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選擇

莊子選擇
定價:84
NT $ 73
 

內容簡介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莊子》共52篇。經過秦朝焚書坑儒的浩劫,到晉代郭象注《莊子》時,只剩下33篇,即內篇7、外篇15、雜篇11。內篇的思想、結構、文風較為一致,一般認為是莊周自著。外篇和雜篇則兼有其後學之作,甚至羼雜其他學派的個別篇章,思想觀點與內篇多有出入。

莊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老莊的道家學派,與其他各家的思想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對的,尤其表現為與儒家思想的尖銳對立。唯心主義的本體論、相對主義的循環論、認識上的不可知論、無為的政治主張、虛無的人生哲學,構成了莊子學派的基本傾向。書中有不少辯證的因素,尤其對社會黑暗面的揭露與批判,不遺余力,十分深刻。《莊子》一書,以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也是精華與糟粕共存,但莊子思想作為一種系統完整的體系,其精華與糟粕又是雜糅在一起的。下面只就《莊子》哲學思想做一簡單概括,以便讀者能從總體上進行把握。

一、莊子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境界。莊子認為常人之所以不能實現自由,達不到逍遙游,是因為有包袱、有依賴、有追求,把自己看得很重。要想達到思想的絕對自由,應放任其性,擺脫束縛,要拋棄大小、榮辱、生死等差別,做到“無己”、“無功”、“無名”,這樣才能做到逍遙自在,達到“至人”所處的隨心所欲的精神境界。但是,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不能不受各種社會關系的制約,同時也不能脫離對自然條件的依賴而生活,所以,莊子企圖超越客觀條件的制約,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是不可能達到的。

二、莊子認為“道”形成萬物,又是萬物的歸宿。莊子所認為的道,又稱“真君”或“真宰”,是他哲學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非物質、客觀存在的,甚至產生物質,最終萬物又歸結為道。莊子認為︰道是客觀萬物和人的內心的主宰。生與死、禍與福、物與影、夢與覺、是與非等各種現象,表面看來是各不相同的,但本體上是一致的,都是道的物化現象。故聖人在認識上取消了它們之間的對立關系,任之自然、隨之變化。天地和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不必苦心追求事物的究竟,是非標準難以尋求。這其中雖包含了莊子“不避是非”、“逃之穿虛”的避世思想,也體現了莊子相對主義中辯證的因素。

三、莊子尊尚一種知天安命、安時處順的養生之道。養生要做到“依乎天理”,“以無厚入有間”,亦即順從自然,就可以保全身體,保持本性,可以奉養父母,安享天年。同時,養生不必介意形體上的缺陷,而養生主要是使精神上得到自由。養生主要是養神而不是養形。一切現象,都是道的物化,是暫存的,終會消失,而道卻是永存的。所以養生要養神,養神主要是修道。

四、莊子主張“法天貴真”、“復歸于樸”,以“自然為宗”的思想。這對後世“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然而它與後世“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卻有很大的不同。莊子的此種主張含有︰恬淡無為,安時處順的思想;反對人為約束,恢復自然本性的思想;向往“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和“混茫”世界的思想。、
 

目錄

內篇
逍遙游
齊物論
養生主
人間世
德充符
大宗師
應帝王
外篇
駢拇
馬蹄
勝篋
秋水
至樂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雜篇
徐無鬼
外物
寓言
列御寇
天下
歷年考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