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文學與文獻論考

漢唐文學與文獻論考
定價:348
NT $ 303
  • 作者:陳尚君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548988
  • ISBN13:9787532548989
  • 裝訂:精裝 / 58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漢唐文學與文獻論考》項目成果,是我繼《唐代文學叢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0月)和《陳尚君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後的第三本論文集。凡前二集已收者一律不收。

全書凡分為五個部分︰一是有關斷代分體文學全集的一些文章,包括我本人著作的幾篇序跋;二是關于文學研究者;三是關于正史研究者;四是分析包括本師在內的幾位前輩學人治學成就的文字;五是書評。除少數幾篇為未刊稿,其他各篇均注明發表的時間和刊物,各文僅稍作技術處理,內容均保持原貌。書評各篇,沒有保留以前發表時的題目,一律改以作者和書名為題。余嘉錫一篇,則另擬新題。應該說明的是,由于不斷有新資料的發現,比如長沙窯又陸續有幾批新的有詩瓷器發表,以往不太為人所知的宋人《諸家老杜詩評》和韓國所存《唐宋名賢詩話》都有了新的整理本,唐代新見墓志的數量尤其豐富,唐人逸詩也有不少新的發現,可以增訂拙文的資料很多,但因改寫或增訂牽涉問題太多,我近期又一直在香港講學,無暇作出處理,敬請讀者見諒。希望今後有機會彌補這一遺憾。
 

目錄

傳統考據與現代學術(代序)
斷代文學全集編纂的回顧與展望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再檢討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校訂釋例
《全唐詩續拾》前言
《全唐文補編》前言
《全唐文補編》校後記
《全唐文補編》出版感言
《唐文拾遺》《唐文續拾》校訂例言
對《全唐文新編》的一些看法
斷代文學全集的學術評價——《全宋詩》成就得失之我見
《全宋文》的編纂難度和學術成就
中國近二十年唐代文學研究述評
唐代文學文獻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五代新說》中的先唐遺詩
日本漢籍中的唐代文學文獻
俄藏敦煌遺書中的鄭虔手札
唐代與翰林學士有關的兩種詩歌總集考釋
《二十四詩品》真偽之爭與唐代文獻考據方法
崔致遠在中國文學發展中的地位
《祖堂集》與唐詩研究
《全唐詩補編》以外新見唐五代逸詩輯存
長沙窯唐詩書後
伏見宮舊藏《雜抄》卷十四中的唐人逸詩
《釣磯立談》作者考
詩話尋源
《宋詩話輯佚》匡補
二十四史啟動修訂的一些建議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訂補二則
《舊五代史新輯會證》前言
《舊五代史》重輯的緣由和方法
朱東潤先生的治學方法——以《梅堯臣傳》為例
傳敘文學︰人性真相的敘述——述朱東潤師《八代傳敘文學述論》
劉大杰先生和他的《中國文學發展史》——寫在《中國文學發展史》初版重印之際
余嘉錫先生《四庫提要辨證》述評
陳寅恪先生唐史研究中的石刻文獻利用
劉緯毅《漢唐方志輯佚》
傅璇琮主編《唐詩研究集成》
徐俊《敦煌詩集殘卷輯考》
林繼中《杜詩趙次公先後解輯校》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一、二輯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千唐志齋新藏專輯》
張固也《新唐書藝文志補》
張沛《昭陵碑石》
郁賢皓、陶敏整理《元和姓纂(附四校記)》、趙超《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校》
周勛初等校訂本《冊府元龜》
王力平點校《古今姓氏書辯證》
金程宇《域外漢籍叢考》
後記
 

陳教授,您是文革後的首屆研究生,出道較早,在不過十涂年之問就以個人之力,編成了《全唐詩補編》和《全唐文補編》,補錄遺佚唐詩文超過一萬篇。在前人研究非常充分的唐代文學領域,取得如此可觀的成績,令人驚訝!一般中青年學者都偏重于理論闡釋,而您似乎更醉心于文獻考據,輯佚辨偽,不知是怎樣形成這一治學路數的,是否有家學淵源或其他特殊原因?

●多謝過譽。如果說從開始研究生學習作為學術工作的起點,至今已二十一年,自感只是按認定的學術準則進行研究,並盡自己的力量做得好一些。所以偏重于文獻考據,這有一個過程。我的學位論文還是縱論北宋文學變化原因的,但在發表後,卻發現在立說圓通和議論精邃方面,都有諸多不盡滿意之處。我約略覺察到我之所長,並不在此。導師朱東潤先生在我的畢業評語中,指出我的長處是善于在復雜的文獻中理清線索,經他啟發,我才走上考據之路。至于家學淵源,完全說不上。我父親是會計,母親是裁縫,都只有中小學文化程度,家族中沒有一人做教師,更談不上讀書做學問了。記得我剛進初中,就踫上“文革”,後來種了八年田,漢業餘讀過些書。1977年初,作為最後一屆工農兵學員進復旦,第二年就考上研究生.中學、大學加起來只有兩年半,學習當然說不上系統,基礎也不扎實=如果說有特殊原因,主要應該有三︰一是復旦的學術大環境好,在我向學之初就得到導師和一大批學養深厚的老師的多方指點;二是七十年代末以來受國內唐代文學研究的影響.科學的實證得到重視;三是自身盡了很大的努力。

您可否說得具體一些。首先是師友傳承,對您治學影響最大的有哪些學者?

●可分開來說,一是復旦師承,二是學術私淑。復旦中文系經許多前輩的長期努力,形成了獨特的學術風氣,我以為可歸納為博大、通達、扎實三點,這一切在八十年代初達到極致。我求學適逢其時,真是幸運。導師朱東潤先生是有多方面成就的大家,一生致力的主要目標是在傳記文學方面開拓中國文學研究的新路。我跟他學唐宋文學,他教我讀書要耐得寂寞,下苦功夫;讀書要讀出書面文字中沒有表達出來的內蘊;做學問要用自己的眼光看問題,不要盲從古人、名人,這些都使我終生難忘,受益無窮。接觸較多的還有王運熙先生和陳允吉先生。王先生當時是教研室主任,負責研究生基礎課,每周講一次,他講課條理清楚,切實可行,最便初學,使我受益最大的是講掌握目錄學為治學關鍵。陳允吉先生讀書多,視野開闊,議論多機鋒,我剛進復旦,做他的課代表,每周談兩三個小時,獲益極多。有的老師雖無直接接觸,但間接也得到教益。例如蔣天樞先生,他治學最重傳統,強調讀書應先識字,應先校書,應講究版本。我作唐詩校訂補遺,遇善本多予過錄,每首詩下備記出處,就是這時養成的習慣。

您所說學術私淑有哪些?

●杜甫說“轉益多師是吾師”,我相信只有博采眾長,才能有所成就。我對乾嘉到近代的眾多學術大師,心懷敬仰,喜讀有關著作,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體悟較直接的,如錢大昕講為學先做札記,己作札記與前人偶合者概予刪去;王國維學問博大、敏銳,考證要言不煩,常如錐刺直入;陳寅恪尤善發掘常見文獻的特殊義蘊,見人所未見;陳垣重史源,探義例,以“毋信人言”為治學金言;余嘉錫講究以目錄治學,我都從中得到啟示。受影響尤大者當推岑仲勉。岑氏治唐史,講究廣博而全面地佔有文獻,逐一作周詳細密的考訂,經分析歸納後求得正確的結論。他對唐代典籍、人事、制度等的研究,發明更多。我對唐文獻的把握、考證,得岑氏啟發最大,有幾篇文章,甚至有意仿效岑氏之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