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30年(1978—2008)

中國經濟學30年(1978—2008)
定價:294
NT $ 256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學探索和研究最為活躍、作用最為顯著的時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和豐富發展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由著名經濟學家、多次參與黨和國家重要文件起草的張卓元先生主持撰寫的這本著作,嘗試對30年中國經濟理論探索和創新進行系統闡述,展望了中國經濟學發展前景。

本書是一部精萃的當代中國經濟學史,展現了中國經濟學艱難創新的步履,對經濟學研究和教學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目錄

前言
總論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理論研究的進展與創新
第一節 中國經濟理論研究的演進
第二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確立
第三節 漸進改革、增長奇跡和宏觀穩定
第四節 開放理論
第五節 中國經濟理論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的創建
第一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改革開放30年最主要的經濟理論創新
第二節 改革開放初期在經濟活動中引入市場機制,尊重價值規律作用——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第一步
第三節 1984年確立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論——邁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的決定性步驟
第四節 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的確立和隨着改革的深化而日臻成熟
第五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與若干規律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確立
第一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科學內涵
第四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與經濟理論界的相關研究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理論的確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確立,打破了公有制和國有制一統天下的禁錮,必須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第二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的確立,要求市場主體多元化,要求尋找能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公有制實現形式
第三節 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大發展
第四節 消除體制性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第四章 企業理論創新——從國有企業改革步步深化視角
第一節 30年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進展和現代企業理論創新
第二節 國有經濟的定位和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第三節 引入競爭機制和加強政府監管——國有特大型壟斷企業改革的必然選擇
第四節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理論創新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理論日臻完善
第一節 社會主義經濟中仍然存在實現問題
第二節 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論確立后市場理論的進展與突破
第三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確立后重點轉為發展生產要素市場
第四節 打破部門壟斷和地區封鎖,規范市場秩序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價格改革成功實踐與理論創新相互促進
第一節 在改革大潮下價格理論爭論和創新
第二節 價格理論創新有力地推動價格改革一枝獨秀
第三節 廣義價格改革論的提出和新世紀深化生產要素與資源產品價格改革任務
參考文獻
第七章 產業結構和產業組織理論的研討與進展
第一節 改革開放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研究進展
第二節 20世紀90年代的研究進展
第三節 新世紀以來的研究進展
第四節 若干評論
參考文獻
第八章 中國特色宏觀經濟管理理論研究與創新
第一節 1985年「巴山輪」會議,開啟了宏觀經濟管理研究的新階段
第二節 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后宏觀經濟管理問題的研究與進展
第三節 關於通貨膨脹問題的研究和討論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公共財政體系的確立
第一節 公共財政概念的由來一個基本脈絡
第二節 找尋「公共財政」與以往「財政」的區別點戲劇性的經歷
第三節 在改革實踐中把握公共財政的實質內容
第四節 公共財政是一種財政制度安排
第五節 結論與啟示
參考文獻
第十章 金融理論創新
第一節 改革開放以來金融發展和金融改革
第二節 與貨幣化進程有關的金融理論創新
第三節 與資本化進程有關的金融理論創新
第四節 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和金融對外開放的理論創新
第五節 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對經濟穩定和經濟增長的影響
第六節 中國金融理論創新的簡要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收人分配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第一節 改革開放前分配理論研究回顧
第二節 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中國的分配理論步入了新的領域
第三節 分配理論研究的新進展
第四節 關於收入差別的討論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農村經濟發展和改革的理論思考與創新
第一節 對農民三大實踐創新的理論闡釋
第二節 對解決「三農」問題的理論思考
第三節 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論探索
第四節 對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理論概括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轉變經濟增長和發展方式的理論與政策探討
第一節 從「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到「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研究歷程
第二節 從「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到「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研究思路的逐步深化
第三節 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擴展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第四節 結論與延伸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區域經濟理論研究主要進展與創新
第一節 關於區域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關於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第三節 關於我國城市發展道路的爭論
第四節 近30年區域經濟理論研究的簡要評價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可持續發展理論與資源經濟學應運而生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理論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實踐
第三節 資源經濟學的發展和成熟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對外開放理論研討與發展
第一節 外貿理論
第二節 外資理論
第三節 外匯理論
第四節 關於區域開放理論
第五節 關於涉外經濟法制建設
第六節 簡短的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 改革開放30年西方經濟學在中國經濟理論發展中的影響和作用
第一節 西方經濟學、西方市場經濟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西方經濟學的介紹及引進
第三節 西方經濟學對我國經濟學研究及實際經濟的影響
參考文獻
后記
 

我國30年的改革開放既是我們黨領導的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又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通過這場偉大革命,中華民族大踏步地趕上了時代潮流,社會主義中國走在了時代前列,我們黨成為時代先鋒。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黨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對改革開放作了重要闡述,指導和推動了改革開放。黨的十七大集中論述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經驗,提出了我國改革開放「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進一步推進了改革開放。總結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對於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經驗啟示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解放思想,進一步改革開放。

一、我國改革開放有著深厚的國際國內背景,面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嚴重困難,面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快速發展的嚴峻挑戰,中國共產黨人著力回答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時代課題

一方面,從國際背景來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快速發展,世界社會主義遇到嚴重困難和挑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形成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建立在經濟文化落後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各國,在發展初期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但後來由於沒有創造性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體制和機制逐步僵化,導致發展速度緩慢甚至停滯,至 世紀7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面臨嚴重的困難。而在此同時,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抓住新技術革命興起的機遇,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調整自己的體制和政策,緩解社會矛盾,表現出穩定和快速發展的勢頭。

另一方面,從國內背景來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遭遇了極大的挫折。我們黨在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制度後,極大地發展了經濟社會等項事業,但也走了彎路,甚至發生「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失誤,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一度停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著巨大的國際性挑戰和壓力。

在這樣的國際國內歷史背景下,肩負著復興中華民族和發展社會主義雙重使命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深刻思考為什麽社會主義在發展的進程中面臨如此巨大的挑戰和困難,而資本主義為什麽在發展進程中又起死回生,表現出新的發展勢頭,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怎樣才能克服困難和挫折,發展起來,並最終戰勝資本主義。這一重大現實問題引出如何認識當代資本主義、如何認識當代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引出了中國共產黨人毅然決然走改革開放之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抉擇。

對於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實踐者們來說,推進改革開放,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當代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這就必須首先回答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中國,「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問題,又要依次回答「建設一個什麽樣的執政黨,怎樣建設執政黨」,「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問題。而上述三個問題最終歸於「什麽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性問題。這事關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長期執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歸結起來,就是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問題。這些問題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依次提出,而又依次得到回答,並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實踐,又不斷地得到新的解決。歷史實踐已經證明,我們黨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已經創造性地並將進一步深人地回答這一系列重大歷史性課題。

「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是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問題。鄧小平科學地破解了這個課題,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第二個問題是「建設一個什麽樣的執政黨,怎樣建設執政黨」。鄧小平在80年代初就提出了「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黨,執政黨的黨員應該怎樣才合格,黨怎樣才叫善於領導」的問題。以江澤民為代表的第三代黨的領導集體在進一步回答「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的同時,創造性地回答了這一問題,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二篇答卷。在新世紀新階段「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是要回答的第三個問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三篇答卷。對三大問題的依次回答,使我們黨創造並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創新,這就不間斷地回答了「什麽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性問題。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理論產物,又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