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和參與日益多樣化,範圍也日益廣泛,本書從規範和實證兩方面展開對政府管制的考察,著重點放在理論問題上,如規模經濟或沉澱成本等。本書共分五篇,第一篇管制與經濟效率;第二篇遞增規模報酬下的競爭與定價;第三篇市場的行政管制;第四篇反托拉斯︰效率與競爭;第五篇結論。本書是管制研究方面的專著,它既適用于研究人員,也可作為管制經濟學研究生課程中的一本教材。

作者簡介︰

丹尼爾‧F.史普博(Daniel F.Spulber,1953-),于1974年獲得密歇根大學的經濟學學士學位,又分別于1976年和1970年獲西北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自1990年以來一直擔任美國西北大學能源管理(Thomas GAyers)、管理戰略、管理經濟學和決策科學(J.L.Kelogg研究生院)教授之職。1988-1990年,他還同時擔任南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及該校法學中心的經濟學和法學教授。
 

目錄

出版前言
譯者的話
原版序言
0 導論
0.1 經濟效率與行政程序
0.2 遞增的規模技術報酬
0.3 管制與市場失靈
0.4 反托拉斯法
0.5 取消管制與再管制
第Ⅰ篇 管制與經濟分析
1 管制與經濟效率
1.1 經濟學、法學和政治科學中的管制概念
1.2 管制與市場交易
1.3 進入壁壘
1.4 外部性
1.5 內部性
2 管制與行政過程
2.1 行政機構
2.2 直接互動:行政過程
2.3 間接互動:管制的實證理論
2.4 管制和博弈理論
第Ⅱ篇 遞增規模報酬下的競爭與定價
3 成本基礎定價
3.1 企業的成本函數
3.2 無補貼價格
3.3 完全分配的成本定價
3.4 成本基礎定價的無效性
附錄
4 可競爭市場與可維持的壟斷價格
4.1 可維持價格:定義與必要條件
4.2 可維持價格的存在:非聯合性技術
4.3 可維持價格的存在:成本補貼
4.4 數量可維持性
附錄
5 次優的怕累托優化定價
5.1 次優的帕累托優化
5.2 個人間的轉移
5.3 利潤分配
5.4 高峰負荷定價
附錄
6 次優定價與核心
6.1 次優核心
6.2 必要條件
6.3 自然壟斷與存在
6.4 多元企業的均衡
附錄
7 次優的價格歧視
7.1 次優收費
7.2 價格歧視下的次優核心
7.3 兩部費率與市場規模
7.4 次優非線性定價
附錄
8 最優定價
8.1 邊際成本定價
8.2 最優兩部定價與核心
8.3 巨型市場中的最優定價
8.4 價值配置與核心
附錄
9 特許權競爭
9.1 特許權競爭設計
9.2 特許權競爭與線性價格
9.3 特許權競爭與兩部收費
9.4 特許權競爭與人格化收費
第Ⅲ篇 市場的行政管制
10 進人壁壘1:價格管制與談判
10.1 費率听證
10.2 談判框架
10.3 針對費率與成本的談判
10.4 針對報酬率的談判
10.5 討價還價和風險分擔
11 進入壁壘2:信息不對稱下的費率管制與談判
11.1 供求未知下的談判
11.2 有效率的機制
11.3 談判機制的特性
11.4 談判均衡:效率、壟斷和獨買
附錄
12 外部性1:談判
12.1 管制性標準與公開听證
12.2 科斯定理
12.3 私下談判與產權
12.4 不對稱信息下的私下談判
13 外部性2:政策的執行
13.1 次優管制
13.2 總量標準與市場結構
13.3 政策工具與配置的低效率
13.4 不對稱信息下的環境管制
14 內部性1:管制與責任
14.1 產品質量與作業場所安全
14.2 責任規則
14.3 進入壁壘
14.4 可競爭市場與生產者防範
15 內部性2:風險與不對稱性信息
15.1 風險與保險
15.2 道德風險
15.3 不利選擇
15.4 信號與信息公開
附錄
第Ⅳ篇 反托拉斯:效率與競爭
16 反托拉斯法與管制
16.1 成文法與行政機構
16.2 進入壁壘:串謀
16.3 外部性:排他性行為
16.4 內部性:縱向制約與不正當行為
17 反托拉斯與競爭
17.1 市場結構與產業績效
17.2 古諾數量競爭
17.3 伯特蘭價格競爭
17.4 價格競爭與產品差異
17.5 生產能力競爭
18 反托拉斯與價格歧視
18.1 價格歧視、競爭與福利
18.2 有差異產品的競爭性價格歧視
18.3 有差異產品的壟斷性價格歧視
18.4 可維持的多種價格表
19 反托拉斯法的實施
19.1 實施程序
19.2 不對稱信息下的公法實施
19.3 市場均衡與公法實施
19.4 市場均衡與私法實施
第Ⅴ篇 結論
20 管制政策
20.1 費率管制
20.2 沉澱成本
20.3 取消管制與進入
20.4 管制與反托拉斯的匯合
參考文獻
 

管制,即關于政府干預市場的研究,理應被視為經濟學的一個正式領域。我的目的在于,對管制這一領域作一總的掃描,並將能夠表征該學科的有趣而獨特的問題凸現出來。管制經濟學所涉及的遠不止對受管制的特殊產業及行政程序等問題的研究,雖然這些是必不可少的。它更為關注的焦點是那些控制市場的法規和制度的特征及其後果。

本項研究從規範和實證兩方面展開對政府管制的考察。從規範的方面看,主要存在三類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何選擇能夠達到管制目標的政策措施。管制政策采用的措施涉及面很廣,從監視控制行為和以判例為基礎所發布的命令,到主要依靠市場的資源配置機制對市場交易所進行的廣泛約束。另外,由管制者所推行的目標經濟發生很大的變化。政策目標的決定因素有許多,如實際經驗慣例,政治意向和種種福利目標。這些目標無法體現于某個統一模式,而必須由特殊的模型來決定。通常,管制者依靠對市場機制的過度干預來實現其目標,因而必然導致資源配置的無效。在另外一些情況下,管制目標則是借助市場的資源配置機制而實現的。本書所討論的一個主題即是要強調以下一種狀態:借助市場化配置機制或直接依賴競爭性市場,也許能實現政策的目標。

第二個規範性問題涉及到一種認識,即市場是在各種或隱或現的規則里發揮其功能的。在許多經濟模型中,假定隱性的市場規則對交易機制的有效運作是必要的,市場規則本是市場模型的題中之意。必須認識到資源配置機制本身即含有一種技術,為交易而進行的生產必須具備生產的可能性和相應的成本。市場交易發生在由行政制度及法律規則組成的框架內,並時常遵循由習俗和標準慣例建立起的行為模式。由政府實行的管制必須解釋為對財產法、民法、契約法等普通法的一種補充。司法系統可經常適當地對管制者所處理的問題加以過問。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管制應如何被設計,以提供能促進資源的市場配置效率的一般規則。

第三個規範性問題是企圖劃定政府管制有改善資源配置余地的市場失靈的範圍。在這里,市場失靈被視為管制介入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有三大類市場失靈可在此提出,即進入壁壘、外部性與內部性。在某壟市場中,主要由沉澱成本造成的進入壁壘可能阻礙競爭。外部性是指交易中未加考慮而由第三者承受的效果。內部性是指交易中未加考慮而由交易一方承受的成本或利益。針對每一種情況,我都對政府干預市場的潛在功能作了考察,這不能當作為管制所做的辯解。相反,我希望能夠劃清管制可能發生作用的領域和管制不適合介入的領域。我並不把許多潛在的管制失靈抽象掉,在實施管制政策,尤其是在不對稱信息條件下實施管制政策時所產生的問題,將一覽無余地被強調出來。

至于實證分析,我強調美國行政管制的一些突出特征。對行政程序的作用,尤其是制定法規的公開听證和管制機構做出的裁決,我都將給予重點介紹。在管制機構收集信息及競爭性利益集團間相互較量方面,我尤其強調公開听證所起的作用。管制被看作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在其中,市場的參與者組成各自的聯盟對管制政策及其實施展開談判。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