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書法全集‧一(繁體版)

王羲之書法全集‧一(繁體版)
定價:300
NT $ 261
  • 作者:江吟/主/編
  •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352248
  • ISBN13:9787807352242
  • 裝訂:平裝 / 79頁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徒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出身于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听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羨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

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里,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游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 兒听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听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王羲之楷書師法鐘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博采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鐘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厭,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後代尊為“書聖”。
 

目錄

黃庭經(刻本)
黃庭經(墨跡)
樂毅論(刻本一)
樂毅論(刻本二)
青李帖
孝女曹娥碑(刻本)
孝女曹娥碑(墨跡)
霜寒帖
東方朔畫像贊
官奴帖(刻本二)
官奴帖(刻本二)
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墨跡)
蘭亭序神龍半印本(刻本)
蘭亭序宋拓褚遂良摹本(刻本)
蘭亭序宋拓定武本(刻本一)
蘭亭序宋拓定武本吳炳本(刻本二)
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墨跡)
蘭亭序神龍半印本(刻本)
蘭亭序宋拓褚遂良摹本(刻本)
蘭亭序宋拓定武本(刻本一)
蘭亭序宋拓定武本 吳炳本(刻本二)
 

右軍之書,代多稱習,良可據為宗匠,取立指歸,豈唯會古通今,亦乃情深調合。致使摹搦日廣,研習歲滋,先後著名,多從散落,歷代孤紹,非真效歟。試言其由,略陳數意。止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書一贊》《太師箴》《蘭亭集序》《告誓文》,斯並代俗所傳,真行絕致者也。

此有啻書論家孫虔禮之記右軍書也。虔禮,武後朝人,官至率府參軍,仕途因躓.陳子昂有稱『不遇人』也。其生既晚,又未歷秘書諸職,所舉『代俗所傳,真行絕致者』,盡人內府,緘秘已深,褚遂良《右軍書目》詳記之。民間所見並出臨摹。臨摹之本,高下差池,初攝外贈如《樂毅》六本,《蘭亭》八本,出自趟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恩楨)、湯蘭徹諸揭書人之手,外間新出,又本之斯。加上《太師箴》末見流傳,《黃庭》《道德》名目歧異,輿《樂毅》《書贊》 全為小楷鈔本。鈔者功在文宇,敬正是命,無涉意氣加減,虔禮之所謂『寫《樂毅》則情多怫郁,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恰澤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雲,直是噫評。

寫情書意者不在楷而在行與草,尤以尺牘為先,歐陽六一題魏晉名跡,有雲︰『其事率皆吊哀候病,敘睽離,通訊問,施于家人朋友之間,不過數行而已,蓋其初非用意,而逸筆余興,淋濰揮灑,或妍或丑,百態橫生,披卷發幽,爛然在目,使人驟見驚絕,徐而視之,其意態愈無窮盡,故使後世得之以為奇玩而想見其人也。』蓋為篤論。如是之逸筆雜帖,右軍存世流傳特多,南朝人之評如勢巧形密,或曰字勢雄強,正從中而來。徐浩《古跡記》記玄宗朝開元五年藏有右軍正書三卷,行書一百五卷,草書一百五十卷,行草為正書八十五倍強。惟其唐初崇重王字,重金購求,天下爭齎,三吳遺跡,搜訪殆盡,自貞觀十三年裝成部帙之後,書不更出,外人莫得見,即使後之內藏松弛,稍見外出,亦在武後朝大足年問,『則天乃內出二王真跡十卷,遣五品中使示諸宰相,看迄表謝,登時將入』《古跡記鑼》,已在虔禮書記《書譜移》一紀之後。虔禮夭折中年,遽歸道山,若天假其年,使之獲覲後幾年散落人間諸帖,或將另有一番議論。

虔禮以草書名世,張懷瑾評以為『憲章二王,工于用筆』(穴書斷移),米芾亦稱『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書史》),即使竇泉甚輕其書,多加譏諷,亦以草書相許。大凡唐人草書以為得二王法者,實出之大令。大令之外,或者領悟,而在懷仁穴聖教序鑼。以王字為標幟,就內彌更省減,魏晉遣風演以為唐家新樣者,懷仁集字堪稱典則。王宇之傳承,亦端賴于斯。按穴聖教序鑼立在咸亨三年(六七二),是碑一出,天下景從,士大夫習王字莫不啟蒙于斯,且一人堂室,便自成家。是時虔禮年未及冠,蓋有影響,《述書賦》所謂『干紙一類,一宇萬同』,虔禮之『凡草,閭閻之風』,正與《聖教序》同。顧其伎倆,化行人草,或化草人行,乃曰匹時行草手段。其化其人,在演在進,斂人規矩,已成模式。二王書跡,一經摹仿,便見作法,外晉內唐,實時代使之然。初唐書論有遜盛中唐者,蓋不若後之能從容鑒言館閣真本,虔禮之評王字,其不及張懷瑾、竇皋之深刻,亦正礙于少見而募聞。

有識于此,後之研習王字,固重于精,更求之全,還跡之臨摹、寫仿包括集字;石本之初榻、翻刻乃至偽作,其著錄之始,流傳之緒,排比較量,粗細不遺。既能厚積,必有發明,由是高論出焉。是集大全,印制精良,不失臨池範本,孜索之外多此功用,

二○○八年四月廿五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