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特區研究(2008年第1期)

中國經濟特區研究(2008年第1期)
定價:330
NT $ 287
 

內容簡介

為進一步促進經濟特區的研究,我們特主辦了《中國經濟特區研究》集刊。

「經濟特區」的名稱是我國的首創,因為在我國建立經濟特區之前,世界上還沒有這個稱呼。然而,世界上經濟特區問世和發展卻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經濟特區在世界各國和地區得到蓬勃發展,至今風靡不衰。所謂經濟特區,泛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划出一定的地域范圍,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更加開放的特殊政策和特殊管理體制,以此實現特定經濟目標的特殊區域。從世界和我國經濟特區發展的情況看,經濟特區主要有五種發展模式:(1)貿易型經濟特區,如自由港、自由貿易區等;(2)工貿型經濟特區,如出口加工區、自由工業區、保稅區等;(3)科技型經濟特區,如科學園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4)綜合型經濟特區,如中國的深圳、巴西馬瑙斯自由貿易區等;(5)跨境型經濟特區,如歐盟、東盟等。就整個中國內地而言,除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上海浦東、天津濱海7大綜合性經濟特區以外,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設立54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設立了15個國家級保稅區,自2000年后設立了59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2005年來又設立7個國家級保稅港區。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特區已從一種形式到多種形式,從沿海到內陸,甚至西安、成都、烏魯木齊等內陸和邊遠地區都設立了不同形式的經濟特區。過去我們一談到經濟特區,就是指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冠名為「經濟特區」的5個經濟特區,而其他更具有經濟特區屬性的各類經濟特區則排除在外,這未免太「機械」了。實際上世界經濟特區的形式多種多樣,而中國內地幾乎具有經濟特區的所有主要模式。
 

目錄

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
 中國經濟轉型對現代經濟學的挑戰
 中國所有制改革對效率改進的貢獻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對外貿易戰略的發展與調整
 轉型時期我國城鎮貧困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
 論國有控股企業經營機制的完善
 中國地區間互作、人力資本、技術擴散與技術進步
中國經濟特區改革與發展研究
 中國經濟特區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的研究
 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歷程、成就與啟示
 科學發展觀在深圳的實踐
 老特區新構想
 論中國對外開放的遞進
 中國西部成都都市圈的經濟集聚和外向功能效應研究
 服務外包的本質及形成機理研究
體制借鑒與區域合作研究
 借鑒香港體制優勢,完善社會基礎制度安排
 中國經濟崛起對東亞地緣經濟的影響
 深港金融合作:理念、定位和路徑
 深港合作:發展歷程與總體評述
 試論「c>2+2+1:珠江口—粵港澳發展灣區」
——全球化區域協作時代的一個「東亞發展范式」
體制改革的國際比較研究
 日本地方自治體的財政改革及其現狀
——基於制定「關於地方公共團體財政健全化法律」和「三位一體」的改革回顧
 中俄經濟體制轉軌的成效比較及其啟示
 日本與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構造和養老金保險制度的比較
后記:關於《中國經濟特區研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