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心理學

責任心理學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況志華 葉浩生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4421252
  • ISBN13:9787544421256
  • 裝訂:304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後現代主義多元化思潮的影響下,許多心理學家避開爭論,力圖尋求一條不同於主流心理學的道路,因而出現了多元化的心理學形式。這些新出現的心理學在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模式方面獨辟蹊徑,表現出各自的特色。《心理學新進展叢書》第一批書目介紹的社會建構論心理學、女性主義心理學、文化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進化心理學、敘事心理學、生態心理學、主體心理學、意識心理學等反映的就是這些方面的新進展,而第二批書目在第一批書目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包含了體驗認知心理學、本土心理學、家庭心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和心理學的質化研究方法等心理學的新取向,相信第二批書目的出版能為讀者了解當代心理學的最新進展提供有益的素材。

本書是《心理學新進展叢書》叢書中的《責任心理學》。
 

目錄

第一章 責任心理學概述
第一節 責任的內涵與本質
第二節 責任心理學的對象與內容
第二章 責任的心理基礎
第一節 心理學視野中的自由意志論與決定論
第二節 自由意志作為一種相對的存在
第三節 自由意志與責任的關系
第三章 責任的起源
第一節 責任的社會依存構想
第二節 責任的進化與適應構想
第三節 責任的文化依存構想
第四節 責任起源辨析
第四章 責任心理學的研究進展
第一節 西方心理學界關於責任的研究
第二節 我國心理學界關於責任的研究
第五章 責任的心理結構
第一節 責任情境
第二節 責任的心理結構
第六章 日常生活中的責任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結果與分析
第四節 討論與小結
附錄:封閉式訪談條目
第七章 自我責任歸因與推斷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結果與分析
第四節 討論與小結
附錄:問卷條目
第八章 他人責任歸因與推斷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結果與分析
第四節 討論與小結
附錄:問卷條目
總結
主要參考文獻
 

一個世紀之前,美國心理學的建立者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談到心理學的狀況時曾感慨地說,心理學只是一種「科學的希望」,還不是一門實在的科學。一個世紀后的今天,心理學仍然處於分裂和破碎的狀態,同自然科學相比,心理學仍然缺乏一個作為學科核心的共同「范式」。心理學是一個復數的心理學(psychologies),換言之,有多種多樣的心理學。直到如今,也不存在一個統一、內聚的心理學。所以,若要了解心理學的進展,就必須了解各種形式的心理學,才能對心理學的全貌有一個基本的理解。這也是我們寫作《心理學新進展叢書》的主要理由。無論是該套叢書的第一批書目還是第二批書目,其目的都是讓讀者了解當代心理學的發展,了解存在於當今世界的形形色色的心理學。

一、當代心理學的分裂

較之詹姆斯時代,心理學確實取得了輝煌的連步。昔日的心理學絕不能與今日的心理學同日而語。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心理學的分裂和破碎,直到今天,它還在體驗着詹姆斯時代的困窘。

心理學的分裂首先是一種思想上的分裂。不同的心理學家由於其哲學世界觀的不同,對心理的本質、意識的特性等問題的看法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因而他們往往選擇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指導思想的分裂可以從西方心理學兩大方法論的矛盾和對立上看出來,幾乎所有的西方心理學學派的對立,都可溯源到現象學與實證主義這兩大哲學方法論之間的矛盾。實證主義的經驗科學觀、觀察與實驗的方法以反對量化結果的追求,曾影響了構造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乃至現代的認知心理學,而現象學的內省直觀、整體性原則和對質的分析的強調對格式塔學派以及當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這兩種對立的哲學方法論是導致心理學家思想分裂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心理學思想分裂的哲學基礎。

美國心理學家金布爾(Gregory Adams Kimble)曾作過一項調查,發理可依照六個對立的維度把心理學家划分為兩大陣營:(1)強調科學價值與強調人的價值;(2)決定論與非決定論;(3)客觀主義與內省主義;(4)實驗室的研究與場的研究及個案研究;(5)強調規律的一般性與強調規律的特殊性;(6)元素論與整體論。持對立維度中第一序列觀點的心理學家屬於科學主義陣營,持對立維度中第二序列觀點的心理學家屬於人文主義陣營。這兩個陣營代表着心理學中的「兩種文化」。而這兩種對立的文化同實證主義方法論和現象學方法論的對立有着密切聯系。

以實證主義方法論為基礎的科學主義陣營和以現象學方法論為基礎的人文主義陣營只是從大的方面將現代心理學一分為二。實際上,心理學家在其他一些問題上也存在激烈的爭論與對立。這些問題是:(1)意識與無意識;(2)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3)自然主義與超自然主義;(4)靜態的發展觀與動態的發展觀;(5)中樞論與外周論;(5)純科學觀與實用科學觀;(7)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8)機械論與活力論;(9)還原論與非還原論;(10)對象決定論與方法決定論;(11)平行論與交互作用論。上述問題只是導致心理學家爭論不休的問題中的極少一部分。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心理學內部思想分裂的嚴重性。

學派林立是思想分裂的必然結果。在心理學的歷史上,大大小小的學派多得不可勝數。大的學派有構造主義心理學、機能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新行為主義心理學、格式塔學派、精神分析心理學、新精神分析心理學、皮亞傑學派、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小的學派諸如聯結主義心理學、目的主義心理學、個體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等等。認知心理學產生以后,實驗心理學似乎大有可能統一在認知心理學的旗幟之下,但實際情況是,認知心理學內部也存在着明顯的分歧=在認知心理學產生之初,符號加工模式就同聯結主義模式處於沖突之中,符號加工模式占據了支配地位,但近年來。聯結主義模式又異至突起,取代符號加工模式而占據了領先地位。此外,認知研究的生活學套式也異常活躍,它強調在現實世界中研究認知過程,反對睨離生活實際的研究傾向。在認知心理學外部,學派的沖突依然存在。行為主義心理學並沒有因認知心理學的興起而銷聲匿跡,部分行為主義者雖然接受了認知的研究,重視探討內部因素,但仍堅持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基本觀點,被稱為認知的行為主義心理學。斯金納(Burrhus Frederuck Skinner)所創立的行為分析理論即使在斯金納逝世以后仍然十分活躍。因此可以說,認知心理學並沒有取代行為主義心理學。在心理學的臨床研究方面,人本主義心理學勢力強大,但精神分析心理學從來沒有銷聲匿跡。精神分析心理學的對象關系理論一直統治着兒童心理治療領域,精神分析心理學的第四代——自我心理學(self psychology)的影響也日漸增強,大有與人本主義心理學抗衡之勢。學派隔閡的存在是心理學分裂的又一表現。

心理學分裂的另一表現是學科內部的惡性分化。分化是科學進步的表現,通過分化,科學研究能在更深入、更細致的層次上進行,但心理學的分化趨勢卻令人擔憂。有人統計,在《心理學年鑒》(六冊)中,所涉及的領域達一百多個,而心理學家實際研究所涉及的領域遠遠超過 這個數字。心理學家局限於狹窄的知識領域,各自為政,彼此之間知之甚少,缺乏相互交流的共同語言。完整的心理現象被分割或互不聯系的小塊,不同的心理學家各執一端,為各自的結果而爭論不休。惡性分化的直接結果是心理學的傳統領域為其他學科所蠶食,或分化出的分支領域直接脫離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中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學科,但許多認知心理學家把自己稱為認知科學家,試圖脫離心理學;某些比較心理學家極力使自己成為行為生物學家;另外一些傳統上屬於生理心理學家的人也在嘗試變成神經科學家。惡性分化也導致了理論的龐雜。據統計,20世紀80年代的西方心理學有一百多種心理治療理論,90年代這個數字就翻了一番,出現了二百多種心理治療理論。如今,心理治療理論已經近五百種。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各種新的理論、新的概念層出不窮,卻是曇花一現,很快就被更新的概念和理論所取代。從表面上看,心理學理論十分繁榮,盛況空前,深入的分析卻表明,心理學的分裂日益加深。「總而言之,心理學仍然是一門不成熟的科學。」(Rand,2005)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科學觀方面,當代心理學仍然存在着諸多的困惑與爭論。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