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玉器識真‧佩件

明清玉器識真‧佩件
定價:300
NT $ 261
  • 作者:@楊捷 @編/著
  • 出版社:江西美術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495820
  • ISBN13:9787807495826
  • 裝訂:精裝 / 188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玉器最早以裝飾作用出現的,史前人類很早就懂得用單件佩玉美化人體。人類的祖先們用石片、玉片、貝殼、獸爪、獸牙等來裝扮自己,並把它們制成串飾佩戴在身上,以顯示健壯和英勇。他們的要求並非出自明確的審美目的,而是僅僅停留在生理感受和宗教信仰上。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得到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根據民族習俗和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地深化。進入歷史時期,佩戴玉也大為發展,歷代佩飾既有傳統的繼續,又有眾多的創新,豐富多彩,蔚為大觀。

總之,清代玉佩飾不僅吸收了歷代玉佩飾長處,而且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清代宮廷的玉佩飾在造型及加工特點上,突出了“精”、“細”的特征,它們做工規矩、地子平、線條直,玉佩飾的結構、圖案繁復,人物、動物或植物等各種裝飾紋圖雕琢形象逼真,有稜有角,品種齊全、用料講究、玉質潤澤,設計巧妙、工藝精湛,是中國古代玉器雕琢水平的最高體現。
 

目錄


前言
圖版
圖版目錄
 

文物鑒定作為一門學問,原本是從事文物工作的專業人員所關注的,諸如博物館、文保單位、文物商店的文博工作者,他們有責任對經手的文物進行科學鑒定,識別真偽或是非,確定時代、作者、品級和價值,決定是否入藏或征購,並按不同級別予以妥善保管和合理利用。文物鑒定已成為他們最基礎的工作和必須掌握的學問。

然而,改革開放近30年來,隨著藝術品市場的活躍和民間收藏的勃興,許多經政策法令許可的文物、古玩也作為商品進入交易領域,允許自由買賣。于是,許多未經專家鑒定的民間秘藏陸續問世,其中真偽雜糅,同時大量的新仿偽品也充塞其間,魚目混珠,更使情況變得復雜,無論買家或賣家,都有上當受騙者。為此,文物鑒定學已不再囿干狹小的範圍,而成為社會上文物經營者、收藏愛好者、鑒賞古玩者都迫切需要掌握的一門知識,也就是說,普及文物鑒定知識已迫在眉睫。

文物鑒定,總體上分識真和辨偽兩個方面。識真就是認識真品,熟知各類文物真品的主要特點及所體現的時代(或時期)和個人(或地區)風格,並在腦海中形成“樣板”或“影像”,以此為標準來對照被鑒定文物,吻合無間當屬真品,對不上號當疑偽作。辨偽就是辨別偽品,了解作偽者的各種手法和各類偽作的面貌,以及與真品的區別所在,以此來剔除贗品。識真和辨偽兩方面必須結合,所謂“知己知彼”,方能準確無誤。其中識真是主要的,因為真品有限,較易把握,“影像”也清晰準確,凸現藝術特色和時代氣息,以此為標準,總能映照出偽品的破綻。辨偽雖亦重要,但面目往往多而亂,目.花樣不斷翻新,不可能也沒必要一一洞悉,若一味留意偽品而忽略觀察真品,還會限制眼力的提高,或將“似是而非”之作視為真品,或一概斥之為偽作。故本叢書以識真為主,著重介紹某類文物不同時期的典型器或代表作,指出其主要的風格和時代特征,同時適當列舉偽品與之對照,點明兩者之間的不同,如是鑒析,當更科學、明曉。

近幾年,各類文物鑒定書籍、圖錄陸續問世,為構建文物鑒定學起了重要作用。但多數屬于大門類的、綜合性的鑒定概論,如書畫、陶瓷、玉器、青銅、雕塑以及各類工藝品等鑒定論著,而各門類內的小類型的細說,則剛見湍倪,所知僅書畫類出了幾本書畫家個案鑒定專著,陶瓷類有青花、釉里紅、彩瓷、宜興窯和明、清朝瓷器等分類或分朝專著,銅器類已見錢幣、銅鏡、夏商周青銅等小類專著,然其系列均有待補充、完善。而這種以小類細說而集成的大門類系列叢書,具體而詳細,是最實用的鑒定書籍,同時也是完善文物鑒定學重要的研究課題。本系列叢書本著“集腋成裘”的宗旨,試著從小類別著手,說細說透,而且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從此出發,積少成多、集零為整,逐步達到系列化和系統性,或許有益于文物鑒定知識的普及和文物鑒定學科的深化。

本叢書約請的編著者為專門從事文博工作的專業工作者,而且多在第一線工作多年,經常接觸實物,著重于文物鑒定,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並在鑒賞研究上有較深造詣。所選實例,也以定論的真品和親自鑒定的偽作為主,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可信度。因此,本叢書的編寫,也可以說是這些專業工作者長期實踐的總結和升華,相信對于有志學習文物鑒定者,必有所啟迪和裨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