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史研究卷

中國音樂史研究卷
定價:480
NT $ 418
 

內容簡介

1927年11月27日,上海音樂學院前身國立音樂院宣告成立。著名民主主義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作為國立音樂院首任院長在開院致詞中預言:「諸位勿以為現在來學者不多,院舍亦狹窄稍抱不安之感。古人謂『作始簡,將必鉅』,只要教學者及辦事人,皆以一番熱忱毅力,相策相輔,龜勉精進,則必日起有功,學者濟濟,術業成就,可拭目以待。鄙人今日對於本院成立,與君共話一堂,於歡喜贊嘆之余,而懷抱無窮之希望也。」

經歷了八十個風風雨雨的春夏秋冬,今天上音人可以自豪而又驕傲地說,我們實踐並實現了蔡先生的希望。《上海音樂學院學術文萃(1927~2007)》也正是蔡元培先生所希望的及上音輝煌歷程的一個縮影。

本卷為《文萃》之一,它凝聚了一代代中國音樂史研究領域的上音校友的思想、智慧和心血,這些篇章同樣實踐了上海音樂學院創辦人之一蕭友梅博士賦予我們的使命和任務:「欲復興國樂,須先徹底認識國樂之定義。音樂一經分析,便可看出三個因素:(一)音樂之內容,即思想、情緒與曲意等;(二)音樂之形式,即節奏、旋律、和聲與曲體等;(三)音樂之演出,即樂器與演奏技術等。」(《復興國樂之我見》)
 

目錄

楊立青 總序
 洛秦 前言
   凡例
古代篇
 沈知白 和聲在中國已往不能發展的原因
 呂驥 略論七弦琴音樂遺產——為《琴曲集成》出版而作
 錢仁康 《魏氏樂譜》考析
 夏野 古代犯調理論及其實踐
 焦傑 關於長安古樂四調的研究
 葉棟 敦煌曲譜研究
 陳應時 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中的「律學」
陳應時 燕樂二十八調再論
林友仁 琴樂考古構想
孫維權 商代大潢樂探微
劉明瀾 中國古代琴歌的藝術特征
何昌林 古譜與古譜學
馮潔軒 調(均)·清商三調·笛上三調
孫克仁 中國十二律的最初狀態
黃大同 蔡元定「變閏」新論
龔林 樂學兩題之二——犯調的樂律學基礎及其實踐
 除孟東 句鑃發微——對一種先奏樂器歷史蹤跡的尋覓與思考
 趙維平 中國古代音樂文化東流日本的研究——日本音樂制度(內教坊)的形成與變衍
 洛秦 朱載靖十二平均律命運的思考
 藏寧 明清時期秦淮青樓音樂文化初探
 戴曉蓮 琴曲《梅花三弄》研究
 王洪軍 信陽編鍾研究成果的疑惑
戴微 紹興琴派的歷史尋蹤
近現代篇
 

就本性而言,音樂是一種訴諸聽覺的藝術,具有難以言傳的詩質。但在高等音樂院校里,她同時又是一門可以(且必須)「論說」的「學問」,甚至,其論與其說不得水准還代表着一所大學藝術品格的高下。因為,音樂藝術(無論作曲抑或表演)的價值體現,固然重在實踐,貴於創造,但理解音樂藝術的本質,挖掘音樂作品的思想深度與廣度,並引領學科的發展走向,使之具備文化與人文的意蘊和高度,卻又離不開理論的抽象和升華。應當說,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識。

今天,我們為上海音樂學院建院八十周年而編集這部六卷本的學術文萃,正是基於這樣一個視角。它不僅僅着意於紀念與慶祝,而且,其中還包含着一層更深邃的意義,便是為了打開讀者的視閾,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梭巡,在不同時代的上音學者、師生「論音說樂」的文字中遨游,檢視學科所達到的思想—人文高度,捋出一條學院的學術發展沿革的「文脈」,使人們對於上音之所以成之為上音,有一重更加真切的認識。

就時間跨度來說,這部文萃涵蓋了自建院初始直至本世紀初近80年的時光;從稿源來看,它包括了從建院元勛、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直至今天仍在就讀的研究生在內的、來自不同學術層次的廣大作者群;而文萃涉及的內容,則大體分屬於音樂學理論、作曲理論、中國音樂史研究(古代及近現代)、中國傳統音樂研究、外國音樂研究及音樂表演藝術研究等多個領域,並依此分類,編為六卷;至於入選的不同文章所代表的思想、觀念和論點,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比較客觀地映射出了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和音樂思潮的一個重要側面;這些文論,也相當充分地體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具有典型的、善於吸納多種養分的「海派文化」特征,由此而勾畫出了上音學術園地的多姿多彩。

當然,由於篇幅的限制,一些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重大社會影響的「重量級」、「大部頭」專著,在這里只能以節選的方式引用,甚至不得不忍痛割愛。再加以,任何集錦式的文萃,都只能起到「管窺」的功效,在搜集不同歷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論過程中,時時難免會有遺珠的遺憾。也許,所有的這些不足,只有待學院的九十周年校慶或百年華誕之時再行彌補了。此外,本文萃所收入的一些文章篇幅目是相關校友在走出校門后在其他工作崗位上的著述,但考慮到這些校友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建樹,考慮到這些著述實際上進一步延續了上海音樂學院的學術傳統和學術思想,所以我們本着「海納百川」的初衷和目的,仍然收入這些文論,特此說明。

人們常說,上音有一個應當引以為自豪的傳統,亦即:從她「開元」的「祖師」們——蔡元培、蕭友梅、黃自起,到半個多世紀以來對中國音樂事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學界巨擘——賀綠汀、丁善德、沈知白、錢仁康、桑桐、陳銘志,直至璀仍在第一線辛苦耕耘的許多專家、學者,他(她)們既是善於藝術實踐與教學的「行者」,同時又是勤於學術研究與著述的「思者」。正是這種「形而下」與「形而上」(或者說,「行」與「思」)高度的有機統一,成就了上音的學術地位。置放於我們眼前的這部八十周年文萃,就是這方面的一個明證。我衷心希望,今日上音的莘莘子自覺地繼承這個優秀的傳統,精於思索,努力實踐,使學院的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再上台階,走向更高的境界。

2007年10月22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