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園群書題記(繁體版)

藏園群書題記(繁體版)
定價:588
NT $ 512
  • 作者:傅增湘/撰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89-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502074
  • ISBN13:9787532502073
  • 裝訂:1105頁 / 21 x 13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先祖父藏園先生研究目錄、版本、校勘之學近五十年。生平藏書二十萬卷,其中經過用善本手自校勘的約一萬六千卷。每校勘一書,都在卷尾綴寫小記,說明此書的學術淵源,版刻源流和校勘的所得。較重要的則拓為長篇的跋記。數十年間,累積題跋近七百篇,而前述卷尾隨手小記還不在內。一九三五年以前所撰題跋,曾用《藏園群書題記》為題,陸續發表在天津《國聞周報》上。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八年撰一百四十八篇,在一九三八年編集為《藏圖群書題記續集》六卷,自行排印。一九四二年又取以前在《國聞周報》所載各跋中的一百六十二篇補編為《周園群書題記初集》八卷,一九四三年自行排印。

本書傅增湘是近代著名的藏書家與版本目錄學家,《藏園群書題記》是他主要目錄著作,所記錄多是他曾收藏或親自過上的善本古籍,文中對每書作者、版本特點及源流都作了許多介紹考證,是研究古籍和版本目錄學的重要文獻。
 

目錄

舊序
初集識語
整理說明
卷一 經部
總類
宋刊巾箱本八經書後
易類
宋監本周易正義跋
宋本周易要義跋
書類
校金刊本尚書注疏跋
影鈔元刊尚書纂傳殘本跋
詩類
題元本韓詩外傳
元本韓魯齊三家詩考跋
監本纂圖重言重意互注點校毛詩跋
題詩經世本古義
禮類
朝鮮刊本纂圖互注周禮跋
朝鮮活字本附釋音用禮注疏跋
校宋刊本齋考工記解跋
重校查初白藏宋本齊考工記解跋
輯本朱申檀記句解跋
春秋類
宋撫州本春秋經傳集解殘卷跋
明翻宋本春秋集傳纂例跋
明寫本春秋權衡跋
四庫館寫本春秋會義跋
明鈔春秋五論跋
春秋傳注跋
跋校本春秋繁露
四書類
明鈔本論語意原跋
群經總義類
宋刊河南程氏經說跋
校元本十一經問對臟
乾隆石經考文題要書後
小學類
宋刊本方言跋
龔孝拱手書小學三種跋
宋刊漠隸字源跋
宋拓本隸韻跋
宋本切韻指掌圖跋
顧亭林手評轉注古音略跋
卷二 史部一 三十二篇
紀傳類
題百衲本史記
明影寫宋刊本史記集解跋
元彭寅翁刊本史記跋
明金台汪諒刊本史記跋
明震澤王氏刊本史記跋
宋刊後漢書殘本跋
元大德本後漠書跋
宋刊本南齊書跋
校宋本南齊書跋
校宋刊本陳書跋
……
卷三 史部二
卷四 史部三
卷五 史部四
卷六 子部一
卷七 子部二
卷八 子部三
卷九 子部四
卷十 子部五
卷十一 集啊一
卷十二 集部二
卷十三 集部三
卷十四 集部四
卷十五 集部五
卷十六 集部六
卷十七 集部七
卷十八 集部八
卷十九 集部九
卷二十 集部十
附錄
 

江安傅先生掛冠以後,定居北平,閉戶不交人事。所居有山石花木之勝,取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之句,顏之曰「藏園」。聚書數萬卷,多宋,元秘本,及名鈔精槧。聞人有異書,必從之假讀。求之未得,得之未讀,皇皇然如飢渴之於飲食,蓋其好學天性然也。暇時輒取新舊刻本躬自校,丹黃不去手,(石+乞)(石+乞)穹日夜不休。凡所校都一萬數千余卷,皆已定,可善寫。每讀一書,輒為題跋一首,敘板本之同異,辨字句之為謬,燭照數計,既精且博。至於撰寫仕履,著書旨意,必詳人所不能詳,其常見者則略焉。凡所為又數百首,目之曰《藏圖群書題記》,既鏤板行世矣。歲丁丑、戊寅間,龍蛇起陸,蜚鴻滿野,獨北平恬然,如在異國。先生顧不樂,日惟隱幾讀書,因檢點近歲所為題跋,得百有六首,匯為續集、將付諸手民,以書命嘉錫曰:「子為我序之。」嘉錫固辭不護,遂為之序曰:

書本之異同,難言之矣。古人之書,皆出手寫,凡文字點畫相似,聲音相近,則易訛誤;竹簡縑素,斷爛殘闕,則多奪落。荀悅所謂「文有磨滅,言有楚夏,出有先後,或學者先意有所借定,故一源十流,天水違行,而訟者紛如也」。是以劉向校書,必合中外之本,以相比較,定著為若干篇,而康成注《禮》,則有故書,今書之殊;注《論語》則有從魯、從古之異。然則向所校定,與太史公所見,故已不同,康成之穴論語移.亦非復《張侯論》之舊矣。兩漢經學,文字不同,則家法不同,學者誦習其本,亦姑謂某家之學若是雲耳,必謂所傳即沬泗之原本,未之敢信也。一家之學,傳之者眾.又復紛然殊異,後生末學,持論巧慧者,加以穿鑿,專已守殘者,曲相傳會。趙賓受《孟氏易》,說「箕子明夷」,以為「陰陽氣亡箕子」,「箕子」者,萬物方亥茲也,而劉向所見今文《易》,「箕子」竟作「亥滋」。徐遵明讀鄭康成灸論語序移「書以八寸策」、誤作「八十宗」,因曲為之說,其穿鑿傅會亦已甚矣。《北史·儒林傳》序言,江南,河洛穴詩鑼並主於毛公,而穴顏氏家訓,書證篇移所引穴詩移乃有江南本、河南本之不同。一家之書尚如此,推之各家,抑又可知。同出,一源,理無俱是。但先師已亡,聖人不作,孰能定其是與非耶?故蔡邕書《五經》立石,韓言齊言,盍毛包周,第各隨其家法是正而已,不敢整齊各家,有所刊定也。

且古人讀書,惟經學必守家法,從其師授之本;至於他書,期於適用而巳。時異用殊,則以已意增省其文,竄易其語。《蒼頡篇》李斯所造,前摸閭里書師以教學童,嫌其不言漢事,則益以「漢兼天下」。《神農本草》先秦古書,後漢名醫用之,嫌其所言川澤山谷不明,則易以當時郡國。彼亦自適其用耳,豈為後世校警考證家計耶!大抵凡書為習俗所用,傳之愈廣,則其增竄也益甚。是以陸慈《切韻》,增加字者至數十本,而李翰《蒙求》,傳寫者亦互有不同。於此而欲考其某句為原本,某字為後增,固已難矣。又況儒生稽古,喜加箋識,學子占畢,輒肆塗鴉,一經傳錄,便滋淆互。且古書流傳既久,繕寫者不盡通人,魯魚帝虎無論矣,而別風淮雨,遂成典故。其甚者,文義奧衍,已所不解,則妄加竄定;章句繁冗,憚於腕脫,則肆為刪減。如昌黎生之改金根車,群牧司吏人之鈔穴唐百家詩選移是矣。今所傳六朝唐人寫本,固多能存古書之真,然其訛謬處,乃至不可勝乙。宋人刻書,悉據寫本,所據不同,則其本互異;校者不同,則所刻又異。加以手民之誤,傳寫之訛,故明刻可以正宋刻,刊本可以校寫本,未可盡以時代論也。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