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以及手工業、制造業、對外貿易等各行各業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陶瓷制造業也不例外,同樣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在繼承漢、晉、南北朝和隋代施釉掛彩陶瓷器制作工藝的基礎上,不少施釉掛彩陶瓷新品種,包括各類白釉彩瓷、黑釉花斑瓷以及唐三彩、絞胎器、絞釉器等,都以獨樹一幟的嶄新面貌在我國北方相繼問世。標志着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繼青瓷、白瓷之后,彩瓷生產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新階段。

本書為河南省境內的白釉彩瓷圖錄,收錄了唐代器物152件,唐代之前和其后的77件器物,為研究唐代白釉彩瓷的產生、發展、品類及其藝術風格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目錄

序言
緒論
 一、概述
 二、彩瓷的產生、發展與白釉瓷的出現
 三、唐代白釉彩瓷的制作工藝
 四、造型與裝飾
 五、唐代白釉瓷的分類
 六、藝術風格
 七、分期
 八、結語
彩色版圖
 漢、晉、南北朝、隋
 唐
 五代
 宋、金
附錄
后記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以及手工業、制造業、對外貿易等各行各業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陶瓷制造業也不例外,同樣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在繼承漢、晉、南北朝和隋代施釉掛彩陶瓷器制作工藝的基礎上,不少施釉掛彩陶瓷新品種,包括各類白釉彩瓷、黑釉花斑瓷以及唐三彩、絞胎器、絞釉器等,都以獨樹一幟的嶄新面貌在我國北方相繼問世。標志着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繼青瓷、白瓷之后,彩瓷生產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新階段。

唐代各類白釉彩瓷率先在河南省境內發展起來,窯場與燒造白釉彩瓷的品種之多,產品的質量之高,數量之大,皆居全國之冠。各個窯場在白釉彩瓷器物的造型設計、裝飾技法、燒造工藝以及對胎料、釉料、彩料性能機理的掌握與運用等方面,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處於彩瓷創始階段的唐代各類白釉彩瓷,一方面在制造工藝、造型、裝飾等方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如胎質潔白度較差,有的燒成溫度相對偏低,多呈米黃色或灰白色;胎釉之間普遍施一層化妝土;器表所罩白色透明釉不那麼純正,尤其早期階段釉面多白中泛青或泛黃,有的存在釉層剝落現象;部分器物的造型基本保持着南北朝與隋代的傳統形式;釉上或釉下所繪彩色花紋,存在暈散現象,手觸多有凸凹感等等。這種情況表明了唐代白釉彩瓷是在一個特定時期和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另一方面,唐代各類白釉彩瓷也各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點,可謂爭奇斗艷,令人耳目一新。如鞏義市黃冶窯獨家生產的白釉藍彩瓷器,造型方面制作精細、規整,追求典雅、大方的風格,顯得雍容華貴,大有超凡脫俗之勢,它最突出的造型特點是模仿當時流行的金銀器;器表裝飾方面開始以水墨畫的技法裝飾瓷器,流行由朵花、枝蔓、葉片組成的團花紋、卷雲紋以及由串點組成的各種幾何圖案,顯得優雅別致,情趣盎然。裝飾上另一突出特點是吸收、融合海外文化因素而出現具有外域情調的棕櫚葉紋、菱形紋、叢葉紋等。鶴壁市的鶴壁集窯、寺灣窯以及安陽縣的善應窯、天喜鎮窯生產的白釉醬彩、褐彩瓷器,制作比較粗放;造型方面器形顯得厚重、質朴、適用,具有明顯的大眾化傾向;裝飾方面,流行大小不一、排列成行的圓點紋或由圓點組成各種形式的朵花紋、三角紋等,比較復雜的是串葉紋、葉片紋和富有動感的旋形朵花和散亂的菊花紋等。上述鶴壁集窯、寺灣窯、善應窯、天喜鎮窯還生產白釉灰藍彩瓷器,造型古朴、庄重,實用性強,裝飾花紋常見的有新穎別致的葡萄紋、垂葉紋、串葉紋和旋形芍藥花紋等。繪紋的筆法非常少見,似用毛筆勾畫而成,每個花瓣或葉片的顏色均為中間淺淡,邊沿濃重,構成了裝飾花紋的一大特色。安陽縣的北齊村窯以及登封市的曲河窯、滎陽市的翟溝窯、新密市的密縣窯等生產的白釉綠彩瓷器,是數量最多的,一般制作比較精致、造型規整、端庄、圓潤、飽滿,但裝飾花紋比較簡約,僅見飾於器腹或器蓋上的條斑紋和條帶紋,顯得素雅、單調,有較大的隨意性。

河南唐代各類白釉彩瓷燒造業的發展,不僅滿足了國內不同階層人群對瓷器日益增長的需求,擴展了國內市場,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處於南北大運河與長江水陸交通咽喉之地的揚州,隋唐時期是一個著名的商業都會和對外出口貿易的重要港口。揚州唐代城址的考古發掘,出土了近百(片)件黃冶窯所產的白釉藍彩瓷和白釉綠彩瓷。此外,1998年,德國「海底探險"公司在印尼海域打撈的「黑石號」沉船中發現了三件完整的白釉藍彩瓷盤。據日本白鳳、天平時代(相當中唐時期)的歷史文獻記載,以及現代日本學者三上次男等在世界各地的調查,都表明鞏義市唐代黃冶窯生產的唐三彩制品與白釉藍彩瓷器、白釉綠彩瓷器等,在八世紀中期至九世紀末,作為重要商品或珍貴禮品在東亞、南亞、西亞以及整個中東地區的伊斯蘭國家廣泛流行,受到當地公眾的青睞。並且以其先進的陶瓷制作工藝在所到之地陶瓷制造業中產生重大影響,興起仿制之風,促進了當地陶瓷業的發展,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了中外文化、科技的交流與發展。今天,國外出土和收藏的各類白釉彩瓷也和其他陶瓷制品一樣,成為我們探討唐代對外文化交流、外交活動與貿易往來的珍貴史料和見證。

河南唐代各類白釉彩瓷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是不可低估的。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最早把CoO作為呈色劑成功地應用到瓷器的裝飾上;二、一些紋飾具有水墨畫的特點,成為運用毛筆描繪技法裝飾瓷器的開端;

三、瓷器的裝飾內容開始吸收、融合外來文化因素,出現了外域情調的花紋;

四、制作與燒造工藝的改革與創新,提高了瓷器的質量,增加了產量,進一步滿足了國內因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對瓷器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溝通了國內瓷器的銷售渠道,擴大了市場;

五、創制了多種品格優良的白釉彩瓷,並以其敦厚、朴實的造型與新穎、別致的裝飾成為獨領風騷的瓷器新品種。代表着當時制瓷工藝達到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就;

六、不少靈巧秀美作品的藝術風格顯現出濃厚的時代氣`急和濃郁的地域特色,成為當時人們喜愛的表現形式,因而有着廣闊的社會基礎;

七、這種質朴中又顯現高雅藝術風格並寄情於物的瓷器,真實地反映了生活在我國人民憨厚、朴實的民族氣質和品性;

八、唐代白釉彩瓷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其胎質、胎色較之隋代以前的釉彩瓷器更為純正,燒成溫度普遍升高,釉、彩的呈色更加穩定。為后世白釉彩瓷的發展開了先河,為質量更高、更精美的白釉彩瓷的產生在工藝技術上奠定了基礎,打開了廣闊的發展道路,特別是對宋代北方一些名窯的蓬勃興起,直接起了促進與推動作用;

九、以重要商品和珍貴禮品行銷海外,使世界各地認識中國,促進了中外交往和貿易、文化、藝術交流。顯示了我國在陶瓷生產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河南唐代白釉彩瓷取得的成就,是人們不斷追求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必然結果,是當時匠師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提高制瓷工藝技術的必然結果,其中包含着工匠師們的汗水和智慧。

但願《河南唐代白釉彩瓷》一書能對廣大古陶瓷研究者、愛好者在科研與資料方面有所裨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