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格局(英漢對照)

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格局(英漢對照)
定價:108
NT $ 94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新穎而活潑,與其他後殖民主義的簡介大為不同。作者不是在談抽象的理論,而是從世界局勢、個人經歷和史實評述入手來審視非殖民化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影響。他將討論置于一個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下,所舉例子涉及土著人、無地農民、阿爾及利亞的籟樂、後殖民女權主義以及全球性的社會和生態運動。

書中論及的是新世紀的焦點問題,因而顯得獨具魅力,內蘊深厚。
 

目錄

導言:蒙太奇式的簡述
1 屬下階層的知識
2 來自下層與上層的歷史和權力
3 空間與土地
4 混雜
5 後殖民女權主義
6 從後殖民的角度解讀全球化
7 翻譯與轉化
索引
英文原文
 

本書原名為《後殖民主義︰十分簡單的介紹》(Postcolonial-ism: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2003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主要面對具有一般人文知識的讀者。但是和收入這套系列叢書的不少短小精悍的著作一樣,本書作者羅伯特‧揚(Robert J.C.Young,1950一)卻是當今國際後殖民主義研究的一位大家。他自幼在英國受教育,早年畢業于牛津大學愛克斯特學院,曾在南漢普頓大學任教,後被母校牛津大學聘為英文和批評理論教授,同時兼任沃德姆學院研究員。2005年,他應聘到美國紐約大學任教,擔任朱利葉斯‧西爾弗英文和比較文學講座教授。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白色的神話︰書寫歷史和西方》(White Mythologies:Writing History and the West,1990),《殖民的欲望︰文化、理論和種族的混雜》(Colonial Desire:Hybridity in Cul-ture,Theory and Race,1995)和《後殖民主義︰歷史的導引》(Postcolonialism:A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2001),本書的寫作就是沿著最後這部鴻篇巨制的思路進一步普及和闡發的結果。他最近出版的著作是《英國族裔的概念》(The Idea of English Ethnicity,2008)。

本書的寫法和大多數高深的理論學術專著的寫法大不相同,具有淺顯和通俗易懂的特色。眾所周知,在西方後現代主義之後的主要文化理論思潮中,後殖民主義是時間持續較長、涉及學科範圍廣泛且內涵十分復雜的一種全球性的理論思潮,因此要對它作介紹自然也很難。我們今天所說的後殖民主義實際上包括了這樣兩個概念︰後殖民理論思潮和後殖民地文化。對于前者本書並沒有太多的涉及,而對于後者作者則描述了很多。它主要指處于後殖民狀況的(原先的)殖民地反抗殖民主義文化的歷史,它與前殖民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在擺脫了殖民主義統治後仍帶有(新)殖民主義的殘余,同時又明顯地帶有對宗主國的殖民文化的抵制和抗爭色彩。作者避開了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術語,改用一種講故事的散文筆法講述了一部非西方的第三世界後殖民歷史,涉及的人物有甘地、格瓦拉、法農以及毛澤東等;從有關屬下階層的知識到來自下層和上層的歷史和權利,從非洲的空間和土地到種族和文化的混雜,從後殖民女權主義到從後殖民視角來解讀全球化,最後還專有一章闡述了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譯(或轉化)理論的含義。要在這樣短的篇幅中對一系列後殖民主義理論思潮的概念作出詳細的介紹,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對于非專業讀者來說也是沒有必要的。但是考慮到本書有可能會吸引一些文化理論專業的學者和學生,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在這篇短序中對後殖民主義理論思潮及這一思潮在理論上的創始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作—簡略的介紹。

後殖民主義理論思潮曾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取代後現代主義理論思潮,一度雄踞西方文化理論界,它的主要理論基石是福柯和德里達的後結構主義的解構和“非中心化”思維模式,曾在文化研究崛起時有所式微,但進入全球化時代以來,由于薩義德和斯皮瓦克的著述被重新認識以及霍米‧巴巴的異軍突起,後殖民理論和批評又得到了新的發展。旱先的一些相關理論課題,如種族、族裔、歷史、權力、殖民、霸權、邊緣、中心、帝國等,被從事全球化研究的學者發掘出新的價值進而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可以說,後殖民主義理論思潮的再度興起與全球化/本土化、民族/文化身份以及流散寫作/批評等問題的討論密切相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