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

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
定價:150
NT $ 150
 

內容簡介

田野作業是人類學知識生產的主要的和獨特的方法。在本書中,保羅•拉比諾將自己在摩洛哥的田野作業經歷本身作為民族志敘述的對象,從而使人類學乃至一般的社會科學的知識生產過程成為反思對象。作者坦誠地展示了人類學家在田野的活動細節,關注人類學家與當地人認知方式的異同,說明田野作業過程如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類學家收集到的資料,引起了學界內外關于學術倫理和方法論的激烈討論。

  1977年首次出版的這本小冊子以其勇氣和智慧成為反思人類學的代表作,因其對人類學知識生產方式的卓越的倫理-哲學反思而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目錄

中譯本序

引言
第一章 垂死的殖民主義的殘余
第二章 被打包的物品
第三章 阿里︰一個局內的局外人
第四章 進入
第五章 可觀的信息
第六章 越界
第七章  自我意識
第八章 友誼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象征支配》譯介
 

保羅‧拉比諾從保羅‧利科(Paul Ricoeur)那里借用了一個頗有啟發性的短語來概括闡釋的問題和本書的問題︰“通過對他者的理解,繞道來理解自我。”本書的大部分篇幅都被賦予了這個目的,著意面對在投身于理解他者的過程時所遇到的巨大困難和千頭萬緒的問題。我們只是隱隱地看到,理解他者的這個研究項目本來是由對于如何理解自我的一種深深的困惑所驅動的。我在這里想說的,也正是作者所說的,不是個體的、心理的自我,而是文化的自我。在人類學(正如在社會學和心理學中一樣)中的大多數最棒的工作就是由那種不斷加深的困惑所驅動的。本書最辛辣之處或許在于,在倒數第二章時這一點逐漸變得清楚,作者(從文化的自我而非個體的自我方面說)並不具有一種“我的文化”(“我文化”)去補充那種不容置疑的“你的文化”,即使是最現代化的摩洛哥村民的文化。意識到這一點是頗為悲涼的。作為安慰,我們從書中僅僅瞥見作者的一個觀念︰因為已經失去了一種傳統的“我文化”,現代西方知識分子讓各種文化合成的總體為個人所利用。顯然,這就是“繞道”所指的全部意思。然而,作者並沒有給我們任何現成的答案,因為他深刻意識到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重重困難,雖然不及他對利用(appropriation)的困難強調得那麼多,並且意識到了內在于“利用”這種觀念的暴力傾向。

本書是按照作者兩次領悟的時序組織的︰就在他出發到田野之前,他領悟到,在芝加哥大學復興“偉大的傳統”的高尚努力失敗了;恰在他從田野回來之後,他領悟到,如此之多的現代知識分子試圖借以包裹他們在文化上的赤裸(cultural nakedness)的激進意識形態也已經失敗了。強力復興“我文化”(西方文明),或者以天啟的和革命的方式代替它,都沒有得逞。繞道現在顯得比任何時候都更必要,但是我們誰也不知道我們究竟要走多遠才能夠得其門而入。在書的倒數第二章,我們瞥見了另一個彎道,即越南,正招手等著我們去探尋。

然而,在本書的背景中總是若即若離的陰影並沒有使全篇成為低沉之作。給出希望的,不是作者提供的虛假的安慰,而是全然讓人興奮的這一事實,即他可以如此簡明而又不假做作地將這一狀況寫出來。如此這般地寫這樣一本書,對于比他稍微年長一點的那一代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仿佛我的老師們和同齡人的宣示——文化是一種人文事物,是人在創造它、解釋它、改變它——一下子變得活生生了。不再著意于遣詞造句地撰述,一切都得以具體化,栩栩如生,成就出耳目一新的篇章和一種全新的著作。我們都知道,田野資料(或者人文研究中的任何其他資料)不是自在之物(Dinge an sich),而是我們獲得它們的過程的建構之物。無論如何,我們在這里再清楚不過地看到了“過程”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我特別欽佩作者的方法,他能夠恰如其分地顯露他的個人情感和判斷,而不為與文化理解的過程不相干的那些個人干擾因素所累。拉比諾不僅顯示了我們之中的許多人所缺乏的那種對自己泰然自若的態度,而且說明了這樣一個重要的觀點︰人文研究中的求知既是智慧性的,也是情感性的和道德性的。本書如此地情感真誠,任何一個曾經做過田野作業的人一看就會同意應該推薦給焦急的人類學新手。甚至更為重要的是,他在道德維度上不自以為是,我認為這是本書最有價值的貢獻。像人文研究中任何一種調查一樣,田野作業要涉及不斷的評價和再評價。我們中的許多人害怕韋伯對那些利用講台進行政治或宗教宣示的人的輕視,完全忘記了價值中立(value neutrality)對于韋伯來說也只具有一種很特殊、很有限的意義,即不讓我們的價值偏好主宰我們的研究結果,忘記了它自身在學術倫理中是一個道德規範、一個原則。危險的不是價值判斷的在場——價值判斷在韋伯所寫的幾乎每一行字里都能夠找到——而只是這些判斷被置于批評性反思之外並無意于在經驗的參照下被修改。在這本書中,我們不僅看到道德判斷不可避免地在場,而且看到判斷本身的教化和深化的過程。與拉比諾相處的摩洛哥人不僅是田野作業所產生的文化產品的創造伙伴,他們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他在做人方面的老師,正如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們的老師一樣。

最後,這本篇幅不大的書還要幫助我們克服另外一個障礙,即學術和詩之間的障礙。如果說作者已經非常正確地提示我們,一件事實,就語源學而言,是某種“制作”(made)的東西,那麼,當我們指出希臘語的“poIests”是“制作”(making)的意思,並且詩人是“制作者”(maker)的時候,我們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詩人的材料與其說是與象征和敘事一樣的事實,不如說是本身就是象征和敘事的事實。在人文研究中,拒絕把任何抽象的價值給予象征和敘事,就是把人性的東西簡化為物理的東西,把行為簡化為動作。拉比諾沒有犯這種錯誤。那些象征,那些專注于故事意義的爆發或馮入的時刻,以及敘事結構本身——它順著所有神話情節中最古老的一種發展,讓主人公肩負危險的使命出發而最終成功返回——在本書中提供了認識上具有啟示的東西。與傳統的結構劃清界限,就像與突出敘事原型的要點一樣具有啟發意義。在傳說中,主人公回到家鄉,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在本書中,正如我們所看見的,主人公回來了,卻陷入了比出發前就有的對于家鄉的存在和意義的更深的懷疑之中。或許這告訴我們,我們現在必須走的行程尚需要走得更遠、更深,大大超過以前走過的任何行程。無論如何,我們要感謝作者,他如此簡潔、優美的文字給予我們的是如此之多。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