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法研究

社會救助法研究
定價:216
NT $ 188
  • 作者:林莉紅 孔繁華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3687355
  • ISBN13:9787503687358
  • 裝訂:425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社會救助既涉及民生問題,也涉及民權問題。民生問題更多地為經濟學和社會學學者所關注。而法學,特別是公法學學者更多地關注民權問題。

在當代中國,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改革開放的深入,東西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不同行業的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日漸擴大。在這一背景之下,如何保障貧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權、如何強化現代政府的救助責任便成為關乎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

本書,集作者多年研究之所成。立足於法學的基礎之上,圍繞權利義務關系的基本范疇對社會救助問題展開研究,對其中最直接涉及的民生、民權問題進行了富有深度並頗有創意的探討。
 

目錄

第一章 社會救助的界定
第一節 社會救助概述
一、社會救助的含義
二、社會救助的特征
三、社會救助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第二節 社會救助的內容、分類與形式
一、社會救助的內容
二、社會救助的分類
三、社會救助的形式
第三節 社會救助的法律淵源
一、國際法淵源
二、國內法淵源
三、國際公約的國內實施問題
第二章 社會救助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社會救助的歷史背景與社會條件
一、西方國家社會救助的歷史背景與社會條件
二、我國社會救助的歷史背景與社會條件
第二節 社會救助的理論淵源
一、公民權利理論
二、國家責任理論
第三節 社會救助的功能與作用
一、保障基本人權
二、維護社會穩定
三、促進經濟發展
四、體現社會公平
第三章 社會救助的原則
第一節 國家責任原則
一、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是國家(政府)的義務
二、政府救助與社會主體救助相結合
第二節 保障基本生活原則
一、保障貧困者的「最基本」生活
二、避免「養懶漢」現象
第三節 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一、公平原則
二、公正原則
三、公開原則
第四節 補充性原則
一、個人的自救責任
二、家庭成員之間的救助責任
第五節 補足性原則
一、補足性原則與相關原則的關系
二、收入調查
三、差額救助
第六節 及時性原則
一、行政時限制度
二、簡易程序制度
三、先予執行制度
第四章 域外社會救助制度及其借鑒
第五章 我國社會救助制度概述
第六章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七章 專項救助
第八章 收容救助
第九章 災害救助
第十章 特殊性質的救助制度
第十一章 完善我國社會救助制度的立法建議
後記
 

社會救助既涉及民生問題,也涉及民權問題。民生問題更多地不經濟學和社會學學者所關注,而法學,特別是公法學學者更多地關注民權問題。當然,在實踐中,民生和民權往往密不可分,民生涉及的就是人的生存權問題,而人的社會政治權利又是以人的生存權為基礎和前提的。

隨着世界進入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化時代,各國和各地區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貧富差距拉大的問題。如何通過社會救助應對貧富分化,解決弱勢群體的諸多生活困難,以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平衡發展,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各地區共同需要解決的課題。在當代中國,伴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改革開放的深入,東西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不同行業的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日漸擴大。在這一背景之下,如何保障貧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權,如何強化現代政府的救助責任便成為關乎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支展的重大課題。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我國社會學和經濟學領域學者的高度關注,已有諸多相應研究成果問世。但法學界對這一領域的重視程度似乎有所不夠,近年來雖也有一些新的相關研究成果問世,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帶有其他學科的影子,欠缺法學視角的切入。特別是公法學界對社會救助問題缺少系統、深入的研究。《社會救助法研究》一書,集作者多年研究之所成,立足法學的基礎之上,圍繞權利義務關系的基本范疇對社會救助問題展開研究,對其中最直接涉及的民生、民權問題進行了富有深度並頗有創意的探討,可以說毛薺補了公法學界在這一領域的缺陷或不足。

縱覽全書,我們可發現《社會救助法研究》具有如下幾個較明顯的特點:

首先,該書研究角度和方法新穎。目前國內對「社會救助」這一課題的研究側重點在於將社會救助作為社會保障的一部分,沒有對社會救助所體現的政府與公民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進行深入論證。社會救助法研究》從法學視野出發,以權利義務關系為視角闡述社會救助問題。將對貧困公民提供救助定性為政府的義務,並指出享有國家提供的救助和幫助是公民的權利,又進一步將其上升為法律上公民享有的「物質幫助權」。在研究方法上,該項目成果除了運用傳統的分析、比較等方法外,還運用了社會調查的研究方法,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現實主義情懷和對實證研究方法的嫻熟運用。作者通過深入低保家庭和基層民政部門,與低保對象和民政工作人員展開訪談,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從而最大限度地使調查結論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和真實性。將社會調查方法應用於法學領域,這雖然不是本書作者的創新,但卻為本書內容和觀點的創新提供了條件。此外,該書還廣泛引證了社會保障學的研究成果,顯示了作者廣闊的閱讀視野。

其次,該書研究內容廣泛。作者從社會救助的概念、方式、分類、法律淵源、歷史背景、理論基礎、制度功能、基本原則等基本理論問題人手,回顧了中外社會救助的歷史發展,並對我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收容救助、災害救助、扶貧、法律救助、教育救助等各類專門的社會救助進行了深入研究。既涉及社會救助的基本理論問題,又全面詳盡地闡述了各種專項救助制度;既有對我國社會救助制度的分析,又有對國外相關制度的介紹;既有對現行制度的剖析,又有對未來相關制度(如刑事被害人經濟援助制度)的立法建議。可謂點面結合、理論與實踐並重。該書是國內行政法學界首次對社會救助這一部門行政法問題展開系統研究的著作。

最后,該書研究結論可操作性強。《社會救助法研究》從法學視野出發,以權利義務關系為視角闡述社會救助問題,全書始終圍繞相關法學問題,從憲法規定的「公民物質幫助權」入手,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闡述了我國的社會救助制度。鑒於我國社會救助法體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的現狀,作者在比較研究和實證分析的基礎上,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對未來我國相關立法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議,例如修改憲法相關條款,制定《社會救助法》和《災民救助條例》等。這些開究成果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更具有相當的實用性,可為今后國家機關立法提供借鑒和參考。

本書能有上述諸多特點和創新,實屬難能可貴。在現今每月、每日.甚至每時都有相應領域新書問世的「知識爆炸」的信息化時代,我之所以熱心地向讀者推薦此書,因為此書不僅從民生角度,而且從民權角度闡釋社會救助,確實值得一讀,特別是值得從事社會救助理論研究和實務工作以及對社會救助領域有興趣的讀者一讀。

是為序。

姜明安
2008年6月8日
於北京八里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