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治理與經濟效率:O.E.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經濟學

交易、治理與經濟效率:O.E.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經濟學
定價:108
NT $ 94
 

內容簡介

在英國訪問期間,作者盡可能搜集了威廉姆森本人和其他經濟學家有關威廉姆森的文獻,之後進行閱讀和梳理。《交易、治理與經濟效率》一書旨在系統介紹威廉姆森的學術思想,以利深化威廉姆森理論乃至整個交易成本經濟學的研究和運用。本書之所以定以上書名,是固因為作者認為交易、治理經濟效率這三個概念較好表達了威廉姆森的思想。

《技術、制度與企業效率:企業效率基礎的理論研究》與以上三書有內在的聯系。現代企業理論,無論是基於契約還是能力,其目的是一致的,即追求效率;威廉姆交易成本經濟學作為企業契約理論中的重要組成,實質上是關於效率的經濟學。本書所希望的創新是,有關企業效率分析框架的建立、企業效率形成和增長的技術與制度基礎的分析,以現代企業理論為基本手段,進而構建科學的企業效率理論研究和評價的理論與方法基礎。
 

目錄

總序
第1章 威廉姆森與交易成本經濟學
1.1 威廉姆森生平
1.2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經濟學的形成
1.3 威廉姆森交易費用經濟學的基本框架
1.4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經濟學與相關理論的關系
第2章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經濟學的理論主張
2.1 行為假設:契約人、有限理性與機會主義
2.2 交易維度:資產專用性、不確定性與交易頻率
2.3 交易類型:古典式契約、新古典式契約與關系契約
2.4 交易、治理與企業
2.5 研究方法
第3章 比較制度分析:意義與概念
3.1 比較制度分析方法的提出
3.2 幾個關鍵概念
3.3 一個具體框架:比較工作組織分析
第4章 比較制度分析方法論
4.1 比較制度的私人安排探究方法
4.2 比較制度的經驗研究方法
4.3 比較制度的微觀分析方法
4.4 比較制度的比較靜態分析方法
4.5 比較制度的分立結構分析模式
第5章 縱向一體化與企業邊界
5.1 縱向一體化
5.2 企業邊界
第6章 企業組織與治理
6.1 工作組織
6.2 勞動組織
6.3 現代公司
6.4 公司融資
6.5 公司治理
第7章 社會組織與治理
7.1 公共組織
7.2 政府組織
7.3 經濟發展和改革
7.4 信任問題
第8章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經濟學評析
8.1 概述
8.2 研究方法評析
8.3 理論觀點評析
8.4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企業理論無疑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和管理學中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用「汗牛充棟」一詞來形容既有的文獻應不為過。按照通常的理解,現代企業理論是指發端於科斯1937年《企業的性質》一文,在⒛世紀70年代之后發展起來的企業契約理論,這一理論分支在學科上屬經濟學;但就廣義而言,企業理論應由分屬經濟學的企業契約理論和管理學的企業能力理論兩個理論分支構成。

企業契約理論針對新古典經濟學對價格機制運用成本(信息、磋商、監督等成本)的忽視,提出交易成本等概念,同時繼承新古典經濟學邊際替代分析邏輯等方法,解釋企業的存在、邊界、結構及成長。企業能力理論運用了不同於契約理論的方法,它用能力(技能、知識、進化等)概念分析和解決以上問題。能力概念及相應的分析方法的產生有着深厚的知識淵源,從18世紀的亞當·斯密到19世紀的馬克思,再到⒛世紀初的熊彼特、奈特及后來的潘羅斯、理查德、納爾遜和溫特等,形成了一條悠長的知識鏈條,最終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后水到渠成地發展為企業理論的重要分支。

企業能力理論和企業契約理論的發展有着緊密的關系,但這種關系只能理解為互為促進的關系,而不是因果關系。可以說,能力理論和契約理論原是兩條道上的車,起點不同,目的也不同,但隨着兩架車跑的路程越來越遠,才發現它們可以並道行駛,甚至可以並駕行駛。企業契約理論原屬經濟學的微觀經濟理論范疇,企業能力理論原屬管理學的戰略管理理論范疇,這樣的划分和歸屬至少在現在看來已無必要,甚至有害。學科(專門知識領域)的划分原本是對凌亂的自然和社會知識進行梳理和系統化的結果,是工具性的而不是目的性的,當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一旦顯現,因學科划分帶來的明確界限就應當被拋棄。因此,我們沒有必要為企業理論的未來發展設計出一條或經濟學或管理學的道路,而是應該把二者甚至更多的學科知識結合起來,促進這一理論的發展和繁榮。

在「企業理論研究」總標題下,我們設計了《企業理論:契約理論》、《企業理論:能力理論》、《交易、治理與經濟效率-0.E。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經濟學》和《技術、制度與企業效率一企業效率基礎的理論研究》四本書。其中《企業理論:契約理論》和《企業理論:能力理論》在寫作上有共同的安排:一是寫作目的上的一致性。二者的寫作旨在對各理論分支的形成、發展、理論構成、研究主題、理論主張等進行系統梳理和介紹;二是內容安排和寫作體例上的一致性。二者的寫作同時采用理論(方法)導向和主題導向,前者旨在對各理論分支中的基本理論、代表人物、經典文獻等進行介紹,后者旨在對各理論分支所關心的基本問題進行討論。通過以上兩個維度的介紹和討論,對各理論分支有一個較完整、深入的反映;三是使用對象定位上的一致性。二者的主要使用者定位於經濟和管理類專業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可作為企業理論方面課程的教材或學習與研究的導讀性書籍;因此,二者既不應是企業理論一般性知識的介紹,也不應是專題性學術專著,而應力求成為有一定學術水准的教材和導讀性書籍。

交易成本經濟學是企業理論——契約理論的重要分支,科斯正是由於在交易成本經濟學的形成和發展中做出卓越貢獻而獲得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威廉姆森作為最重要的交易成本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交易成本經濟學的發展中貢獻卓著,是科斯在接受諾貝爾經濟學獎發表演講時提到的少數幾位經濟學家之一。威廉姆森自1971年發表重要論文《生產的縱向一體化:市場失靈的思考》以來,一直致力於交易成本經濟學的研究,著述十分豐富,在國際公認的權威經濟學和管理學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大量論文,並在此基礎上出版了有廣泛影響的交易成本經濟學著作,包括《市場與層級組織:分析和反托拉斯意義》(1915)、《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企業、市場和關系契約》(1985)、《公司治理》(1996)等。

威廉姆森是為我國經濟學界所熟知的交易成本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家,其著述被大量引用,但目前尚沒有系統介紹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經濟學的專門著作。可能的原因是:要完整、系統評介某一經濟學家的學術思想,基礎工作之一是盡可能全面搜集和閱讀其已發表、出版的理論著作,並做到盡可能准確理解。無疑,這不僅受到國內在英文文獻搜集方面的限制,還是一項工作量浩繁的工程。這項工作的不易之處還在於,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經濟學涉獵廣泛,在內容上涉及從微觀到宏觀的眾多領域,在理論知識上涉及經濟學、組織學、法學等多個學科;同時,威廉姆森的著作行文比較晦澀,不易理解,這更增加了這一工作的難度。在英國訪問期間,我盡可能搜集了威廉姆森本人和其他經濟學家有關威廉姆森的文獻,之后進行閱讀和梳理。《交易、治理與經濟效率》一書旨在系統介紹威廉姆森的學術思想,以利深化威廉姆森理論乃至整個交易成本經濟學的研究和運用。本書之所以定以上書名,是因為我認為交易、治理、經濟效率這三個概念較好表達了威廉姆森的思想:

《技術、制度與企業效率一企業效率基礎的理論研究》與以上三書有內在的聯系。現代企業理論,無論是基於契約還是能力,其目的是一致的,即追求效率;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經濟學作為企業契約理論中的重要組成,實質上是關於效率的經濟學。效率作為經濟學和管理學中的核心概念,具有深刻的內涵和理論發掘空間,我在⒛∞年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即是以此為選題的。本書與我的博士學位論文有密切的關系,不僅基本沿襲了原有的寫作框架,還部分采用了論文中的章節。本書所希望的創新是,有關企業效率分析框架的建立、企業效率形成和增長的技術與制度基礎的分析,以現代企業理論為基本手段,進而構建科學的企業效率理論研究和評價的理論與方法基礎。

以上是本系列書籍寫作的總體設想,無疑地,這不是一個在短期內就能完全達成的目標,四書出版僅僅是開始。我們熱切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賜教,以幫助我們不斷改進和提高。書中不足,還望見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