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湖水系與越地文明

鑒湖水系與越地文明
定價:138
NT $ 120
  • 作者:王建華/主/編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69328
  • ISBN13:9787010069326
  • 裝訂:288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王建華的《鑒湖水系與越地文明》一文以個案分析為基礎,從鑒湖水系的歷史發展沿革中去探究「人們如何與水環境共存並協調發展的歷史」,其中在鑒湖水利工程的興廢中以湖田之爭作為論述的焦點,論述尤為詳備。

內容摘要:P19

第一章 史前時期越地的地理環境和古代文化的孕育

一、第四紀卷轉蟲海侵後的寧紹平原

地理環境是歷史演進的舞台,地理環境的變遷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產活動,在歷史發展的早期更具有重要的作用。越地的地理環境,古今發生過重大的變異:卷轉蟲海侵曾使沿海的寧紹平原成為一片淺海,後來隨著海退平原又逐漸出露海面,形成潮汐直薄的湖沼平原;寧紹平原氣候的干濕冷暖,歷史上也有過波動,這一地區由於處在東亞季風活動激烈的地帶,冬夏季風交替顯著,一年四季都有一些明顯的特殊氣候現象,如寒潮、梅雨、台風、干旱、洪澇等;同時,隨著氣候的變遷,動物群和植被也發生變化,今日的寧紹平原已不見河姆渡文化時期的獼猴、紅面猴、犀、象等動物群和茂密的原始森林。越地先民就是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生存和發展,並以他們不懈的努力、艱苦卓絕的奮斗,將這方原本不盡如人意的山川,改造成為美麗富庶的魚米之鄉。

(一)卷轉蟲海侵對寧紹平原的影響
自從第四紀更新世末期以來,寧(波)紹(興)平原曾經歷了星輪蟲、假輪蟲和卷轉蟲三次海侵,自然界的變遷頻繁而劇烈。

星輪蟲海侵發生於距今10萬年以前,海退則在7萬年以前。假輪蟲海侵發生於距今4萬年以前,海退則始於距今2.5萬年以前。這次海退是全球性的,規模大,中國東部海岸後退約600公里,東海中的最後一道貝殼堤位於東海大陸架前緣-155米,碳-14測定年代為距今14780±700年,這是至今發現的假輪蟲海侵的最後海岸線。

假輪蟲海退的後期,今舟山群島與大陸相連,寧紹平原范圍擴大。不僅今舟山群島全部處於內陸,形成寧紹平原和杭嘉湖平原以東一條東北西南向的弧形的丘陵帶,在這條丘陵帶以東,還有大片陸地。錢塘江河口約在今河口以東300公里,今寧紹平原以北的錢塘江干流及其兩岸一切支流,均不受潮汐影響。由於東亞季風在晚第三紀已經形成,這個地區正當東南季風的迎風面上,夏季半年降水豐沛,氣候暖熱;冬季半年雖然氣溫較低,但由於降水很少,即使在邊緣的較高山峰,也不足以形成永久性的冰蓋。所以在整個第四紀中,這個地區不受冰川影響┅┅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史前時期越地的地理環境和古代文化的孕育
一、第四紀卷轉蟲海侵後的寧紹平原
(一)卷轉蟲海侵對寧紹平原的影響
(二)寧紹平原古居民的遷徙
二、大禹治水在越地的傳說
(一)關於大禹治水傳說的文獻記載
(二)大禹治水傳說產生於越地
(三)寧紹平原禹的故跡
三、越地古代文化的孕育
(一)上山遺址
(二)小黃山遺址
(三)跨湖橋遺址
(四)河姆渡遺址
第二章 古鑒湖形成的地理因素
一、古代鑒湖形成和存在的自然地理條件
(一)會稽山脈的復雜形勢和鑒湖源流的關系
(二)曹娥、浦陽二江和鑒湖的關系
(三)錢塘江下流江道和鑒湖的關系
二、鑒湖水系之「三十六源」考
(一)山會平原的湖泊演變
(二)鑒湖水系之「三十六源」考
三、會稽山麓沖積扇:人工湖泊之雛形
(一)吳塘、苦竹塘
(二)坡塘、南池
(三)回涌湖
第三章 漢代馬臻創建鑒湖奠定的物質文明
一、句踐興修水利是鑒湖的嚆矢
(一)防洪城牆
(二)富中大塘
(三)沿海石塘
(四)河瀆改造
(五)山陰故陸道和山陰故水道
二、一個划時代的水利工程——鑒湖
(一)馬臻修築鑒湖
(二)鑒湖的工程技術水平
(三)鑒湖名稱諸說
三、鑒湖奠定了越地經濟文化發展的基礎
(一)鑒湖造就越地社會經濟的繁榮
(二)鑒湖造就越地文化的興盛
第四章 鑒湖形成後對經濟人文環境的重塑
一、晉會稽內史賀循開築西陵運河與浙東運河的航運
(一)賀循開築西陵運河
(二)浙東運河的水利和航運
二、永嘉之亂後人口的南移
(一)兩晉之際的南北社會形勢
(二)北方人口南移和會稽郡人口的增長
(三)人口增長對鑒湖流域(會稽郡)的影響
三、水土資源的利用和庄園經濟的發展
(一)鑒湖流域水土資源的利用和經濟開發
(二)會稽大族勢力的進一步發展
(三)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庄園經濟的發展
四、「今之會稽,昔之關中」——東南富庶之地
(一)鑒湖流域(會稽郡)的農業經濟狀況
(二)鑒湖流域(會稽郡)的手工業和商業經濟狀況
(三)鑒湖流域(會稽郡)的城鎮建設
第五章 六朝山水審美文化的締造
一、若耶溪:鑒湖的文化之源
(一)若耶溪的傳說與越人好劍尚武
(二)鑒湖工程與越地山水
二、東晉名士文化與稽山鑒水
(一)越地文化的另面
(二)東晉士人與稽山鑒水
三、中國山水文學的崛起
(一)東晉山水詩歌與《蘭亭詩》
(二)謝靈運與南朝山水文學
四、六朝會稽的佛教文化
(一)東晉會稽般若學的興盛
(二)南朝會稽的佛教發展
第六章 唐代鑒湖文化鼎盛
一、會稽海塘修築和浙東越州經濟繁榮
(一)海塘修築和越州繁榮
(二)越州經濟的繁榮和文化鼎盛
二、唐代鑒湖及其周邊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變遷
(一)自然環境的變遷
(二)人文環境的變遷
三、唐代人的六朝情結
(一)唐人對六朝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思想的傾慕
(二)六朝人與唐人共同對儒、釋、道的認識
(三)追求生命本質狀態和自覺把握生命意義
(四)唐朝詩人心目中的謝靈運和謝眺
四、唐詩之路,唐代詩人的山水人文之脈
(一)以鑒湖為中心的浙東山水之美
(二)越州深厚豐富的文化積淀
(三)越州美酒(紹興酒)吸引眾多詩人前來浙東
第七章 滄海桑田:宋代鑒湖的淤積和湮廢
一、鑒湖湮廢的過程和原因
(一)泥沙淤積後的土地圍墾
(二)人口增加與土地需求的矛盾
(三)豪強巨室圍湖墾田的加劇
(四)監督維修管理制度的廢弛
二、宋人的浚湖與廢湖之爭
(一)「廢湖為田」與「復湖廢田」的論爭
(二)浚湖失敗,鑒湖侵廢
三、鑒湖灌溉、排澇、舟行與觀賞的多元格局
(一)鑒湖的灌溉與排澇
(二)舟行水運:鑒湖功能的轉變
(三)鑒湖的多元觀賞價值
四、鑒湖:宋代紹興經濟文化的一面鏡子
(一)鑒湖與紹興城池建設
(二)鑒湖與紹興的農業
(三)鑒湖的養殖業
(四)鑒湖與黃酒釀造
(五)鑒湖周圍的迎神賽神和演劇的風俗
第八章 纘禹之緒:鑒湖留給今天的文明印記
一、宋以後土地兼並與農田水利的尖銳矛盾
(一)兩宋人口激增與土地矛盾的激化
(二)鑒湖日益淤狹(陸地化)之過程
(三)元、明、清三代的水土矛盾
二、宋以後越地水利的調整和改造
(一)兩宋朝廷改善水利設施的舉措
(二)宋以來紹興地區農田水利的調整和改造
(三)明代水利設施的調整和改造
三、鑒湖在越地文明史發展上的地位和影響
(一)大禹:開辟稽山鑒水的思想先賢
(二)「纘禹之緒」的歷史見證
四、人、水、地:鑒湖留給今天的思考
(一)立足當代,直面民生,弘揚大禹精神
(二)立足鑒湖,開發地、水自然景塊
(三)立足現實,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有人將文化比作一條來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來的河,這是說文化的傳統,通過縱向傳承和橫向傳遞,生生不息地影響和引領着人們的生存與發展;有人說文化是人類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載體、方式和方法,這是將文化作為人們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的整體。我們說,文化為群體生活提供規范、方式與環境,文化通過傳承為社會進步發揮基礎作用,文化會促進或制約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力量,已經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類文化演化的進程中,各種文化都在其內部生成眾多的元素、層次與類型,由此決定了文化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來源於其內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國文化的歷久彌新,取決於其變遷過程中各種元素、層次、類型在內容和結構上通過碰撞、解構、融合而產生的革故鼎新的強大動力。

中國土地廣袤、疆域遼闊,不同區域間因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建構了不同的區域文化。區域文化如同百川歸海,共同會聚成中國文化的大傳統,這種大傳統如同春風化雨,滲透於各種區域文化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區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國文化的共同價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獨特個性支撐着、引領着本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從區域文化入手,對一地文化的歷史與現狀展開全面、系統、扎實、有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借此梳理和弘揚當地的歷史傳統和文化資源,繁榮和豐富當代的先進文化建設活動,規划和指導未來的文化發展藍圖,增強文化軟實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輿論力量;另一方面,這也是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研究中國文化、發展中國文化、創新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今,區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各地重視,成為我國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今天實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其目的和意義也在於此。

千百年來,浙江人民積淀和傳承了一個底蘊深厚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傳統的獨特性,正在於它令人驚嘆的富於創造力的智慧和力量。

浙江文化中富於創造力的基因,早早地出現在其歷史的源頭。在浙江新石器時代最為著名的跨湖橋、河姆渡、馬家浜和良渚的考古文化中,浙江先民們都以不同凡響的作為,在中華民族的文明之源留下了創造和進步的印記。

浙江人民在與時俱進的歷史軌跡上一路走來,秉承富於創造力的文化傳統,這深深地融會在一代代浙江人民的血液中,體現在浙江人民的行為上,也在浙江歷史上眾多傑出人物身上得到充分展示。從大禹的因勢利導、敬業治水,到勾踐的卧薪嘗膽、勵精圖治;從錢氏的保境安民、納土歸宋,到胡則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從岳飛、於謙的精忠報國、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張蒼水的剛正不阿、以身殉國;從沈括的博學多識、精研深究,到竺可楨的科學救國、求是一生;無論是陳亮、葉適的經世致用,還是黃宗羲的工商皆本;無論是王充、王陽明的批判、自黨,還是龔自珍、蔡元培的開明、開放,等等,都展示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凝聚了浙江人民求真務實的創造精神。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