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咸(火斤 xin)學術思想研究

劉咸(火斤 xin)學術思想研究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周鼎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日期:2008-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520744
  • ISBN13:9787807520740
  • 裝訂:433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通觀全書,資料詳贍,論證嚴謹,眼光敏銳,文筆流暢,的確是一部用力甚深用心甚苦的優秀學術著作。對於有興趣從事劉咸(火斤)研究或者四川學術與文化研究的學人而言,本書都是值得一讀的參考文獻。當然,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該書也存在著種種不足。如劉咸(火斤)與當時四川思想界和學術界之間的關系便語焉不詳,使作者們失去了進一步了解近代四川文化的一個良機,這是令人頗三環路遺憾的。

另外,雖然劉氏英年早逝,但是其思想觀念應當經歷了一個演變歷程,而作者似乎對此也未加以留意。正如人們常說的瑕不掩瑜,作者提出以上批評並無意抹煞該書的價值,而是衷心希望周鼎博士在日後的為學生涯中能取得百尺午頭更進一步的成績。
 

目錄

總序

緒言
第一章 「知人論世」——家世與生平
第一節 家世
第二節 生平
第二章 「學為人也」——學術淵源與宗旨
第一節 「家學槐軒,私淑實齋」
第二節 「學文」——學問宗旨
第三章 「統莫大乎六經」——經學思想
第一節 「六經本體」
第二節 「六藝設教」
第四章 「合外內之道」——儒學思想
第一節 儒門大義
第二節 儒學流變
第五章 「吾以觀其復」——道家思想
第一節 老子之道
第二節 道學源流
第六章 「為人之術」——道術思想(上)
第一節 天道
第二節 人道
第七章 「治群之術」——道術思想(下)
第一節 家庭倫理
第二節 社會倫理
第八章 「取釜鐵於陶冶」——中西文化觀
第一節 動與植
第二節 進與退
結語 「塾師」與「教授」——邊緣視角下的中國文化的現代性危機
參考文獻
後記
 

作為本書作者的博士論文指導教師,我十分高興看到這部凝聚著作者四年心血的研究成果現在有機會跟廣大讀者見面。周鼎博士從碩士研究生開始便一直跟隨我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與文化方向的學習和研究。他的常識和才華在同輩之中稱昨上「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眼前這本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專著便足以證明這點。

關於這部洋洋三十多萬字的著作,值得一提的地方實在不少。但我認為,該書最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便是重建了在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和學術史上涅沒不彰的民國時期成都知名學者劉咸(火斤)的學術思路和文化觀念,這不僅為至今尚是大片空白的近代四川學術領域開墾出了一小塊彌足珍貴的園地,而且更重要提為我們重新理解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提供了一個極富新意的邊緣視角。近二十年來的中國近代思想史和學術史研究,大致經歷了一個從政治到學術、從上層下下層的焦點轉移的變化過程。這一變化極大地拓寬和深化了我們的歷史認知,這是必須加以肯定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其中尚存在的種種不足。如在思想史上,除了上層的少數思想精英和下層的「一般思想」之外,處於中層的地方性學者是否應該加以重視呢?缺少了它們,思想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過程便不可能真正重建起來。我們甚至可以這樣大膽設想,思想精英的思考與寫作中隱藏著的聽眾其實並不是一般民眾,而恰恰是這些中層的地方性學者。透過他們的眼光,我們或許能夠重新發現思想精英們的話語背後不太為人所知的面相。

周鼎博士的這本著作正是以劉咸(火斤)的文化思想為個案,對以上思路進行了可貴探索。盡管我對於他的研究能力充滿信心,但是對於他的這個論文選題我還是心存顧慮。畢竟此前關於劉咸(火手)的研究可謂一片空白,而劉氏本人又不幸早逝,留下的著述雖然豐富,可惜都稱不上系統完整的專著,這就意味著研究者必須以綉花針的精細功夫將那些散落的珠子重新串起來,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理出一條一以貫之的主線來。除此之外,這個選題的難度還在於,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劉子集四部之外,還對當時流行的種種「新學」(亦稱「西學」)多有研究。所以這就要求研究者對「舊學」和「新知」都必須有相當的根柢。附帶要說明一下的是,當時劉咸(火斤)的《推十書》是1996年由成都古籍書店出版的影印本,不僅字跡模糊,閱讀幻想曲力,而且其中的文章大都是通篇無一點讀的文言體,僅僅將這百萬字重新標點一遍便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令人欣慰的是,周鼎博士經過四年的艱苦努力,大致克服了以上提到的種種艱難,最終完成了這項難度極大的研究選題。他在本書中秉承「知人論世」的中國史學傳統,以劉咸(火斤)的文集和詩集為基本材料,結合劉氏族譜和口述記錄,以近代成都的社會變遷為背景,生動地勾勒了劉氏尚不為後人所知的一生。作者對劉氏思想的分析是從其祖父劉沅的先天之學與其私淑的章學誠的後天之學入手,進而揭示了其「人事學」的學問宗旨。接下來,他又分別從經學、儒學和道學諸角度進一步探討劉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改造,揭示了其與當時主流學者和思想精英之間大相徑庭的邊緣特色。最後部分,也是本收最引人入勝的部分,作者致力於批判性地建構劉氏以西方文化為參照體系的貫通天人兼容儒道的所謂「道術」的文化觀念,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一極富創造性的文化觀念背後潛藏的內在張力。

通觀全書,資料詳贍,論證嚴謹,眼光敏銳,文筆流暢,的確是一部用力甚深用心甚苦的優秀學術著作。對於有興趣從事劉咸(火斤)研究或者四川學術與文化研究的學人而言,本書都是值得一讀的參考文獻。當然,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該書也存在著種種不足。如劉咸(火斤)與當時四川思想界和學術界之間的關系便語焉不詳,使我們失去了進一步了解近代四川文化的一個良機,這是令人頗三環路遺憾的。另外,雖然劉氏英年早逝,但是其思想觀念應當經歷了一個演變歷程,而作者似乎對此也未加以留意。正如人們常說的瑕不掩瑜,我提出以上批評並無意抹煞該書的價值,而是衷心希望周鼎博士在日後的為學生涯中能取得百尺午頭更進一步的成績。是為序。

陳廷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