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眼煙雲︰英國科幻小說

過眼煙雲︰英國科幻小說
定價:264
NT $ 230
 

內容簡介

詹姆斯‧岡恩、郭建中主編的《科幻之路》系列圖書是一套有代表性的世界科幻小說選本。它集中了世界科幻小說的經典之作,系統地介紹了科幻小說的性質、發展、演變及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名家名作。每一部分都有編者撰寫的長篇評述,不僅能使讀者欣賞科幻小說帶來的審美愉悅,同時能相對完整地領略一部系統的世界科幻小說史。

《過眼煙雲︰英國科幻小說》追溯了科幻小說在英國的發展歷程。英國的科幻小說是在英國的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表現了英國人對科幻小說的看法,因而有其英國特色。

詹姆斯‧岡恩(1923~),美國科幻小說家,獲“科幻大師”稱號。代表作有《堡壘世界》(1955)、《星際橋梁》(1955)、《空間站》(1958)、《快樂制造者》(1961)、《長生不老的人》(1962)、《傾听者》(1972)、《校園》(1977)和《危機》(1986)等;曾任美國科幻作家協會主席(1971-1972)、美國科幻小說研究會主席(1980-1982)、“約翰‧坎貝爾紀念獎”評獎委員會主席(1979年至今);編著有《科幻之路》、《科幻小說新百科全書》等。
 

目錄

編輯說明
中文版前言
關于詹姆斯‧岡恩和他的《科幻之路》
序言
英文版前言
萌芽階段︰從弗蘭肯斯坦到杜金
《杜金戰役》
觀點問題
《平面國》(節選)
鐘情災禍
《倫敦毀滅之後》(節選)
媒體與信息
《倫敦的毀滅》
世紀之末
《壟斷雷電》
創造明天的人
《盲人國》
主流文學的趨向
《易如ABC》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影響
《一次無足輕重的實驗》
天上地下的奧秘
《高天的恐怖》
大蕭條前夕
《老鼠》
放眼宇宙
《宇宙締造者》(節選)
美國科幻市場的吸引力
《大霧》
戰後大爆炸
《獵奇者》
流星和其他星星
《神聖的夢》
創作豐碩的50年代
《美國制造》
克拉克創作的轉折期
《星》
宇宙樊籠
《光陰的回響》
《淹死的巨人》
立足“隱喻” 昭示未來
《富甲天下》
多才多藝的D.C.康普頓
《做一個英國人真好》
天地之大無奇不有
《詩才》
新浪潮之神
《災難的性質》
人的變化
《你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婦女闖進科幻界
《時間的威力》
新圖像與舊浪潮
《梅森的生命》
上帝問題
《使世界穩固》
兼收並蓄
《在宇宙飛船制造廠工作》
《生命的出現》
意象與人物形象
《永恆之夏》
地球與外星球的關系
《定制禮服》
性別與幻想小說
《過眼煙雲》
超越一般
《大西洋游泳賽》
科幻小說傳奇
《出世莫急》
 

我主編的四卷《科幻之路》,是以歷史的時間順序排列的。第四卷于1982年出版,所收 小說至1981年。事實上,許多讀者以為這套選集到第三卷就結束了,因為,英文版第三卷的副標題是:“從海因萊恩到現在”。讀者也許會問:“從‘現在’你還能到哪兒呢?

可是,我感到,有關科幻小說的全部故事還沒有講完。我追溯了科幻小說這一文學樣式 的發展史,從其前身最早的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敘利亞人、誕生于薩莫薩特城的盧奇安寫的月球旅行故事開始,直至1977年科幻小說達到其鼎盛期,其中也編入了“新浪潮”派的作品和標志著該文學樣式已經成熟的長篇科幻小說的節選,以及得到主流文學和學術界認可的科 幻作品;也談到了大量的科幻電影和電視片所獲得的巨大的票房價值和收視率,如《星球大戰》等。如果說,1977年出版了346部科幻小說就算是科幻小說成熟的標志,那麼,11年之後,每年出版2000部科幻小說該怎麼看呢?有些重要的方面顯然遺漏了——不僅一些重要的作家沒有入選,而且,也沒有談到科幻小說作為一種文學樣式的作用。因此,我又編了第四卷,其副標題是:“從現在到永遠”。

即使如此,我還感到不夠。因為科幻小說已成為具有我們時代特色的小說。我所論述的科幻小說只是我所接觸的那些小說︰這是一種美國的文學樣式,是由科幻雜志培育發展起來的;而科幻雜志始于1926年雨果‧根斯巴克創辦的《驚異故事》。當然,美國的科幻小說也受到外來的影響,那就是受到在美國出版的外國作家作品的影響。在前四卷中,我編入了不少外國作家的科幻作品,從早期的瑪麗‧雪萊、儒勒‧凡爾納和H.G.威爾斯——他們都是科幻小說的鼻祖,以及少量的當代外國科幻作家的作品,尤其是英國科幻作家的小說。

但其他國家科幻小說的傳統,在我的前四卷中還未充分體現出來。科幻小說起源于英、法,然後傳到美國,並成為一種特殊的美國文學樣式;然後,又作為美國的文學樣式回到其他國家。在有些國家,只有那些模仿美國科幻小說的作品,才算是真正的科幻小說。有才華的作家創作出具有美國風格的科幻作品;另一些作家則反其道而行之,對佔主導地位的美國傳統的科幻小說作出反應。與此同時,科學技術為科幻小說在世界許多國家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而且發展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科幻小說,以反映各民族對變化的世界各自的體驗。

因此,新美國叢書的一位編者問我,是否想介紹一下世界其他各國的科幻小說時,我就答應編第五卷《科幻之路:英國科幻小說》,以反映英國對科幻小說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同時也能較全面地反映科幻小說的英國傳統。英國的科幻小說不同于美國科幻小說的模式(或者主該說,保留了英國傳統)。而且,我還提出編寫第六卷《科幻之路》的建議,以考察世界其他各國的科幻小說。在我著手編寫之前,新美國叢書的負責人決定暫緩續編的計劃。因為,盡管已出版的四卷銷售情況良好,但還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

正當此時,《科幻之路》的德文版編輯威廉‧海涅問我是否想把《科幻之路》續編下去,我當然滿口答應。這樣就編輯出版了第五卷《科幻之路》。如果一切順利,第六卷《世界科幻小說》也可望明年問世。遺憾的是,第五卷《英國科幻小說》里的作品只收集到本世紀80年代初。在最近十多年來,科幻小說蓬勃發展,要厚古就只能薄今。況且,現在還很難對當代作品的地位和價值作出評判。這件工作只能留待將來再做。也許,我可能再編第七卷,以反映當代美國科幻小說的發展。

我編寫《英國科幻小說》之初,曾想與一位英國科幻編輯合作。而且,事實上,我也和布賴恩‧奧爾迪斯進行過磋商。只是由于布賴恩‧奧爾迪斯工作繁忙,無法抽身參與,因此,我才決定獨自編寫。一方面,我發現,如果兩位編者,身處兩地,距離遙遠,合編一本書各自所花的時間與自己單獨編寫相差無幾。更重要的是,我認為,《科幻之路》這套科幻叢書,反映了編者對科幻小說發展的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是一個美國人的觀點,因為我是美國人,我只能反映我的看法。但我想,我也有充分的理由維護自己的觀點。這就是,薯幻小說是在1926年和1960年之問由科幻雜志孕育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的美國文學學式.而且,世界上大多數人也都是這麼看的。

為了保持整套選集的一致性,並擔負起編輯的責任,我就決定單獨編寫這一卷《英國科幻小說》。這本書表達了一個美國人對英國科幻小說的起源和發展的看法,並且與美國的科幻小說進行比較。在編寫過程中,我參考了以下的資料和觀點︰薩姆‧莫斯科威茨關于早期科幻雜志的論述,以及他所編輯的早期科幻小說集《煤油燈下創作的科幻小說》(1968)︰布賴恩‧奧爾迪斯與戴維‧溫格羅夫合著的《萬億年的狂歡》(1986)——盡管此書是一本科幻小說史,但反映了英國人的觀點;邁克‧阿什利的兩卷本《英國科幻小說》(1977);科林‧格林蘭的《熵的展示︰邁克爾‧穆爾科克與英國科幻小說中的“新浪潮”》(1983);以及布賴恩‧斯特布爾福特不可或缺的《英國科幻小說:1890—1950》。

上述著作是編輯本卷《英國科幻小說》的基礎。盡管在我的前言和介紹中引用了他們書中的不少觀點和資料,但我在編寫過程中對上述這些著作的依賴程度遠遠超出了我所引用的範圍。另外,我要特別感謝布賴恩‧奧爾迪斯、邁克‧阿什利、布賴恩‧斯特布爾福特,他們為本卷入選作品提出了寶貴的意見。當然,本卷中出現的問題,無論是觀點上的問題,還是史實上的問題,均由我本人負責。

即使本選集想盡可能包羅宏富,但有些作家還是未能入選。有些作家入選了,但未能找到其本人或其繼承者。而有些作家對稿費的要價又超出了編選本卷的財政預算。但一般來說,選集基本上按原計劃出版了。

1992年8月28曰
于美國堪薩斯州勞倫斯市
(郭建中 譯)
1998年1月12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