年談論藝術、教育、鑒賞的部分文章。集中闡發了他的藝術觀念、教育理想,體現了徐悲鴻的藝術觀、人生觀、教育觀和對待生活的態度。我們在這些文字中,似乎看到了一個畫家怎樣從各方面吸取前人繪畫的成就,推陳出新而最終成功,以及怎樣自豪於宙國古代畫家們的傑作,怎樣努力維護和宣傳本民族的優秀藝術成果。這些文字難道不是我們最值得珍視的文化遺產嗎?

徐悲鴻不但是現代中國人的驕傲,而且是國際舉足輕重的藝術家。他生於中國動盪不安的時代,處於因循守舊食古不化的藝術環境中,憑借他難以想象的堅韌及毅力,殫精竭智勇於開拓,結合中西繪畫的精髓,為中國的藝術被西方社會理解奠定極佳的基礎,留給世人的影響舉世無雙。本書是徐悲鴻文字著作資料集,搜集了他談論藝術、教育、鑒賞的部分文章,讓我們領略這位藝術大師的風采!
 

目錄

序言
悲鴻自述
旅歐記行
《悲鴻描集》自序
《悲鴻畫集》自序
《畫范》序——新七法
述學
學術研究之談話
藝院建設計划
近代美術院緣起
復興中國藝術運動
中國今日急需提倡之美術
論中國畫
中國藝術的貢獻及其趨向
全國木刻展
中國藝術的沒落與復興
新國畫建立之步驟
新藝術運動之回顧與前瞻
故宮所藏繪畫之寶
中國之原性浮雕繪畫
《八十七神仙卷》跋一
《八十七神仙卷》跋二
評文華殿所藏書畫
故宮書畫展巡禮
朝元仙仗三卷述略
李唐《伯夷叔齊采薇圖》序
題王鐸書法幅
《積玉橋字》跋
跋包世卧述懷詩卷
我對於敦煌藝術之看法
題張雪鴻之畫
題龔旭齋畫
任伯年評傳
對泥人張感言
《齊白石畫冊》序
高奇峰先生行述
張聿光先生畫展志感
談高劍父先生的畫
《張大干畫集》序
傅抱石先生畫展(節選)
趙少昂畫展
吳作人畫展
余鍾志畫展
孫宗慰畫展
梅社首次美展獻辭
李可染先生畫展序
葉淺予之國畫
李樺《天橋人物》跋
介紹幾位作家的作品
《黃養輝畫集》序
《關山月畫集》序
剪紙藝術家陳志農先生
《舒新城美術照相習作集》序
《藝用人體解剖學》序
題呼延生書法
巴爾堆農
文藝復興遠祖喬托傳
米開朗琪羅作品之回憶
序蘇聯版畫展覽會
普魯東
安格爾的素描
左恩銅鐫
左恩傳略
法國大壁畫家薄特理傳
泰戈爾翁之繪畫
達仰先生傳
古今版畫家中一巨星
印度美術中之大奇
游英雜感
美與藝
美術之起源及其真諦
習藝
古今中外藝術論
法國藝術近況
南游雜感
《藝術副刊》發刊詞
真西游記
漫記印度之天堂
造化為師
兒童如神仙
因《駱駝》而生之感想
居寧之幸遇記
民族藝術新型之劇宣四隊
研究藝術務須誠篤
美的解剖
美術漫話
憶達仰先生之語
危巢小記
廢話
顏色之運用
談大膽
智慧
漫談
初學畫之方法
學畫之步驟
藝術漫話
中西藝術之異同與比較
性格論
書信:
致謝玉岑
致陳子奮(兩封)
致舒新城(兩封)
致黃養輝(兩封)
致李曼峰
致華采真
致楊仲子
致王瑩
致劉勃舒
致陳篤山
致張安治
致尾崎清次
致廖靜文
 

撩起沉重的歲月帷幕,打開那扇滿目繁花的記憶之窗,燦爛的陽光便歡快地照進我那既陰沉又憂傷的屋子。我重新看見我親愛的丈夫徐悲鴻坐在那張陳舊的並不寬大的寫字台前。雖然他去世已四十六年了,但一切仍如此真實地展現在我眼前。他帶着凝重的神情,在秉筆疾書;握着毛筆的手強勁有力,沒有絲毫顫動。屋子里飄着濃郁的墨香,陽光透過窗外樹枝的縫隙,把光影投在他那斑白的頭發上和輪廓優美的面容上。他寫得如此專注、凝神,文思如泉,工整的文字,從他那蘸滿墨汁的筆尖汩汩流出,沒有絲毫遲疑、停頓,一氣呵成。我從未見他用過帶格的稿紙,他的文章都用毛筆寫在宣紙上或皮紙上。

翻閩這本文集,我仍能親切地聽到悲鴻那顆對祖國、對藝術、對人生滿懷熱愛的心在胸膛中劇烈地跳動,仍能強烈感受到他的真誠、他的愛憎、他的喜悅和痛苦以及他的希望、期待和責任感……

通過這些文章,我們可以看到悲鴻對古今中外的美術了如指掌。他在中西文化的比較上,既推崇古希臘藝術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更以自己祖國悠久的文化藝術而自豪。他指出,在表現人的活動方面,中國古代美術就已達到很高的標准,風格宏偉,作法簡朴。在山水畫方面,他敘述歐洲直到十七世紀以前,還極少頭等的畫家,也沒有真正的山水畫。中國在八世紀就產生了王維,其后更有范寬、荊浩、關仝、郭熙;米芾……。范寬以雄偉的魄力和磅礴的氣勢,揮寫黃山實景。米芾則不勾輪廓,點染自然,表現煙雲變換的情景,「不啻印象主義作品」,「但米芾生於十一世紀,比印象派早幾百年」。歐洲直到十九世紀的幾位偉大風景畫家才「把風雨晴晦,朝露晚霞表現得十分完美。」

使悲鴻深為慨嘆的是中國繪畫逐漸走向沒落,這是由於「文人、工匠皆事抄襲」,他以震聾發聵之音大聲疾呼:復興中國美術,並義無反顧地承擔起這沉重的責任。他的許多文章都為此而充滿激情或憤慨,使我們看到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畫家是怎樣熱情澎湃地維護、培育、宣揚、挽救自己民族的優秀藝術,而不計個人的毀譽得失,在披荊斬棘中奮勇吶喊。

這本文集還附了十幾封悲鴻的信函。他寫信也都是用墨筆寫在紙上,筆跡端正,從不潦草,運用朴實簡練的詞句,毫無矯飾。

此冊收集了悲鴻從1919年至1951年的部分文章,體現了悲鴻的藝術觀、人生觀、教育觀和一些生活中的哲理。歲月的長河載着人們的思念滔滔流逝,這些文章卻都帶着那個時代的情懷和痕跡保留了下來,讓人們在這世紀之交時,重新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在這個划時代的新時期中,中國美術的發展也必將隨着國家的昌盛走向更加繁榮的坦途,豐盛的藝術之林必將結出碩果。長眠在地下的悲鴻也一定會為此而感到無限欣慰。

1999年4月26日寫於北京懷鴻室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