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新證(繁體版)

漢書新證(繁體版)
定價:216
NT $ 188
  • 作者:陳直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08-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52878
  • ISBN13:9787101052879
  • 裝訂:471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此書曾於1959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印行。新證雲者,取別於舊注家之方式,所引用之材料,為居延、敦煌兩木簡,漢銅器、漆器、陶器以及封泥、漢印、貨幣、石刻各種。其體例有時仿裴注,系證聞式,旁搜遠紹,故不偏重於音義。嗣後於1958年9月,又成史記新證二卷。至1959年1月,西大歷史系接受中華書局標點漢書之囑托,我亦參加工作,因此又將全部漢書,泛覽一過,歷四個月之久竣事,溫故知新,簽記偶得,於是始有撰寫續證之計划。殆璁期休假,隨讀隨記,經時半歲,又成續證二卷。思及新續二證,各自為書,容有未善。乃於1960年10月,合前後兩編,再加訂補,匯為一書,即今本也。

《漢書新證》系陳直先生著作集《摹廬叢著》之一種,是《史記新證》的姊妹篇,也是奠定陳先生學術地位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漢書》歷代研習者甚眾,為之做過注解的不下數百家,在這一領域已少有剩義,要取得突破非常不易。陳先生另辟蹊徑,廣泛運用出土資料,如居延敦煌簡牘、碑刻、漢銅器、漆器、陶器以及封泥、璽印、貨幣等。全書的考訂條目達兩千多條,其中百分之八十取證於出土資料。新材料的運用使許多千古聚訟的問題得有定讞,為秦漢史研究開辟了一條新路。
 

目錄

高紀第一上
高紀第一下
惠紀第二
高後紀第三
文紀第四
景紀第五
武紀第六
昭紀第七
宣紀第八
元紀第九
成紀第十
哀紀第十一
平記第十二
異性諸侯王表第一
諸侯王表第二
王子侯表第三上
王子侯表第三下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外戚恩澤侯表第六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古今人表第八
律歷志第一上
律歷志第一下
禮樂志第二
刑法志第三
食貨志第四上
食貨志第四下
郊祀志第五上
郊祀志第五下
天文志第六
五行志第七上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地理志第八上
地理志第八下
溝洫志第九
藝文志第十
……
 

此書曾於一九五九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祉印行。《新證》玉者,取別於舊注家之方式,所引用之材料,為居延、敦煌兩木簡,漢銅器、漆器、陶器,以及封泥、漢印、貨幣、石刻各種。其體例有時仿裴注,傣證闈式,旁搜遠紹,故不偏重於音義。嗣後於五八年九月,又成《史記新證》二卷。至五九年一月,西大歷史系接受中華書局標點《漢書》之囑詆,我亦參加工作,因此叉將全部《漢書》泛覽一過,歷四個月之久竣事。溫故知新,簸記偶得,於是始有撰寫《續證》之計划。迨璁期休假,隨讀隨記,經時半歲,又成《續證》二卷。思及新續二證,各自為書,容有未善。乃於六○年十月,合前後兩編,再加訂補,橐為一書,即今本也。

《漢書》成書遲於《史記》,古字古訓反多於《史記》。其原因《史記》在東漢末期,尚稱為謗書,學者傳習不多。迨普遍寫布時,去西漢已遠,所有古字皆用隸體寫定。而《漢書》一出之後,馬融為當世通儒,且加肄習,絡繹流傳,故原書面目變化不大。音義之外,而研究者尤多,如邊韶、武榮、司馬防、荀悅等人尤著。

《漢書》最早之注解,當始於東漢桓帝時之延篤,自司馬貞《索隱》後序,謂延篤有《史記音義》一卷,近世鮮有其本。今《漢書·天文志》記昭帝始元中,「流星下燕萬載宮極東去」。李奇注引「延篤謂之堂前椐也」。疑延篤所注,在《史記音義》之外另有《漢書音義》。李奇為西窨時人,尚見此本,似為不過江之書,唐人所引貝片鱗半爪而已。延篤蓋為注《漢書》最早之一人,《風俗通·聲音篇》兩引《漢書》注,疑即為延篤之注。詳見《天文志》證文。

現存東漢人之注解,以應劭、服虔二家為最古。然被顏師古刪改者不少。刪去者在裴翻《史記集解》中所引二家原注,可以得到證明。改易者去讀如之音,變為直接之音,東漢時尚無此例。應服二家注文精說固多,有時亦有明顯之違失。如武帝徵和年號,證之居延、敦煌兩本簡及延和元年板瓦題字,則確為延和。應劭乃謂「言徵伐四夷而天下和平」,是因文生訓,應氏之疏也。又如《成帝紀》,罷水衡都尉之技巧令,服虔注技巧謂倡技之巧,證之齊魯所出封泥,有「技巧錢丞」。西安漢城出土五銖錢范,又有「巧二」題字,知技巧掌握刻錢范之技術,決為上林三官之一,與服注大相距離。蓋應、服二家,去西漢中期已二百余年,猶之我輩探討清代初年掌故,缺略自所難免。

顏師古注卓然為一大家,前此後此者,皆不如顏注之集大成,然或有時狃於偏見,有時過於矜慎,今日出土之古器,足以證《漢書》者,如龍淵宮,有銅壺、銅鼎。師古直斷龍淵宮為龍淵廟之誤,以駁服注,彼時受條件之限制,固不能為顏氏咎也。其注《漢書》方法,探用東漢荀悅至北魏崔浩各家注解,計有二十三人。其中以項昭、伏儼、劉寶三家之說最少,甚或僅有一二條者。而唐時存在之注,如隋蕭該之《漢書音義》十二卷,隋包愷之《漢書音》十二卷,隋姚察之《漢書訓纂》三十卷,師古一概屏窠不錄,未免有偏見存乎其問。蕭該之《音義》,見於《史記索隱》所引《絳侯世家》等篇,後來宋祁轉引尤多(宋祁之書雖有疑義,所引蕭書則為真本)。包愷之《音》,見於《索隱》所引《淮南壬傳》等篇,姚察之《訓纂》,見於《史記正義》所引《霍去病傳》等篇。司馬貞、張守節二人,皆在師古之後,尚見此三書,師古亦必見此。師古當日如能探取眾長,折中諸說,其成果當不止此。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