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藝術哲學

生態藝術哲學
定價:192
NT $ 192
  • 作者:袁鼎生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07-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0056721
  • ISBN13:9787100056724
  • 裝訂:519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20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鼎生寫過一些山水、環境、自然美方面的論文與著作,這於他本世紀始展開哲學意義上的生態美學研究,是一種准備。幾年來,他形成了生態美學研究的系統性成果。這部《生態藝術哲學》,更有些方法與理論上的新探索。

這本《生態藝術哲學》,又回到了理論研究的新起點,形成了超循環研究。作者的《審美生態學》,以生態審美場為邏輯發展的終端,《生態視域中的比較美學》,以生態審美場為歷史進程的終點,這本《生態藝術哲學》以前述二書的結尾為開端,展開了生態審美場邏輯與歷史統一的行程:在藝術審美生態化中形成生態審美場;在生態審美藝術化中,發展出生態藝術審美場;在藝術審美天化中,依次生發天性、天態、天構藝術審美場,形成天化藝術審美場系列。這就形成了承接與超越自身以往研究的成果,在理論、歷史、應用三大領域的關聯中,系統地建設了生態美學學科。
 

目錄

前言:生態美學的三大定律
第一編 藝術審美生態化
 第一章 審美場
第一節 審美場生長為美學總范疇
第二節 審美場生成為美學對象
第三節 審美場的統觀結構
第四節 審美場的生態運動
 第二章 生態審美場
第一節 生態審美場的多維共生
第二節 生態審美場系統生發於審美場與生態場的對生
第三節 生態審美場的整生
 第三章 生態美學
第一節 生態美學的由來
第二節 生態美學的定位
第三節 生態美學的趨向
第四節 生態美學的邏輯生成
 第四章 生態范式
第一節 學術范式與生態范式
第二節 整生范式系統
第三節 整生圖式
第二編 生態審美藝術化
 第五章 系統生發的生態美
第一節 生態美內涵的發展
第二節 事物潛能的整生與生態美基礎
第三節 主客體潛能的對生與生態美的生成與發展
第四節 人與生境潛能的自然整生跟當代生態藝術美的涌現
 第六章 生態美形式的生長
第一節 生態線性有序:結構聚力性形式
第二節 生態無序:結構張力性形式
第三節 生態非線性有序:結構聚力與張力中和發展的生態藝術美形式
第四節 生態形式美的生發規律與機制
 第七章 從生態和諧到藝術生境
第一節 生態和諧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生態中和構成藝術生境
第三節 生態系統自覺的中和運行
 第八章 走向藝術人生
第一節 歷史鑄就的審美人生范式
第二節 審美人生的生態美育機制
第三節 藝術審美生態化成就審美人生
第四節 藝術人生
 第九章 生存美感的詩化
第一節 美生欲求
第二節 生存美感
第三節 生存美感的詩化結構
第四節 生存美感的特性
第三編 藝術審美天化
 第十章 大眾文化與天性藝術審美場
第一節 大眾文化藝術審美化與日常生活化的對生
第二節 大眾文化宜生的審美風范
第三節 大眾文化美生的價值理想
第四節 大眾文化的審美制式
 第十一章 天態藝術審美場
第一節天態藝術生境
第二節 天態藝術人生
第三節 天態藝術審美場的生發
 第十二章 天構藝術審美場
第一節 藝術人生的天化結構
第二節 藝術生境的天化結構
第三節 良性環進的天構藝術審美場
參考文獻
后記
 

在20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鼎生寫過一些山水、環境、自然美方面的論文與著作,這於他本世紀始展開哲學意義上的生態美學研究,是一種准各。幾年下來,他形成了生態美學研究的系統性成果。這部《生態藝術哲學》,更有些方法與理論上的新探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探索了生態美學新的理論體系

2000年,陝西和北京先后出版了徐恆醇的《生態美學》、曾永成的《文藝的綠色之思——文藝生態學引論》、魯樞元的《生態文藝學》,這標志着一門新的美學學科出現了。其后,中國美學界轉人元生態美學的研究。5年多來,美學家們深人探討了生態美學的價值與意義,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研究對象與理論體系,然而,吸納上述成果的生態美學原理的著作卻尚未出現;形成了生態美學的理論建構未呼應元生態美學發展的局面。

正是在期盼中,鼎生的書寫好了。他參與了元生態美學的研究,發表過生態美學的學科建設、生態美學的學科方法的論文,並認真吸取了眾多理論家有關元生態美學的系統成果,提高了理論研究的自覺性,奠定了理論研究科學性的基礎。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是文學傳統、時代審美理想和作者共同創造的,一部好的理論著作的問世,也有類似性。元生態美學把相應的美學傳統和時代的美學意識傳達給了著者,形成了與著者的合作。有了這樣的基礎,鼎生的研究有了創新的自由。他提出了生態美學總規律:審美系統整生化;提出了隸屬這一總規律的生態美學的三大定律:藝術審美生態化、生態審美藝術化、藝術審美天化;進而以與這三大定律對應的生態審美場的生成、發展、提升為邏輯結構,形成了有別於上述三書的理論框架。

(二)構建了生態美學新的話語系統

生態美學遭受質疑,是因為缺乏獨特的話語體系;生態美學跟不上元生態美學,也是因為缺乏有別於一般美學及上述三書的話語體系。鼎生的這部著述基於生態美學的三大定律,形成了生態審美場的元范疇,形成了元范疇統領的子范疇:審美人生、審美生境、生存美感等;形成了子范疇關聯與層層生發的生態美學概念網絡,如生態范式系列的依生、競生、共生、整生;審美生境分化的生態美、生態美形式、生態和諧;生態美形式分化的生態線性有序、生態失序、生態非線性有序;生態非線性有序分化的耦合對生、動態衡生、良性環生等。這一話語體系的形成,使生態美學得以進一步成立與發展。他還探索了這一話語體系形成的獨特路徑:從生態視角發掘與重組原有美學范疇的意義;從生態結構與關系、生態規律與目的、美的規律與目的的整生中形成生態美學范疇;在以萬生一中形成生態美學的元范疇;在元范疇的以一生萬中形成生態審美的范疇網絡;這就實現了方法與理論的同步創新,使概念范疇的生發建立在科學規律的基礎上。

(三)形成了對自身研究的承接與超越

鼎生對生態美學的研究,是按照學科的構成規律,一步一步推進的。2002年,他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了《審美生態學》,探討了審美場走向生態審美場的邏輯行程,做了一些理論生態美學的基礎性工作。2004年,他和黃秉生教授主編並出版了《民族生態審美學》,探索了民族生態審美的特殊規律,進行了應用生態美學方面研究。2005年,他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生態視域中的比較美手i揭示了中西美學耦合並進,經由古代客體美學和近代主體美學,共同走向現當代生態美學的歷程,形成了歷史生態美學的成果。幾二來,他在繁重的教學管理工作之余,繞生態美學領域一圈:從理論生態美學經由應用生態美學,走向歷史生態美學。正如他自己所說,這本《生態藝術哲學》,又回到了理論研究的新起點,形成了超循環研究。他的《審美生態學》,以生態審美場為邏輯發展的終端,《生態視域中的比較美學》,以生態審美場為歷史進程的終點,這本《生態藝術哲學》以前述二書的結尾為開端,展開了生態審美場邏輯與歷史統一的行程:在藝術審美生態化中形成生態審美場;在生態審美藝術化中,發展出生態藝術審美場;在藝術審美天化中,依次生發天性、天態、天構藝術審美場,形成天化藝術審美場系列。這就形成了承接與超越自身以往研究的成果,在理論、歷史、應用三大領域的關聯中,系統地建設了生態美學學科。

鼎生的生態美學研究,追求理論創新。他認認真真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扎扎實實著書,不張揚,不炒作,一步一個腳印地在科學的道路上探索,一切讓事實說話。這就為他的創造奠定了人格基礎,同時也贏得了學界特別是老先生們的贊許,有了友好的學術環境,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潛能。我期待着鼎生的研究境界更寬闊,研究成果更豐碩,並繼續沿着獨創、原創和系統創新的路子走下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