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在探究大戰之後國際秩序的建構,即贏得勝利的主導國如何運用其實力建立國際秩序。以此為核心,本書確定將領導國的國際秩序建構戰略作為主要分析對象。伊肯伯里認為,尋求這一問題之答案的最佳途徑是研究戰後情勢,因為各領導國均力圖克服關于秩序建構的基本難題。其中關涉三個核心問題︰面對歷史關頭,新興大國進行選擇的邏輯是什麼?如何解釋1815年、1919年和1945年的秩序建設中領導國越來越多地采用制度戰略?如何解釋工業化民主國家1945年建立的秩序在冷戰後所體現出來的穩固性?以此為線索,本書勾勒出1815年至今近兩百年的國際秩序變遷畫卷,全面評述歐洲秩序觀的優劣,並對美歐秩序戰略進行比較分析,其中所涉及的國際制度優化和大國戰略變遷尤其引人注目。

本書總結國際秩序的類型,指出均勢、霸權和憲政秩序呈現遞進態勢,而憲政秩序是圍繞分配權利、制約權力行使的法治和政治制度而建立起來的政治秩序,突出了戰略約束對領導國的戰略價值。其次,在以上分析基礎上,作者提出了國際秩序建構的制度邏輯,其基本思路是對國際秩序建構戰略進行理論批評,提出自己的理論假設。作者從對國際秩序源泉的爭論開始,對現實主義和自由主義理論的傳統秩序思想進行批評,致力于超越現實主義過分關注權力作用和自由主義所秉持的理性主義和契約制度理論,提出國際秩序建構的制度路徑。
 

目錄

前言
致謝
第一章 秩序問題
秩序難題
關于秩序的爭論
本書的論點
第二章 形形色色的秩序:均勢秩序、霸權秩序和憲政秩序
政治秩序的類型
均勢秩序和霸權秩序
憲政秩序
權力制約戰略
戰後秩序的穩定
結論
第三章 關于秩序形成的制度理論
憲政邏輯
關于約束的制度戰略
實力差距與民主國家
第四章 1815年安排
戰略背景
英國關于戰後秩序的思考
戰後制度約束
承諾與約束的局限性
結論
第五章 1919年安排
戰略背景
美國的戰爭目標與戰後安排的理念
英國、法國的戰爭目標
停戰、賠償與德國問題
承諾、約束與國際聯盟
對歐洲的安全承諾
未獲得國內支持
威爾遜民主革命論的失敗
結論
第六章 1945年安排
戰略背景
兩大戰後安排
美國對戰後秩序的競爭性觀點
從自由貿易到管制性開放
從“第三種力量”到安全承諾
限制權力的回報
結論
第七章 冷戰之後
西方秩序與蘇聯的解體
德國統一與蘇聯的默許
冷戰後的制度性約束
冷戰後秩序的穩定性
結論
第八章 結論
制度交易
制度、承諾與制約
政治穩定之源
美國實力與秩序問題
附錄一
附錄二
 

本書初版于“9‧11”事件前數月。自2001年9月11日這一具有深遠影響的日子,美國的世界地位——及國際秩序本身——出現了巨大變化。某些專家認為,美國領導的、圍繞多邊主義和安全伙伴關系組織起來的戰後舊秩序讓位于某種新形式的秩序建構。沒有人確知新秩序是什麼樣子,但變革正在到來。變革的基本源泉包括︰美國單極權力的興起、恐怖主義的新威脅、歐洲的統一和中國的復興。美國關于大戰略和其他未來秩序選擇的辯論反映了這些潮流,且寬泛開放如以往數十年。尤其是,保守的鷹派主導了知識和外交政策的高地。新現實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試圖迎頭趕上,就“9‧11”事件之後的美國領導地位和世界秩序提出自己的構想。

在我看來,美國單極的興起是當今基本的地緣戰略新現實,而本書基本觀點之重要性一如往昔。像1919年、1945年和1991年一樣,今天的美國發現自己擁有塑造國際秩序無與倫比的實力和巨大機遇。美國面臨著如何運用其實力——以及如何塑造和管理國際體系——的戰略選擇。本書認為,當美國通過制度和政治伙伴關系施展其權力之時,它是最成功的。這樣做,使得美國自我約束並恪守承諾,其他國家則更願意與美國合作,同時美國能夠將規則和制度嵌入國際體系之中,以延續美國權力之頂峰。制度使美國權力更具合法性、更為持久。但確信這些優勢的代價是,美國必須對其權力行使加以克制,並與其他國家分享決策。

布什政府未能遵循這一戰略性約束戰略,我們今天已經看到了這樣做帶來的後果。美國的聲望、信譽及政治伙伴待命支援的意願均處于萬史最低點。伊拉克戰爭削弱了美國的道德權威和領導地位,使其實力不彰。盟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大力抵制美國權力。從歷史記錄看,其原因反映了——正如本書所表明的——美國權力如何與世界秩序相輔相成。

美國如何運用其前所未有的實力,以及其他國家如何對單極權力及政策做出回應,是我們時代的重大議題。尤其是,我們需要抓住如下問題:美國單極是否與多邊的、基于規則的秩序相容?換言之,美國是否會利用其卓爾不群的地位,擺脫戰後秩序,或以帝國方式主導世界,或(以及)減少對全球公共物品的提供?抑或,美國是否會尋求將其日益增強的實力轉化為合法的控制,並重建全球秩序的規則、制度或就此展開談判?沒有人完全確知這些問題的答案,但相關答案反映了21世紀世界政治的諸多特征。

單極確實造就了有可能削弱戰後多邊秩序的新動機、新壓力;同時,它也帶來了強大的動力,使得美國徹底調整方向代價高昂,且非明智之舉。偏離舊有秩序的最大可能性不是趨向單極帝國,而是趨向雙邊的安全和經濟紐帶,即國際秩序的某種東亞化(East Asianiza-tion)。然而,此種對舊秩序的偏離也必有其約束和限制。

我對當今國際秩序變革做出如下十點判斷:

第一,美國在軍事、經濟、技術、文化和政治領域的全球性權力是我們時代的一個重大事實。此前沒有任何國家如此強大、無可匹敵。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此後十年間其優勢呈現增強之態。冷戰之後,美國軍事開支的削減慢于其他國家,其經濟增長速度卻更快。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增強了美國的經濟、政治主導地位。而且,意識形態的挑戰不再彰顯。近來,美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建設,以回應恐怖主義襲擊。布什政府在最近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中明確指出,在應對新時代威脅方面美國承擔雄心勃勃且具有挑釁性的全球軍事角色。總體而言,美國的權力優勢是多維的、空前的且短期內不會消失殆盡。

第二,美國及世界其他國家力圖構想如何在一個單極世界中運行。擁有單一超級大國的世界是全新的,在做出如何應對美國的戰略決策時,各國沒有多少歷史經驗和相關政策理論可以借鑒。各國政府普遍擔心這一空前的極端權力差距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性。與此同時,由“9‧11”恐怖襲擊所觸發的全球安全環境變化與之相唱和,發揮著打亂舊有關系和預期的作用。美國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展示了美國實力,並帶來了使用武力、聯盟、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主權和干涉等諸多影響深遠的問題。世界仍處于重大地緣政治調整的進程之中,各國政府試圖確知以美國為中心的單極秩序如何運行。美國如何河運用其實力?單極世界是圍繞規則和制度建立起來,還是以美國權力的單極運作為中心?最近,美國與世界各國關系爭議不斷,而全球對單極世界如何運行——世界政治的性質(即誰受益、誰控制)作為最基本的問題至關重要——的擔心並非隱而不彰的潛台詞。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