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08中國經濟改革30年·財政稅收卷

1978—2008中國經濟改革30年·財政稅收卷
定價:354
NT $ 308
  • 作者:賈康 趙全厚
  •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2444471
  • ISBN13:9787562444473
  • 裝訂:368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回顧了中國經濟改革開放30年來財政體制的改革和財政稅收政策的實施與改進以及理論界的相關研討。主要特色,一是立意高,視野開闊,把財政稅收的相關變革放在中國經濟社會轉軌的綜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來把握;二是內容翔實,基本事實表述嚴謹;三是把學術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較好地反映了中國財政改革過程中的理性思考。

新民主主義經濟體系的建立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這使中國在短短的3年里就醫治了戰爭的創傷,穩定了金融物價,逐步使國民經濟進入迅速發展的軌道。可是,在中國經濟的恢復時期於1952年結束以後指導思想開始發生重大的變化,即從建設新民主主義經濟轉向加快社會主義改選。1953年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要求以3個五年計划或者更長一點時間建立以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這兩種公有制為唯一經濟基礎的社會主義計划經濟體制。

賈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經濟學博士,中國財經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稅務學會、中國金融學會和中國國債協會學務理事,《財政研究》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行政學院、南開大學、廈門大學等校特聘教授;多次參加國家經濟政策制定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參加國家經濟政策制定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參加國內外多項課題研究,撰寫和出版多部專著和數百篇論文。
 

目錄

1 改革開放前的社會經濟形勢和改革開放的必然性
1.1 改革前的社會經濟形勢
1.2 改革開放前的經濟體制運行特征
1.3 計划經濟的弊端和改革開放的必然邏輯
1.4 分權化改革:「解鎖」高度集中的計划經濟體制
2 財稅體制改革成為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2.1 以財政體制改革啟動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
2.2 傳統體制下財政體制運行的特征及評價
2.3 財政分權化改革的路徑選擇和階段划分
3 我國政府問財政體制的變革:從「分灶吃飯」到「分稅制」
3.1 中國政府間的財政體制變革:1980--1993年
3.2 「分稅制」財稅體制改革
4 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收入體系
4.1 適應市場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稅收制度
4.2 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立現代稅收制度
4.3 強化非稅收入管理,規范政府收入行為
4.4 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改進
5 公共財政導向下的預算管理改革與支出制度建設
5.1 部門預算改革
5.2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5.3 政府采購制度改革
5.4 2007年的政府收支分類改革
6 財政宏觀調控方式的重要演變及調控實踐
6.1 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順利實現經濟運行的「軟著陸,,
6.2 1998-2004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6.3 由積極財政政策向穩健財政政策的轉變
6.4 加強對各項社會事業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
7 改革開放以來有關財稅改革與發展的學術研討與爭鳴
7.1 關於計划與市場關系的爭論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7.2 財政基本理論的發展
7.3 關於稅制改革
7.4 關於政府間財政關系理論與相關改革問題
7.5 關於國家和企業的關系
7.6 關於財政政策與宏觀調控
7.7 關於財政赤字和國家信用
7.8 關於財政與「三農」
7.9 關於國家預算
7.10 關於預算外資金管理
7.11 關於財政風險
附錄 改革開放以來財稅大事記(1978--2007)
參考文獻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之一。系統總結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在迎接具有划時代意義的中國改革開放30年之際,重慶市新聞出版局、《改革》雜志社、重慶大學出版社聯袂推出《中國經濟改革30年》叢書,以茲紀念,以茲獻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中國剛剛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整個經濟實際上是處於停滯狀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鄧小平同志曾經說: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這就把改革開放的目的說得很透徹、很深刻。

改革開放加快了當代中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整體性、根本性轉型。經濟體制發生了帶有根本性質的變化,已經由計划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已經形成,已經由封閉半封閉型經濟轉變為開放型經濟;經濟結構實現重大調整,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和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伴隨中國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經濟國際化的快速推進,中國社會不再是均質性社會,不再是單一的同構性社會,中國社會空前活躍起來,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極大地進發出來,精神得到了大解放。

2007年,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是生活狀況的極大改善。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人均GDP不到200美元,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到了1998年,中國cDP總值達到1萬億美元,人均達到近1 000美元,基本溫飽問題得到解決。目前,中國的人均GDP達到了2 600美元,與1978年相比,人均收入增長了30多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超過了任何大膽預言家的想象。

通過這場偉大革命的洗禮,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不斷上升,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前進的潮流。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對我們國家的期待。

中國過去30年的巨大變化,從根本上講,歸功於我們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體現人民意願的發展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過去30年取得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但我們不能陶醉其中,而是要清醒地看到差距和不足,清醒地認識到高速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和挑戰。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GDP總值雖然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GDP仍排在世界100名以後。中國的人口太多,底子太薄,要根本改變落後的面貌,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今天,改革開放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對改革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走向現代化的今天,反省過去30年的改革歷程,最要緊的,是獲得一份警醒、一份自覺:無視世界大勢,故步自封,作繭自縛,就會導致國家和民族的衰亡;以博大的胸懷面對世界、走向世界,我們的事業就能夠不斷開拓前進。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這段話可謂高屋建瓴,斬釘截鐵,為中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一錘定音!

由《改革》雜志社執行總編輯王佳寧同志擔任總策划的《中國經濟改革30年》叢書,具有很高的思想理論水平,兼具原創性、學術性和史料性。對中國經濟改革30年的進程不僅進行客觀的描述,而且從一定的理論層次上進行分析、總結和前瞻。這樣的策划在社會科學類叢書中實屬罕見。叢書作者均為中國經濟理論界知名專家學者,可謂陣容強大,權威性強,叢書很好地展現了他們長期關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思想。叢書分為《源頭滄桑》《市場化進程卷》《政府轉型卷》《對外開放卷》《農村經濟卷》《國有企業卷》《民營經濟卷》《區域經濟卷》《財政稅收卷》《金融改革卷》《資源環境卷》和《社會保障卷》,以及《撫脈歷程》,共計13卷。從《源頭滄桑》對改革開放的20個發源地的全面回訪,進而詮釋意義,前瞻走向,及至《撫脈歷程》,全景再現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中影響重大的歷史事件。其他各卷也悉數囊括相應領域進程中的亮點、難點、熱點,以及前瞻方略。

全面、客觀、准確地對改革開放30年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總結和研究,是意義重大而十分艱巨的任務,本叢書只是在這一方面作了初步的嘗試,但願它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並對關心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各界讀者有所裨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