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兼容並蓄的雜家

《呂氏春秋》:兼容並蓄的雜家
定價:114
NT $ 90 ~ 99
 

內容簡介

本書分析和論述了《呂氏春秋》與先秦各家的異同,並進而論述了「兼容並蓄」這一雜家的特點,是思想、文化發展的規律。在《呂氏春秋》之前,苟子、韓非已經不公開地采取了其他學派的觀點;在《呂氏春秋》之後,漢、唐到宋、明各大學派,也都「兼容並蓄」地吸收了其他學派的觀點,外來的佛學思想,也被某些學派所吸取。因此,本書此次再版,書名改為《〈呂氏春秋〉:兼容並蓄的雜家》,以突出「兼容並蓄」這一思想、文化發展的規律。(初版的書名《雜家帝王學——〈呂氏春秋〉》是叢書編者建議采用的。)

「兼容並蓄」雖然是思想文化發展的規律,但能否擇優「兼容」卻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西漢初年的統治者,深刻吸取了秦王朝覆滅的教訓,崇尚清靜無為的「黃老之學」,政治思想和政治措施采取「霸王道雜之」,於是有了漢朝的盛世——文景之治。令人驚異的是,漢初崇尚的「黃老之學」,「霸王道雜之」與《呂氏春秋》的主張十分近似。本書指出:「前者是事後總結得來,後者是事前預先規划,中間隔了一個秦王朝。秦王朝的產生和崩潰,是漢初黃老之學成為統治思想的契機,它雄辯地證明了《呂氏春秋》思想的卓越和預見的可貴。」同時,這也說明了「兼容並蓄」不能是簡單地湊合,而是根據現實情況,選擇、綜合各派優秀思想,才能成為新的思想體系。
 

目錄

再版前言
作者序
第一章 商人政治家呂不韋
奇貨可居
立國君能獲利幾倍/從商人到相國/執政中做的三件事
一字千金的故事
《呂氏春秋》的架構/轟動效應/沉默的反對者/呂不韋敗亡之謎
不可置信的宮闈穢史
秦始皇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反秦的傳說
政治斗爭的真相
繆毐? 鷗裁「仲父」被貶/逐客令的背後
第二章 統一天下之路
用義兵統一天下
效果不彰的弭兵會/各種反戰論調/有義兵而無偃兵
攻無道和伐不義
非攻和救守/以鏟除暴虐為目的
義兵必勝
義為兵之本/興義兵能爭取民心/動兵時就要想到長治久安
第三章 治理天下的方略
君道的奧秘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生命比權位更重要/君主不親自做具體的事情/順應趨勢和選擇時機/用德化和賞罰治理百姓
充滿理想色彩的賢人政治
理想的君臣關系是自然契合/得賢人者得天下/悲壯的忠臣廉士
民本和用眾
宗廟之本在於民/如何得到民眾的擁護/民眾要靠政府去治理
第四章 天道和人道
精氣說——中國古代的原子論
天地有始/太一和道/精氣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本原/精氣循環往
復引起萬物變化/精氣使萬事萬物具有功能/精氣有感召的作用
五德終始——循環的歷史觀
王朝盛衰和五行相克/五行說何時有了神秘色彩/對鄒衍學說的
改造/貫串天人的體系/在君主制圈子中變革
求取真知的方法
保持心靈的寧靜/審察事物的征兆/去除主觀上的蒙蔽/表面合理的未,必合理/推論不一定能獲得正確的知識/反對詭辯/對戰國詭辯家的批評/《呂氏春秋》認識論的缺陷
社會和人生的哲理
以音樂為教化的重要手段/學習應攝取眾家之長/重視農業/養生和安死
第五章 失敗的勝利者
呂不韋和秦王政的政治矛盾
是興義兵還是武力征服/是重德治還是嚴刑峻罰/是君道無為還是君主專制
誰是真正的失敗者
英雄還是暴君/苟子的隱憂/強大中的脆弱/勝利的失敗者和失敗的勝利者
漢家制度和《呂氏春秋》
王道和霸道並用/漢初政治的兼容並蓄/清靜無為政策的成功/文景之治是無為政治的成果/《呂氏春秋》與黃老之學
第六章 綜合百家
《呂氏春秋》與道家
以精氣解釋道/將無為用於君道/小國寡民和封建大帝國/吸取老庄思想加以改造
《呂氏春秋》與儒家
尊崇孔子但不奉為唯一的聖人/政治思想深受孟子影響/接近荀子學說但也有差異
《呂氏春秋》與其他各家
與法家思想的異同/受到墨子學說的影響/與先秦其他各家的關系/綜合百家,自成體系
《呂氏春秋》評價的歷史考察
太史公的看法/宋代之前學者的好評/否定《呂氏春秋》成就的
意見/現代學人的評價/呂不韋是《呂氏春秋》的主編
第七章 雜家的啟示
中國傳統文化的雜家性格
儒學綜合了各家學說/兼綜儒道的玄學/儒佛道三教合流/理學是三教融合的成果
從「霸王道雜之」到儒佛道並用
獨尊儒術未禁止各家思想的傳播/兩個儒法並用的人物/儒家為主,兼容別家/唐太宗制定儒佛道並用的政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國
雜家的啟示
雜家出現的必然性/有選擇的綜合/傳統文化有彈性也有限度/
雜家精神仍將延續
主要參考文獻
 

經過半年左右的勞作,稿子終於寫完。疲乏之余,也感欣慰。因為,三十多年來研讀《呂氏春秋》,總算有了一個結果。

我不是專業的學術研究者。這里說的研讀《呂氏春秋》「三十多年」,並非鍥而不舍地研究了三十多年,只不過斷斷續續地拖了三十多年而已。但是,回顧一下,也還不是毫無意義。

50年代后期,我在編輯工作中接觸到《呂氏春秋》,並在工作之暇,通讀一遍。稍后,有人打算編寫《先秦哲學史》,約我參加,寫《呂氏春秋》一章。於是,我仔細重讀一遍,作了筆記,寫出該章的初稿和副產品《〈呂氏春秋〉論「義兵」》)。接着,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到來,擬議中的《先秦哲學史》自然沒有出書,原稿也因抄家而散失。當時,許多寶貴的文化成果均遭浩劫,個人這點不成熟的東西丟了,實在不算什麼,心里並不痛惜,但失去繼續研究《呂氏春秋》的興趣和願望。

1973年「批林批孔」,繼而發展為「崇法批儒」。秦始皇被封為大法家。呂不韋是秦始皇的對立面,又是宰相,於是,呂不韋和《呂氏春秋》都遭到嚴厲的批判,給戴上「復辟」、「倒退復古」等帽子。這種背離史實的胡說八道,根本談不上是學術研究。但是,當時卻沒有人能夠公開反駁。聽說有位正直的學者曾在一次討論會上對此提出一點不同的看法,就險些遭到打擊。受此刺激,我又私下再次重讀《呂氏春秋》,並擴大范圍讀了些有關的史書。

1976年「四人幫」垮台之后,工作忙了起來,沒有把讀、寫《呂氏春秋》的事繼續下去,直到80年代稍有閑暇,才先后寫出《〈呂氏春秋〉泛論》。和《〈呂氏春秋〉是先秦各家思想最大的綜合者》兩篇論文。由於研究《呂氏春秋》的人不多,上述論文也有一些新意,引起某些研究者的注視,不少師友更鼓勵我把它寫成一本著作。於是才有應三聯書店和台灣錦綉文化企業文庫出版社之約撰寫本書的事。

把論文已經具有的論點撰寫成書,對於我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困難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搜求資料的困難。我平時讀書,隨看隨過,不注意積累資料。所以,別人翻檢即得的東西,我往往憑着印象,各處搜尋,有時為了一條並不生僻的資料,也汗流浹背地花上一天的工夫。壞習慣使我吃足了善頭:其二,學術著作通俗化的困難。本書是「中華文庫」之一.這套叢書既要求反映學術研究的成果,又要求通俗易懂。介紹傳統文化學術,要做到雅俗共賞,前人成功的經驗不多,對我說來更是困難重重。雖殫精竭慮,一個觀點或一句話的表達,數易其稿,仍然不能完全滿意。

幸運的是,我得到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師友之助,使本書能夠較為順利地完成。書末列有參考書目,沒有這些書,我這本著作是著不出來的。特別需要提出的是《呂氏春秋》的注釋本。我最初讀的是許維通先生的《呂氏春秋集釋》,此書收集注釋豐富,許氏的見解平正而不乏新意,對我這個初學啟造很大。1984年得陳奇猷先生的《呂氏春秋校釋》。我對《呂氏春秋》的看法,大都和陳先生不同,有的看法甚至正好相反。但是,陳先生這本書收集注釋之齊全,附錄內容之豐富,都超過以生的任何本子。這些資料和陳先生的校釋,對於我進一步理解和分析原著以及其他有關問題,都有很大的幫助。1986年又得張雙棣、張萬彬等先生的《呂氏春秋譯注》。此書對《呂氏春秋》的看法和我近似,注解簡明扼要,每篇原文之前加有提綱式的「說明」,后面附有通達的白話「譯文」。這些,對我都有幫助.特別是對通俗地表達原文,幫助更大。本書的讀者,如果有興趣進一步研讀《呂氏春秋》,上面這三本書,都是很值得參考的。

初稿寫完后,三聯書店的戴文葆、潘振平兩位先生和錦綉文化企業的黃台香女士先后通讀。戴先生對本書結構的調整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黃女士和潘先生對結構、標題以及其他方面的建議,都有助於稿子質量的提高。寫作過程中,在資料方面曾得到葉青谷、蕭遠強兩先生的幫助,在此一並致謝。

老伴胡問蕖,不僅照顧我的生活,而且為我抄寫全稿。結縭四十余年,不須言謝,記上一筆,以資紀念。

劉元彥
1990年12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79
    $90
  2. 新書
    87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