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著集

雜著集
定價:240
NT $ 209
 

內容簡介

★作為哲學和思想史研究者的李澤厚能寫頗出色的散文,知道的人大概不多。……許多人從李澤厚那里開始了尋找自己的路。

——駱玉明

一本文字清新、流暢好讀的雜文隨筆匯編。從中可以了解作者的思想趣味、求學經歷、治學經驗以及作者對當代很多思想文化問題的看法。書後最新發表的五篇小散文,頗有抒情特質,別具意味。


本書收作者各種序跋、雜感、散文、發言提綱、講演記錄、訪談記錄等等,內容包括生平自述、治學經歷或經驗、對當時和時下各種見解、問題或傾向的評論和意見。長短不齊,問題不一,均或信手拈來,或脫口而出,因之似更感直率、親切與真實。作者在書中強調微觀課題、實證研究,提出“學點形式邏輯、平面幾何”,反對艱澀不通玄秘難懂的文風和大而無當泛說中西的學風等等。其中有關朦朧詩、主體性、“破天下達尊”、主方法多元、“西體中用”以及對馬克思主義的議論等等,則從個人微小側面反映記錄了二三十年來的某些歷史印痕和艱難步伐,可供反思和慨嘆。


李澤厚,湖南長沙人,北京大學哲學系一九五四年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一九八八年當選為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一九九八年獲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著有《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我的哲學提綱》、《中國思想史論》、《美學論集》、《美的歷程》、《華夏美學》、《美學四講》、《走我自己的路》、《世紀新夢》、《論語今讀》、《己卯五說》、《歷史本體論》等書。
 

目錄

《走我自己的路》序
走我自己的路
讀書與寫文章
我的選擇
新春話知識
方法論答問︰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秦王李世民》觀後感
推薦《科學研究的藝術》
紀念齊白石
海南兩記
故園小憶
悼朱光潛先生
地壇
什麼是美學
畫廊談美
審美與形式感
關于中國美學史的幾個問題
從《海瑞罷官》談起
略論書法
偏愛
宗白華《美學散步》序
祝《美學新潮》創刊
美學一。一題
李黎《詩與美》序
劉長林《的哲學》序
破“天下達尊”
讀《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
《李澤厚哲學美學文選》序
中國思想史雜談
關于儒家與“現代新儒家”
突破“對子”與“圓圈”
開放型、多層次的文化研究
堅持與發展
西體中用
時代和它的孫中山
今天中國需要理性
寫文章的人要學點平面幾何
在電視劇藝術討論會上的發言
美育與技術美學
悼宗白華先生
過早拋棄新民主主義理論是一大損失
與王浩信
關于“後現代”
別是一番滋味
劉文注《張先及其安陸詞研究》序
關于中國傳統與現代化的討論
啟蒙的走向
《啟蒙名著選讀》序
無題
黃昏散記
應某刊物約寫的小傳
《走我自己的路》增訂本序
《李澤厚十年集》(1979—1989)序
世紀新夢
三個會議的發言提綱
兩個譯本的序言
晚風(外一章)
懷偉勛
歷史與情感
何謂“現代新儒學”
為儒學的未來把脈
“左”與吃飯
《李澤厚學術文化隨筆》跋
是馬非馬
不誹不揚,非左非右
從辛亥革命談起
趙士林《心學與美學》序
遲發的悼念稿
四個“三言兩語”
北京行
台灣版《李澤厚論著集》總序
《李澤厚論著集》哲學卷序
《李澤厚論著集》思想史卷序
《李澤厚論著集》雜著卷序
《世紀新夢》後記
屠新時書法《易經》序
從譚嗣同談起
蒼白無力的理想主義
讀黑格爾與康德
誰之罪?
讀周作人的雜感
關于胡適與魯迅
王柯平《中國思維方式》序
《浮生論學》序
往事如煙
關于民族主義
文明的調停者
漫說康有為
記憶
憶香港
憶長沙
蒲公英
 

這個集子其實應該取名為亂七八糟集,因為什麼都有,從所謂“治學談”到“答記者問”,從非散非雜的小塊短文到超過萬字的講演記錄;既有給別人著作寫的序言,也有自己書末的後記;有五篇剛送出去發表的長論,也有四篇已收入別的集子中因印數小有讀者還想看看的短文。總之,全書很有點不倫不類、不知是什麼東西的味道,並且其中好些篇都有相互重疊或重復的看法、觀點和語句。但我居然把它們硬湊在一起出書,倒也不全是自己的不是。這幾年來,一直有朋友、有讀者要我把這些散在各處報刊上的文章以及我自己書尾的後記集在一起。他們對此似乎領有興趣。安徽有位素不相識的大學生還特地復制了一份我幾本書的後記和一些小文,合訂在一起寄給我,替我設計了書的封面和取了書名,叫“李澤厚序跋隨筆集”。這真使我又慚愧又感動,也使我開始認真考慮出這本小書的問題。

我想,也許是這些小文章寫得雖不好,但看來還省勁?也許是寫這些文章時總不免帶點感情,發幾句牢騷,罵幾句壞蛋,從而比我那些大塊東西反而更親切點?也許那幾篇談自己讀書作文經歷的文章引起了年輕人的某種興趣?……我自己的習慣是,文章一發表就不願再看它,因此現在也不準備多去想它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的自我感覺一直不甚良好,我覺得至今也未能寫出使自己滿意的東西。特別是這些小文,常常是提筆就寫,匆匆草就;有的幾乎是應酬文章,因陋就簡。正因為此,編完這些小文之後,心里總感覺不大踏實,才又加了幾篇算是學術性的大塊東西用以塞責。集中還收有一篇《答記者問》,則是從十來篇訪問記中選摘了幾段經常踫到的提問,合在一起的。全書真可說是五顏六色,雜湊的一鍋。但我想,由于這些東西多數講的是自己切身的經歷、體會、感受和意見,與現實生活關系比較直接,從中容易聯想到一些事情和問題,可能有某種歷史資料的意味。例如關于《海瑞罷官》的那篇短文,實際是1978年底三中全會開幕不久在一次座談會上的發言記錄,最近看了,恍如隔世。例如,有關朦朧詩、主體性、“西體中用”以及破“天下達尊”、多元方法論等等,將來回過頭來看,它們也許在非常微小的範圍和非常微小的程度上,反映了、紀錄了這段意識形態的某些歷史印痕和艱難步伐。這倒是我願意把它們匯集保存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拿書名來說,它本是我一篇文章的標題,刊出後一位標榜人道主義的善良領導跑來我家,對我妻子說,“怎麼能用這種標題?這還了得”!我妻子以為大禍臨頭,我當時在國外,也不知道出了什麼亂子。但曾幾何時,這句馬克思引用過的話已經成為年青一代最喜愛的格言之一,到處出現。時代車輪的運轉不以某些人的意志、愛憎為轉移,而且還轉得這麼快,老實說,這是出乎我的預計的。它說明,盡管有時陣陣冷風,春寒料峭,但猶如強弩之末,它確乎攔不住百花齊放萬紫千紅了。年輕一代已經站了起來,他們有自己的頭腦和個性,他們將排開一切困難和阻力,去開闢自己的道路,勇敢前進的。

我想把這本小書也獻給他們。

1986年3月于北京海澱區
(原為《走我自己的路》三聯書店1986年版序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