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生態學導論

恢復生態學導論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任海 @等 @編/著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1-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30205650
  • ISBN13:9787030205650
  • 裝訂:278頁 / 26 x 19 cm / 普通級 / 次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前華南植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三位長期從事恢復生態學研究的研究員的合作成果之一。全書基於恢復生態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闡述了恢復生態學概論、恢復生態學的理論基礎、退化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恢復、各類型(森林、草地、濕地、水體、農田等)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實踐、全球變化與生物入侵、生態系統管理與可持續發展、恢復生態學理論和實踐的挑戰等問題。

  本書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國際恢復生態學研究進展和我國恢復生態學實踐,進行較全面的改寫而成的。全書內容豐富、結構合理、資料新穎,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指導意義。

  本書不僅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生態學、林學、農學、地學、生物學、自然保護、環境保護專業師生及從事相關工作研究人員的參考書,還可以作為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生態規划和環境保護政策、實施生態恢復工程的科學依據。
 

目錄

1 恢復生態學概論
 1.1 生態恢復與恢復生態學的定義
  1.1.1 生態恢復的定義
  1.1.2 生態系統恢復后的特征
  1.1.3 恢復生態學的定義
  1.1.4 生態恢復與其他生態實踐
 1.2 恢復生態學的基本內容
 1.3 恢復生態學研究簡史
 1.4 恢復生態學的發展趨勢
 主要參考文獻
2 恢復生態學的理論基礎
 2.1 基礎生態學理論
  2.1.1 限制因子理論
  2.1.2 群落演替理論
  2.1.3 生態位理論
  2.1.4 物種共生理論
  2.1.5 生態適宜性理論
  2.1.6 生態系統的結構理論
  2.1.7 生物多樣性理論
  2.1.8 景觀生態學理論
 2.2 恢復生態學理論
  2.2.1 人為設計和自我設計理論
  2.2.2 參考生態系統理論
  2.2.3 集合規則理論
  2.2.4 恢復的概念模型
  2.2.5 適應性恢復
  2.2.6 護理植物理論
 主要參考文獻
3 退化生態系統
 3.1 退化生態系統的定義
 3.2 退化生態系統的成因與過程
 3.3 全球及中國的退化生態系統
  3.3.1 中國的生態系統類型及其分布
  3.3.2 各類典型生態系統退化與恢復
  3.3.3 水土流失問題
  3.3.4 生物多樣性問題
  3.3.5 中國當前的退化生態系統問題
  3.3.6 生態恢復的地帶性問題
  3.3.7 退化生態系統的研究趨勢
 主要參考文獻
4 生態系統恢復
 4.1 生態恢復的目標與模式
 4.2 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基本原則
 4.3 恢復成功的標准
 4.4 生態恢復的方法
 4.5 生態恢復的時間
 4.6 生態恢復工程管理指南
  4.6.1 引言
  4.6.2 概念規划
  4.6.3 預備工作
  4.6.4 規划實施
  4.6.5 實施工作
  4.6.6 實施后的工作
  4.6.7 評價與宣傳
 4.7 生態恢復的監測和評估
 4.8 生態系統恢復后的特征
  4.8.1 生物特征
  4.8.2 非生物特征
 4.9 中國森林恢復中存在的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5 生態恢復實踐
 5.1 草地生態系統恢復重建與適應性管理
  5.1.1 引言
  5.1.2 重大科學問題與研究進展
  5.1.3 草地生態系統恢復重建的生態學基礎
  5.1.4 草地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功能
  5.1.5 草地生態系統持續管理原則
  5.1.6 中國北方溫帶退化草地的恢復重建
 5.2 退化淡水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
  5.2.1 濕地的功能及其退化原因
  5.2.2 濕地恢復的概念
  5.2.3 濕地恢復的理論
  5.2.4 濕地恢復的原則和目標
  5.2.5 濕地恢復的策略
  5.2.6 濕地恢復的過程與方法
  5.2.7 濕地恢復的合理性評價
 5.3 極度退化的熱帶季雨林恢復
  5.3.1 實驗地小良定位站概況
  5.3.2 森林恢復前后的生態效應對比
  5.3.3 主要啟示
 5.4 南亞熱帶退化草坡生態系統的自然恢復
  5.4.1 草坡恢復過程中的植物多樣性演變規律
  5.4.2 草坡恢復過程中的土壤化學成分變化
  5.4.3 草坡恢復過程中的水文變化特征
  5.4.4 草坡恢復過程中的草坡生物量和生產力
  5.4.5 南亞熱帶草坡恢復的一些問題討論
 5.5 亞高山人工針葉林的恢復
  5.5.1 實驗樣地概況
  5.5.2 物種多樣性變化
  5.5.3 群落生物量變化
  5.5.4 凋落物變化
  5.5.5 土壤肥力變化
  5.5.6 亞高山人工針葉林恢復的生態特征
 5.6 退化農田生態系統的恢復
  5.6.1 農田生態系統的退化
  5.6.2 退化農田恢復的程序及措施
  5.6.3 評估農業生態系統恢復的參考指標
  5.6.4 復合農林業
  5.6.5 防止退化的必由之路——可持續性農業
 5.7 潮間帶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恢復與管理
  5.7.1 紅樹林概論
  5.7.2 實例——深圳灣紅樹林生態系統
  5.7.3 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管理與恢復
 5.8 海島生態系統的恢復
  5.8.1 海島恢復概論
  5.8.2 海島的干擾
  5.8.3 海島恢復的限制性因子
  5.8.4 海島恢復的利益與過程
  5.8.5 海島恢復中的注意事項
  5.8.6 實例——廣東南澳島的植被恢復
 5.9 紅壤退化及其植被恢復
  5.9.1 紅壤退化的原因與過程
  5.9.2 紅壤退化的防治及恢復
 5.10 黃土高原植被恢復
  5.10.1 黃土高原生態系統退化的主要原因
  5.10.2 恢復策略
  5.10.3 恢復技術問題
  5.10.4植被恢復技術
 5.11 干旱區的植被恢復
  5.11.1 干旱區的植被及其恢復概況
  5.11.2 西北干旱區生態恢復應考慮的問題
 5.12 喀斯特山地生態系統石漠化過程及其恢復
  5.12.1 喀斯特研究概況
  5.12.2 石漠化的原因與機制
  5.12.3 石漠化喀斯特生態系統恢復
  5.12.4 喀斯特石漠化生態系統恢復研究趨勢
 5.13 廢棄礦地的植被恢復
  5.13.1 礦業廢棄地恢復概論
  5.13.2 礦業廢棄地植被恢復與重建方法
  5.13.3 礦業廢棄地植被的恢復與重建模式
 主要參考文獻
6 全球變化與生物入侵
 6.1 外來種在生態系統恢復中的作用
  6.1.1 植物外來種與退化生態系統
  6.1.2 影響植物入侵的因子
  6.1.3 外來種的風險評價
  6.1.4 對植物外來種的管理
 6.2 生物多樣性在生態恢復中的作用
 6.3 全球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6.3.1 全球變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6.3.2 大氣臭氧損耗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6.3.3 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6.3.4 全球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存在的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7 生態系統管理與可持續發展
 7.1 生態系統管理
  7.1.1 生態系統管理的定義
  7.1.2 生態系統管理的發展簡史
  7.1.3 生態系統管理的數據基礎
  7.1.4 生態系統變化的度量
  7.1.5 生態系統管理的要素
 7.2 南非的稀樹草原生態系統管理
  7.2.1 稀樹草原主要植物種類的形態與生理
  7.2.2 稀樹草原的生態系統評估
  7.2.3 稀樹草原自然演替與退化
  7.2.4 稀樹草原的水土流失
  7.2.5 火及其對稀樹草原的影響
  7.2.6 灌木入侵並叢生
  7.2.7 稀樹草原管理原則
 7.3 恢復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
  7.3.1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定義
  7.3.2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簡史
  7.3.3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內容
  7.3.4 天然生態系統與人工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比較
  7.3.5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評價
  7.3.6 生態系統服務的保護策略與途徑
 7.4 生態系統健康
  7.4.1 生態系統健康的定義及研究簡史
  7.4.2 生態系統在脅迫下的反應
  7.4.3 生態系統健康的標准
  7.4.4 生態系統健康的評估與預測
  7.4.5 生態系統健康的等級理論
  7.4.6 干擾、生態系統穩定性與生態系統健康
  7.4.7 生態系統管理、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系統健康
  7.4.8 生態系統健康研究存在的問題
 7.5 恢復生態學中的人文觀
  7.5.1 沿岸邊生態恢復——社會價值的角色
  7.5.2 生態決策的人文價值觀目標
 7.6 國際恢復生態學會的環境政策
  7.6.1 生態系統的保護
  7.6.2 重建
  7.6.3 生態恢復的采用
  7.6.4 生態系統管理
  7.6.5 景觀整合
  7.6.6 文化與可持續發展
  7.6.7 生物多樣性與瀕危物種
  7.6.8 環境恢復的戰略價值
  7.6.9全球植被重建項目
 7.7 可持續發展與退化生態系統恢復
  7.7.1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及有關背景
  7.7.2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觀
  7.7.3 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與恢復生態學
  7.7.4 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框架
  7.7.5 可持續發展研究的發展趨勢
 主要參考文獻
8 恢復生態學理論和實踐的挑戰
 8.1 當前恢復生態學理論研究熱點及面臨的挑戰
  8.1.1 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評價標准
  8.1.2 參考生態系統及其構建
  8.1.3 生物多樣性在生態系統功能恢復中的地位和作用
  8.1.4 生態系統的構建規則
  8.1.5 群落交錯區、生態過渡區和景觀邊界理論及其在生態恢復中的意義
  8.1.6 生態系統恢復力及其在生態恢復中的作用
  8.1.7 生態系統健康與生態完整性
  8.1.8 新興生態系統與復合生態系統
 8.2 恢復生態學實踐面臨的挑戰
  8.2.1 生態恢復的根本原因與動力
  8.2.2 極端地區的生態恢復
  8.2.3 退化生態系統成功恢復的一般特征與評價標准
  8.2.4 生態恢復的復雜性
 8.3 面臨挑戰的恢復生態學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版后記
第二版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