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學·第二卷,概念·文本·方法

新史學·第二卷,概念·文本·方法
定價:216
NT $ 188
  • 作者:孫江/主/編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08-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60854
  • ISBN13:9787101060850
  • 裝訂:298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歷經語言學的轉變之后,近代知識的「非自明性」問題成為國際歷史學界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與此相關聯,圍繞近代知識的建構而展開的概念史研究、文本比較研究,可謂最受注目的研究領域之一。《新史學(第二卷):概念·文本·方法》呼應歷史學的這一新趨向,以概念?文本研究為中心,收錄了以下四組論文:

  第一組題為「概念的空間」,收錄的論文分別考察了「東洋」、「亞洲」、「自由」概念的生成和語義轉變問題;第二組題為「文本政治學」,收錄的論文分別涉及《共產黨宣言》、《獨立宣言》的漢譯和文本流傳問題,以及漢文佛典《大乘起信論》的英譯問題,而明清修志局內圍繞如何編纂地方志的分歧,則提供了觀察問題的另一個視角;第三組題為「歷史學的田野」,承接第一卷的主旨,收錄了詮釋「殘山剩水」之喻與清初士人的「出處」選擇的論文;第四組題為「方法的尺度」,收錄中外學者討論中國歷史敘述問題的理論文章。
 

目錄

序言
概念的空間
孫江:「江洋」的變遷——近代中國語境里的「東洋」概念
黃東蘭:「亞洲」的誕生——近代中國語境里的「亞洲」
概念
章清:「自由」的界限——「自由」作為學科術語在清末民
初均衡生產書中的「呈現」
川尻文彥:「民主」與democracy——中日之間的「概念」
關聯與中國近代思想
文本政治學
王明珂:王崧的方志世界——明清時期雲南方志的文本與
情境
龔雋:譯經中的政治——李提摩太與《大乘起信論》
潘光哲:「革命理由」的「理論旅行」——美國《獨立宣
言》在晚清中國
陳衛力:讓語言更革命——《共產黨宣言》的翻譯版本與譯
詞的尖銳化

歷史學的田野
楊念君:「殘山剩水」之喻與清初士人的「出處」選擇——
一個心態與行為到動的情境分析

方法的尺度
杜贊奇:本真性的秩序:超時間、性別以及現代中國的民族

吳重慶:「后革命時代」人的、鬼、神——孫村:一個共時
態社區
作者簡介
 

歷史就是敘事,是某人將某事表述給他人。某人是某事的觀察者或參與者,某事指特定時空里發生的事情,表述(representation)是再現某事行為,而聽/看某事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建構的故事是再表述(re-representation)。歷史就是如此被不斷演義下來的。

曾經聽說過一則故事。

話說一艘在海上游弋的豪華游艇將要沉沒時,為了延緩下沉時間而等待救援,船長需要說服一些乘客舍身跳人海中。對於不同國籍的乘客,船長分別使用了如下說辭:

「跳吧,你將成為英雄!」——對美國乘客。
「跳吧,你是真正的紳士!」——對英國乘客。
「跳下去,這是船上的規矩!」——對德國乘客。
「跳下去,女人會喜歡你的!」——對意大利乘客。
「別人能跳,你不能!」——對法國乘客。
「大家一起跳吧!」——對日本乘客。

這則故事首先把人按照國籍區分為不同類型,其次規定了不同類型的人所擁有的特質,在這種特質的作用下,不同類型的人必然會做出符合該特質的行為。這是本質主義(essentialism)的論點。本質主義者相信,基於認同法則的「同一性規律」,事物的背后存在着絕對真理,美國人崇尚英雄、英國人羨慕紳士、德國人重視紀律、意大利人詠唱愛情、法國人熱愛自由,以及日本人依賴集團,這些都是由不同的特質所制約的。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從反本質主義(anti-essen-tialism)的立場看,在真理、意義以及自我認同等背后並不存在如如不動的本質性的東西,上述認識的方法未必有效,不必說一個人的行為不能代表一個群體,即使一個群體的最大公約數也不可能反映每個成員的心聲。

這個例子表明,對於同一則敘事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本質主義和非本質主義的、結構主義與后結構主義的。在經歷「語言學的轉變」(linguistic turn)后,非本質主義者和后結構主義者批評把范疇自然化、本質化、統一化以及二元對立的形而上學,關注文本內部的緊張,力圖消解語言等級化的傾向。實踐這一主張的歷史敘事被稱為后結構主義的歷史敘事。

長期以來,在中國和東亞研究中,杜贊奇(P.Duara)是實踐后結構主義歷史學的代表性人物。在收入本卷的《本真的王國:超時間、性別以及現代中國的國族敘述》一文中,他首先討論了線性的歷史敘述的特征。他認為近代歷史敘述存在着一個自我分裂的難題:一方面試圖掌握進化的、進步的未來,另一方面則固守過去的不變的本質;在線性的歷史時間中一切都是變化的,但其中有着一個不變的內核。這種分裂是線性歷史敘事(尤以民族歷史敘事為代表)中特有的一個結構性問題。許多論者在民族國家的時間當中觀察到了這種分裂,但很少有人把它視為植根於線性時間現象學中的一個問題,因而他們的理解都失之片面。進而作者指出,中國的民族主義者和文化本質主義者傾向於把女性描述為擁有自我犧牲和忠貞等永恆的文化美德,並把她們提升為民族的榜樣,而實際上中國的女性從自身利益出發,對這一角色的闡釋具有極大的顛覆性效果;她們在自我型塑以維持本真性秩序(regime of authenticity)的過程中,也充分利用了本真性所規定的代碼。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