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軍志

淮軍志
定價:234
NT $ 204
  • 作者:王爾敏
  • 出版日期:2008-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3376410
  • ISBN13:9787563376414
  • 裝訂:361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乃著名史家王爾敏先生關於晚清軍事史研究的名作,先生尋繹演說晚清軍制的沿革與遷變,由湘(軍)入淮(軍),將淮軍的緣起、營制、組成分子、訓練及精神、餉源與用款、軍械供應、幕府人才、防區分布與軍力消長,一一道來,條分縷析,周詳備至,入情入理,為後世研究者奠定了的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王爾敏,著名歷史學家。一九二七年生,河南淮陽人,台灣師范大學史地系畢業。歷任台灣師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中國近代思想史論》、《清季兵工業的興起》、《清季軍事史論集》、《上海格致書院志略》、《晚清政治思想史論》、《解醒集》、《五口通商變局》等書。另編纂史料十二種,史學論文七十余篇。
 

目錄

第一章 成立的由來
第一節 江南大營的再潰及長江下游的糜爛
第二節 曾國藩的總制兩江與規吳計划
第三節 曾李關系與淮揚建軍
第四節 上海防守與安慶請兵
第二章 營制
第一節 營制的沿承
第二節 營制的改進
第三章 組成分子
第一節 淮軍的營伍組合
第二節 淮軍將領的鄉土成分與社會成分
第四章 訓練及精神
第一節 淮軍的訓練
第二節 淮軍的精神與風氣
第五章 餉源與用款
第一節 餉源的維持
第二節 用款分析
第六章 軍械的供應
第七章 幕府及有關人才
第八章 防區分布與軍力消長
第九章 結論
敘錄
征引書目
譯名對照表節
 

國人對晚清歷史的研究,素來注重政治史,而對制度史上的問題專書討論者為數不多。王爾敏先生這部新書是論晚清制度極重要的著作,而書中旁涉政治史上的問題,亦有顯著的貢獻,全書搜集史料極其豐富,運用史料亦極謹嚴。書成出版,實為中外學術界可慶賀之事。

王先生搜集史料之廣博,與考據之精詳,在其論淮軍成立經過及比較湘淮兩軍規制人事各章,最可看出。王先生認為淮軍雖然大體上沿襲湘軍制度,但其創立時之環境不同,組成分子之性質亦多不同;且因淮軍大量采用新式武器,訓練方法及其他有關規制,亦多創新之處。此外李鴻章之選將用人,作風與曾國藩頗不同,而曾李同受當時環境之約束,李氏雖創新,亦未能隨心所欲。諸此皆過去史家忽略之事實,經此書之詳密研究而確立。

尤可貴者,王先生能根據其對史料之分析,進而對整個「勇營」制度之性質,以及晚清軍制與政局之關系,作極精辟之論斷。王先生認為淮軍承襲湘軍之招募制度,統領與營官及營官與士兵間之私人關系,甚為密切,故就其內部組織而言,可稱「私軍」。然若就整個軍事系統而言,則淮軍雖然並非傳統的「經制軍」,但絕不能視為「私軍」。淮軍之調度雖非經由兵部,而總須由諭旨決定,再由李鴻章或其他督撫執行其細節。淮軍之餉需雖由李鴻章或其他督撫籌划,而餉源乃根據經諭旨批准之奏案,造冊報銷之手續,亦不能免。勇營本為暫時之部隊。綠營未廢,勇營難於盡量發展。然至十九世紀晚期,勇營與綠營並存日久,對內鎮壓民亂,對外布置國防,事實上皆由勇營擔任。

上述論斷,在軍制史上極其重要,而其政治上之含義,亦甚深長。晚清督撫因能統馭勇營與征收厘金,故其權力增加,此乃人人盡知之事。但督撫皆忠於清廷,絕非割據人物,而勇營防軍之主要貢獻,乃在於維持治安,延長清室壽命。李鴻章之擁兵直隸,乃依清廷諭旨保衛畿疆,而淮軍之駐防山東、江蘇、湖北,亦皆秉承朝命,既無叛離之心,亦無左右各省政局之跡。李氏本人向朝廷推薦督撫人選之事,間或有之。然淮軍人物只能視為李氏之朋黨,如張樹聲、劉銘傳等,其任用與否,悉視朝廷意旨也。事實上,淮軍將領之出身科目者較湘軍將領為少。淮將之躋身督撫者,除李氏外,甲午戰前僅四人,而任期皆不長久。中外學人常有指淮軍為割據勢力,而李氏為半軍閥者,其說不攻自破。

王先生此書討論淮軍規制及政治關系,主要目的已完全達到。此外如淮軍之立軍精神、士兵待遇以及將領競逐利祿之心理,書中皆有發揮。全軍三十余年之間之防區分布、兵力消長、器械供應情形,亦皆見其輪廓。筆者更希望近代史研究所諸同仁於《淮軍志》出版之後,更進一步對此軍於粵捻戰爭中之實際表現,日後駐防各地之事跡,以及甲午戰爭中潰敗之原由,俱一一以專書詳考。以王先生之制度研究為堅實基礎,「淮軍全史」之完成,乃想望可見之事也。

劉廣京
1967年7月5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