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宗教學30年(1978—2008)

中國宗教學30年(1978—2008)
定價:300
NT $ 261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新時期的30年,對於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來講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馬克思曾經深刻地指出,每個原理都有其出現的世紀。任何一個時代條件下嶄新的社會實踐,總是強烈地吁求和催生著思想的變革和理論的創新。而任何真正符合科學精神的理論,總是深深地凝結和表征著人們在時代探索與實踐活動中的思考知識和冀望。從這一意義上講,改革開放新時期的30年,是中國社會現代化理論創新的30年,是中國人民的理論思維水平和民族智慧不斷進發噴薄的30年,也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成長創新,立足中國、面向世界、走向未來的30年。

只有正確地總結歷史,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我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正逢30年發展歷程之際,組織出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30年》叢書,正是為了深入反思、科學總結30年來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寶貴經驗,認真研究新的歷史條件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內在邏輯與規律,努力提煉、概括哲學社會科學中具有普遍性、規律性、指導性的重要教益和啟示,引導和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進一步創新發展。這一學術工作,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好更快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絕的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宗教學術研究大膽創新,勇於突破禁區,展開了研討。同時在研究方法上也更加多元化,注意吸納當代國際學術界的最新成果,從而在宗教學理論、宗教史等諸多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宗教學30年》按宗教學理論、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原始宗教等分支學科系統展示了30年來中國宗教學研究所取得的學術發展。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宗教學理論研究
第一節 工具書和宗教通史研究
第二節 概論性著作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與無神論研究
第四節 宗教文化學
第五節 宗教哲學
第六節 宗教社會學
第七節 宗教心理學
第八節 宗教人類學
第二章 當代宗教研究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問題研究
第三節 當代宗教研究的中國視域與國際視野
結語
第三章 佛教研究
第一節 20世紀我國佛教學科發展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30年來佛學研究的主要成就
第三節 我國佛學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未來展望
第四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學科概況
第四章 道教研究
第一節 改革開放之前的道教研究
第二節 改革開放時期道教研究概況
第三節 新時期道教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五章 儒教研究
第一節 80年代前後「儒教是教」說提出及其引起的爭論
第二節 自80年代末至2000年儒教研究的深入展開
第三節 2000年至今的儒教問題研究
第六章 中國民間宗教研究
第一節 1978年以前的中國民間宗教研究概況
第二節 1978年以後的中國民間宗教研究概況
第三節 「民間宗教」概念的界定:民間宗教、民間秘密宗教、教門、民間教派
第四節 寶卷與中國民間宗教研究
第五節 民間宗教的系統:白蓮教及自蓮教之外的多種民間宗教教派
第六節 民間宗教與社會運動
第七節 民間宗教的傳承與轉化
第八節 法與派:民間宗教法術儀式的可能性研究
第九節 民間宗教研究的方法:注重文獻與田野的結合
第七章 基督教研究
第一節 世界基督教歷史與現狀研究
第二節 基督教神學與哲學研究
第三節 聖經研究
第四節 中國基督教研究
第五節 基督教文化比較及文獻研究
第八章 伊斯蘭教研究
第一節 回顧與展望:百年伊斯蘭教研究史
第二節 學術研討會
第三節 中國伊斯蘭教研究
第四節 世界伊斯蘭教研究
第五節 工具書、資料整理和學術刊物
第六節 當代伊斯蘭教研究
第七節 近期重大問題的研究
第八節 學科建設
第九章 其他宗教研究
第一節 猶太教研究
第二節 印度宗教研究
第三節 瑣羅亞斯德教和摩尼教研究
第四節 新興宗教研究
第五節 神話、古代宗教和中國少數民族宗教研究
 

我國30年的改革開放既是我們黨領導的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又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通過這場偉大革命,中華民族大踏步地趕上了時代潮流,社會主義中國走在了時代前列,我們黨成為時代先鋒。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黨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對改革開放作了重要闡述,指導和推動了改革開放。黨的十七大集中論述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經驗,提出了我國改革開放「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進一步推進了改革開放。總結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對於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經驗啟示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解放思想,進一步改革開放。

一、我國改革開放有著深厚的國際國內背景,面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嚴重困難,面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快速發展的嚴峻挑戰,中國共產黨人著力回答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時代課題

一方面,從國際背景來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快速發展,世界社會主義遇到嚴重困難和挑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形成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建立在經濟文化落後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各國,在發展初期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但後來由於沒有創造性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體制和機制逐步僵化,導致發展速度緩慢甚至停滯,至 世紀7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面臨嚴重的困難。而在此同時,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抓住新技術革命興起的機遇,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調整自己的體制和政策,緩解社會矛盾,表現出穩定和快速發展的勢頭。

另一方面,從國內背景來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遭遇了極大的挫折。我們黨在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制度後,極大地發展了經濟社會等項事業,但也走了彎路,甚至發生「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失誤,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一度停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著巨大的國際性挑戰和壓力。

在這樣的國際國內歷史背景下,肩負著復興中華民族和發展社會主義雙重使命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深刻思考為什麽社會主義在發展的進程中面臨如此巨大的挑戰和困難,而資本主義為什麽在發展進程中又起死回生,表現出新的發展勢頭,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怎樣才能克服困難和挫折,發展起來,並最終戰勝資本主義。這一重大現實問題引出如何認識當代資本主義、如何認識當代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引出了中國共產黨人毅然決然走改革開放之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抉擇。

對於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實踐者們來說,推進改革開放,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當代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這就必須首先回答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中國,「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問題,又要依次回答「建設一個什麽樣的執政黨,怎樣建設執政黨」,「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問題。而上述三個問題最終歸於「什麽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性問題。這事關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長期執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歸結起來,就是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問題。這些問題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依次提出,而又依次得到回答,並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實踐,又不斷地得到新的解決。歷史實踐已經證明,我們黨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已經創造性地並將進一步深人地回答這一系列重大歷史性課題。

「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是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問題。鄧小平科學地破解了這個課題,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第二個問題是「建設一個什麽樣的執政黨,怎樣建設執政黨」。鄧小平在80年代初就提出了「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黨,執政黨的黨員應該怎樣才合格,黨怎樣才叫善於領導」的問題。以江澤民為代表的第三代黨的領導集體在進一步回答「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的同時,創造性地回答了這一問題,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二篇答卷。在新世紀新階段「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是要回答的第三個問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三篇答卷。對三大問題的依次回答,使我們黨創造並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創新,這就不間斷地回答了「什麽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性問題。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理論產物,又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