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克爾凱郭爾的散文和日記書信體小說組成的集子,初版于1843年,是作者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作品。該書出版後,曾在哥本哈根城風引起轟動。但遲至20世紀,才在歐洲大陸流傳開來。從其上卷論述美學,下卷探討倫理的安排,以及把書名取為“非此即彼”,便可看出克氏正是在這部著作中開始提出其著名的人生三階段的理論。因此,要理解這位痛苦的哲人,應該從讀《非此即彼》開始。


索倫‧克爾凱郭爾(Soren Kier Kegaard,1813~1855年),19世紀丹麥神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被尊為存在主義哲學之父,以其對黑格爾以及整個德國理性哲學的批判著稱于世。克爾凱郭爾終身未娶,一生在痛苦中思辨,奮筆疾書,直至病死。在西方哲學史上,克爾凱郭爾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哲學家。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很長一段時間,除本國人外,他的著作幾乎不為世人所知。但正是因為他對黑格爾哲學以及整個西方理性哲學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批判,才改變了此後哲學的面貌。
 

目錄

譯序
第一章 副歌——獻給他自己
非此即彼——一場讓人心醉神迷的演講
第二章 性愛或音樂性愛的各階段
無關緊要的序言
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
第三章 勾引家日記
 

索倫‧克爾凱郭爾(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年)是丹麥神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被尊為存在主義哲學之父,並以其對黑格爾以及整個德國理性哲學的批判著稱于世。他在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著述.涉及哲學、神學、心理學、文學批評、宗教禱告和小說等眾多領域,主要包括︰《非此即彼》(1843),《恐懼與顫栗》(1843),《反諷的概念》(1844),《哲學片斷》(1844),《人生道路的諸階段》(1845),《非科學的最後附言》(1846),《基督教箴言》(1848),《致死的痼疾》(1849)、《論神之不變性》(1855)等。

克爾凱郭爾出生于丹麥首府哥本哈根一個富商之家,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哥本哈根度過,其間只屈指可數地離開過幾次,如到德國柏林大學听謝林講黑格爾的哲學。克爾凱郭爾身世離奇,一生在身體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中度過。他父親馬克‧克爾凱郭爾年幼時曾住在日德蘭半島.家境極為貧窮。後來一個叔叔把馬克帶到哥本哈根,並教他經營之道。後來馬克經商致富,在妻子去世後續娶了一位給他當女佣的遠房親戚。索爾便是他們後來所生的七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不幸的是,除索爾外,其余六個孩子都在34歲(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的年齡)前相繼死去。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何克氏在34歲前如此多產,幾乎完成了他所有重要的著作。老克爾凱郭爾認為這是上帝的詛咒.因此終日抑郁寡歡.陷入深深的自責和內疚之中,最後成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里濃厚的宗教氛圍,父親憂郁的性情.和嚴厲的家教給索爾幼小的心靈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整個童年索爾都沒有得到什麼快樂,與同齡人也鮮有接觸.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匆忙地成年.還沒來得及年輕過”。22歲那年,他還在哥本哈根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父子關系變得緊張,三年後有所緩和,但不久老克爾凱郭爾便去世了.身後留了大量的遺產。

同許多大哲學家一樣.克爾凱郭爾終身未娶.在與時間的賽跑和命運的抗爭中痛苦思辨,奮筆疾書,直至病死。其實,熟悉克氏的人都知道.他曾經有過一次短暫的戀愛。他在24歲遇到了賈娜.奧爾森,一個14歲的姑娘。很快兩人陷入愛河,並在索爾完成學業後訂婚。訂婚後不久.他認為應該把自己內心長期壓抑的感受和想法告訴未來的妻子。但此時奧爾森只有17歲。無法接受他那古怪、沉重的思想。克爾凱郭爾意識到自己不能把自己的痛苦轉嫁到一個年幼單純的姑娘身上。于是.盡管心里深愛著奧爾森,他斷然同她解除了婚約.並逃到了柏林。奧爾森極力挽回這樁婚事.但無濟于事。後來,當克氏得知奧爾森與一位律師結構後,內心極度痛苦、不能自拔,他發現自己仍然深愛著她。直到去世,這段痛苦的戀情一直都在精神上折磨著他,並多次被他寫進日記和著作之中。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