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暢享34位哲學大師智慧的快捷鍵

·暢銷德國30年的哲學普及讀本

·換個角度學習哲學的經典之作

作者如數學珍地談論他所熟知的34位哲學大師的生平事業、生活習性;包括一些大家不太注意的有趣的生活故事,從中輕松引入他們的哲學思想,讓讀者能像摯友一樣登堂入室,親近哲學。從這個意義上說確實是迄今為止最能俘虜讀者,傳播哲學的入門書。

「哲學始於經驗,但未終於經驗。」這句話若有道理,則必須先認識哲學家「這個人」,再追隨他一路運思的理趣。由後門快速直通堂奧。

威廉·魏施德寫這本書的立意是要努力使哲學以及他所介紹的哲學家都更加有趣、更加平易近人,所以他采用了一種很好的意象——後門階梯——來作為通俗解讀哲學大師的「樞紐」。後門階梯與後門相通,在西方能從後門進出的人.都會與主人非常熟悉,定然有著非常尋常的關系,所以才能夠無所拘束地通行無阻。只有關系一般,主人陌生的人才鄭重地從堂皇的前門拜會.這樣的拜會能獲取多少主人的真實信息呢?

本書介紹的34位哲學家,從泰勒斯到維特根斯坦,每個人都用一句語詞作為小標題,畫龍點楮,生動有趣。皆能就其精采解如蘇格拉底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笛卡爾是「戴著面具的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成為「上帝的間諜」,叔本華有著「邪惡的眼神」等。

事實上,每一位哲學家都有他的根本關懷.就是要表達自己所體認的「真實」。所用的名詞難免不同,從理性、唯心、唯物、世界精神,到原子、單子、上帝等,目的都是要展現那藏在變化現象背後的真實。只要確實把握這些核心概念,理清其來龍去脈,對西方哲學就可以登堂入室了。

大學的通識教育強調不同學科之間的互動與協調。真要做到這一步,就非靠哲學不可。以哲學為基礎,再去進行各門知識的建構,這在西方學術史上已經形成可信的模式了。本書提供的捷徑是不可錯過的。
 

目錄

1 哲學的誕生:泰勒斯
2 矛盾對立的孿生子:巴門尼德與赫拉克利特
3 打破砂鍋問到底:蘇格拉底
4 哲學之愛:柏拉圖
5 世界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6 幸福歸隱與個體的義務:伊壁鳩魯與芝諾
7 單一忘我的人:布洛汀
8 因「罪」得「家」的奧古斯汀
9 上帝存在的證明:安塞姆
10 受洗的理性:托馬斯
11 上帝即非上帝:埃柯哈特
12 隱秘「上帝」的探尋者:尼古拉
13 戴面具的哲學家:笛卡爾
14 會思考的蘆葦:帕斯卡
15 維護真理的受害者:斯賓諾莎
16 單子的拼圖游戲:萊布尼茲
17 陷入困境中的理性:伏爾泰
18 多情不幸的哲學家:盧梭
19 懷疑論的船難:休謨
20 准時的哲學家:康德
21 自由的反叛:費希特
22 鍾愛「絕對」:謝林
23 世界精神的化身:黑格爾
24 藐視人類的哲學皇帝:叔本華
25 為上帝服務的特務:克爾凱郭爾
26 人類是上帝的創造者:費爾巴哈
27 對現實的反叛:馬克思
28 虛無的威力與無能:尼采
29 碩果累累的失敗:雅斯貝爾斯
30 「存在」的神話:海德格爾
31 哲學即抗議:羅素
32 哲學的沒落:維特根斯坦
尾聲 上樓與下樓
 

大陸學子談及哲學總是底氣不足,入得大學之時也多想親近哲學,然往往陷入「老虎吃天無處下嘴」的窘境。逐漸之下,便被世俗哲學即政治等偏繆之見覆蓋,喟嘆哲學難學,謂學習哲學、喜歡哲學者皆為乖戾之人。

自從與哲學結緣以來,初始很是惱火也同他人一樣以實用主義的欲望要求於哲學。畢業後游走於三教九流,才壓抑發現哲學已經與我的思維融為一體,大有「無為無所不為」之欣喜。是以,閱讀哲學,拜會哲學大家,吸取智慧的營養,便成為生活中如一日三餐般的平常。

任何事情皆有難易,人天然有稟賦差異。在繁忙的奔命謀生中,艱澀難懂的哲學著作幾乎沒有多少人能有耐心讀完整一遍,縱使我等哲學門徒也常計較時間。留戀書香間,感嘆佳作難覓。如此困境下,哲學之食更是艱難。

某日,偶遇威廉·魏施德的這本著作,翻之大喜,忽有相見恨晚之意。如果在與哲學結緣之初能會晤魏老佳作,何以至於我如此艱難於哲學殿堂!?如果早遇,哪里會有如今這樣難看的基礎?!

其實哲學之高深、之不可攀,乃是因為它不在高處,因為它太基礎。要想打好學習哲學的基礎,破除它的高深、不可攀等表象,哲學的通俗化是結緣哲學者最好的方法。

哲學的通俗化國人雖也有人知道其重要性,但實際做來多是嚼人口水者居多,融會貫通者甚少。原因有身在圍城不識廬山真面目,也有基礎本就不厚,難為無米之炊。

讀羅素《西方哲學史》,雖然深深被其所描述的哲學家的趣聞吸引,但是總是覺得那些哲人依然與我有相當大的距離,遙遠,神秘,難以接近。

而魏老這本書的立意是要努力使哲學以及它的作者都更加有趣、更加平易近人,所以他采用了一很好的意象——後門階梯——來作為通俗解讀哲學大師的「樞紐」。後門階梯與後門相通,在西方能從後門進出的人,都會與主人非常熟悉,定然有著非常尋常的關系,所以才能夠無所拘束地通行無阻。只有關系一般,主人陌生的人才鄭重地從堂皇的前門拜會,這樣的拜會能獲取多少主人的真實信息呢?

正是借助於此,魏老如數家珍地談論他所熟知的34位哲學大師的生平事業、生活習性;包括一些一般不太注意的有趣的生活故事,從這些之中輕松引入他們的哲學思想,讓讀者能像摯友一樣登堂入室,親近哲學。

《哲學的後門階梯》從這個意義上說確實是迄今為止最能俘虜讀者,傳播哲學的入門書。

「哲學始於經驗,但未終於經驗。」這句話若有道理,則必須先認識哲學家「這個人」,再追隨他一路運思的理趣。由後門快速直通堂奧。

本書介紹的34位哲學家,從泰勒斯到維特根斯坦,每個人都用一句語詞作為小標題,畫龍點楮,生動有趣。皆能就其精采解讀,如蘇格拉底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笛卡爾是「戴著面具的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成為「上帝的間諜」,叔本華有著「邪惡的眼神」等。事實上,每一位哲學家都有他的根本關懷,就是要表達自己所體認的「真實」。所用的名詞難免不同,從理性、唯心、唯物、世界精神,到原子、單子、上帝等,目的都是要展現那藏在變化現象背後的真實。只要確實把握這些核心概念,理清其來龍去脈,對西方哲學就可以登堂入室了。

當前大學的通識教育強調不同學科之間的互動與協調,真要做到這一步,就非靠哲學不可。譬如,自然科學使用的概念、預設與推論方法,無不涉及人的認知能力。對認知的詳細探討,界定其范圍與有效性,則是哲學家的工作。社會科學所針對的人類經驗,若不基於對人性的理解,又怎能提出完整的說明?哲學家的人性理論雖然沒有共識,但是如果疏忽他們的探討過程與成果,難免是一個重大的缺點。以哲學為基礎,再去進行各門知識的建構,這在西方學術史上已經形成可信的模式了。本書提供的捷徑是不可錯過的。

閱讀目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該書所列的哲學大師有些陌生,有些也許算不上大師,這得歸因於作者本人是德國教授的身份。正是因為如此,他在取材方面自然表現了歐陸的觀點,甚至德國的觀點。這種觀點並未背離西方哲學的主流傳統,所以我們只是看到部分熟悉的大哲學家的名號,我想即使是這一部分就完全可以使人心滿意足了。其他幾位稍嫌陌生的名字,如安塞姆、埃柯哈特、尼古拉、帕斯卡、伏爾泰等,由於較少聽聞,其思想卻正好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如果本書能帶領讀者充分消化本書的內容,進而研究這些哲學家的全盤思想,當然是最理想的結果。當然如果還能引出更多的國人作出更好更全面的哲學入門書,那將是東西方哲學之幸,更是我等凡夫俗子之幸!

謹識於北京紫金庄園
2008年10月7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