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文通研究

馬氏文通研究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劉永華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日期:2008-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521147
  • ISBN13:9787807521143
  • 裝訂:360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馬氏文通》(以下簡稱《文通》)是中國語言學現代化、語法學現代化的開端和研究中國語法學史的邏輯起點。《文通》貫通古今中外,是綜合多種分析策略的復雜而深刻的近代型語法范式和語法研究范式,包含了相當廣泛的現代語言學觀念、要素以及其他我們尚未認識的語法思想和實踐。《文通》既是它過去歷史的產物,又是其未來發展的源泉,對於中國語言學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文通》擁有眾多的研究者和豐碩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專門的學問「《文通》學」,反映了中國語言學尤其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發展史。目前《文通》研究的不足是:缺乏系統性、史料挖掘和釋讀不全面、研究方法單一。這導致了語言學史失去客觀基礎,還使《文通》的一些遠見卓識長期被埋沒,只能由西方語言學理論驗證其科學性和合法性。

本文以歸納法窮盡性分析《文通》全文並輔以中、西方傳統語言學的素材及相關史料,以系統論的視域和歷史還原的客觀主義立場,力圖再現長時段的歷史語境中《文通》文本的概念框架及其在傳統和現代之間、中西方語法學史兩個維度上的發展和演變沿流。我們不僅關注《文通》對語法事實的描寫,更重視對隱匿於其文本背后的語言理論的勾划。

文章以《文通》的語法觀和語料觀切人,先句法而后詞類,最后構擬出《文通》的傳信范疇。
 

目錄


中文提要
緒論
第1章 《文通》的語法觀和語料觀
1.1 《文通》的語法觀
1.1.1 普遍和個別
1.1.2 深層和表層
1.1.3 整體和層次
1.1.4 形式和意義
1.1.5 描寫和解釋
1.1.6 離散和連續
1.1.7 典型和邊緣
1.1.8 歷時和方言
1.1.9 范疇和術語
1.1.10 邏輯和辯論
1.1.11 模仿和創新
1.1.12 目標和手段
1.2 《文通》的語料觀
1.2.1 語料庫語言學視角
1.2.2 傳統語言學視角
第2章 句讀視野中的語法分析系統
2.1 句法總論
2.1.1 中、西方傳統語言學的句法概念
2.1.2 《文通》的句法概念
2.1.3 《文通》的句法框架
2.2 《文通》的句
2.2.1 句子的結構類
2.2.2 句子的語氣類
2.2.3 句子的功能類
2.2.4 結構標志類
2.2.5 其他類型的旬
2.2.6 句子的分析方法
2.2.7 小結
2.3 《文通》的讀
2.3.1 讀的標記
2.3.2 讀的句法功能
2.3.3 旬讀的相對位置
2.3.4 其他類型的讀
2.3.5 小結
2.4 句讀論和中國傳統語言學
2.4.1 兩書句讀論的傳承關系
2.4.2 兩書句讀論的傳承特點
2.4.3 小結
2.5 句讀論和西方傳統語言學
2.5.1 《文通》的表詞之讀
2.5.2 《致知淺說·原言》的句逗之辨
2.5.3 《波爾·羅亞爾邏輯》的嵌入命題
2.5.4 三書句型系統和句型特征的相關性
2.5.5 小結
2.6 《文通》句讀論的影響

2.7 《文通》的頓
2.7.1 頓的系統
2.7.2 頓的其他問題
2.7.3 小結
第3章 詞次視野中的語法分析系統
3.1 《文通》的詞
3.1.1 起詞、語詞和表詞
3.1.2 止詞、轉詞和司詞
3.1.3 小結
3.2 《文通》的次
3.2.1 主次和賓次
3.2.2 同次和前次
3.2.3 偏次和正次
3.2.4 小結
3.3 詞次論的來源和影響
3.3.1 詞理論的來源和影響
3.3.2 次理論的來源和影響
第4章 實字視野中的語法分析系統
4.1 字類總論
4.1.1 划分字類的標准
4.1.2 字類與句法的關系
4.1.3 字類假借
4.1.4 字有定類和字無定類
4.1.5 實字和虛字
4.1.6 構詞法
4.2 《文通》的名字
4.2.1 名字的系統
4.2.2 名字的其他問題
4.2.3 名字概念的來源和影響
4.2.4 小結
4.3 《文通》的代字
4.3.1 代字的系統
4.3.2 代字的其他問題
4.3.3 代字概念的來源和影響
4.3.4 小結
4.4 《文通》的靜字
4.4.1 靜字的系統
4.4.2 靜字的其他問題
4.4.3 靜字概念的來源和影響
4.4.4 小結
4.5 《文通》的動字
4.5.1 動字的系統
4.5.2 動字的其他問題
4.5.3 動字概念的來源和影響
4.5.4 小結
4.6 《文通》的狀字
4.6.1 狀字的系統
4.6.2 狀字的其他問題
4.6.3 狀字概念的來源和影響
4.6.4 小結

第5章 虛字視野中的語法分析系統
5.1 《文通》的介字
5.1.1 介字的系統
5.1.2 介字的其他問題
5.1.3 介字概念的來源和影響
5.1.4 小結
5.2 《文通》的連字
5.2.1 連字的系統
5.2.2 連字的其他問題
5.2.3 連字概念的來源和影響
5.2.4 小結
5.3 《文通》的助字
5.3.1 助字的系統
5.3.2 助字的其他問題
5.3.3 助字概念的來源和影響
5.3.4 小結
5.4 《文通》的嘆字
5.4.1 語言起源論
5.4.2 字類系統論
5.4.3 嘆字系統論
5.4.4 嘆字概念的來源和影響
5.4.5 小結
5.5 字類說的來源和影響
第6章 《文通》所反映的古代漢語傳信系統
6.1 《文通》的傳信范疇
6.1.1 傳信概念
6.1.2 傳信理據
6.1.3 信息來源
6.1.4 信實程度
6.1.5 傳信載體
6.1.6 相關范疇
6.2 《文通》傳信范疇的來源
6.3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2001年lO月25日出版的中國人民大學校報頭版新聞指出,在准備申報漢語言文字學博士點的過程中,中文系古代漢語教研室調入兩名學科帶頭人,其中之一是來自南京師范大學的韓陳其教授。

2003年夏,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申報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授權點成功,我便被評定為第一批博士生導師。2004年我在中國人民大學開始招收第一屆博士生,研究方向是中國語言學史,劉永華同學是我的博士生開門弟子。

在中國研究漢語語言學或者說在中國研究漢語,要不要閱讀中國古代語言學典籍精華,這看起來似乎不是個問題,其實不然!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很多學者公然否認中國古代存在語言學,更不存在語法學,這樣的話中國古代就沒有什麼語言學典籍可讀了。我十分欽佩山東大學的孫良明先生,孫先生皓首窮經,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中國古代就有自己原創的語法學,其功不可謂不大矣!

有沒有什麼中國古代語言學典籍可讀,本來不是問題;怎樣去讀中國古代語言學典籍,看起來也不是一個什麼問題,而恰恰成為了問題——晚清江蘇鎮江人氏馬建忠所著《馬氏文通》,便是一個極其典型的例子。

百余年來,怎樣去讀《馬氏文通》,大約有以下幾種狀態和心態:其一是「自以為是」態,以所謂「文法革新」者自居,把《文通》糟蹋得一塌糊塗,典型的言論是說《馬氏文通》「實在不配稱為文法書」。其二:是「不以為然」態,以所謂「國學國粹」者自居,把《文通》「刊」得滿身是「誤」,典型的言論是說「馬建忠固然也並不能算做中國語文專家,甚至受同時代語文專家的鄙視」。其三是「后來居上」態,以所謂「權威泰斗」者自居,把《文通》分析得處處充滿矛盾,典型的言論是說「《文通》這部書幾乎到處是矛盾」,要「深挖矛盾的根源,做理論上的闡發」。其四是「不屑一顧」態,以所謂「海歸通人」者自居,把《文通》說得一無是處,典型的言論是說「此書系依葛郎瑪而作」。20世紀80年代以后,一切似乎都回復到了原點和起點,人們紛紛轉向《文通》尋求理念、尋求方法、尋求出路、尋求真諦,這就是有別於以上四態的「各取所需」態。「各取所需」態,反映了一百多年以后中國語言學界對《文通》認識的理性回歸,回復到原點和起點,是一種歷史的代價,是一種科學發展的代價!

《馬氏文通》為鄉邦哲人文獻,因此頗有敬慕和敬畏之心。1980年廖序東先生為研究生開設《馬氏文通》課程,是我第一次系統讀《文通》;1998年為提交在《文通》作者故鄉鎮江召開的「紀念《馬氏文通》出版10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會議論文而再次系統讀《文通》,相距20年的兩次讀后感合並為五萬余字的《〈馬氏文通〉與中國語言學》,發表於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語言研究集刊》第七輯,其中部分章節載商務印書館2000年出版的《〈馬氏文通〉與漢語語法學》。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