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華夏五千年的文明,為我們積淀了十分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包含着許多值得學習、借鑒的東西。

古今中外,許多哲人都認為「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增廣賢文》),主張「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也」(《戰國策·趙策一》),「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漢書·賈誼傳》)。

該書選取了古代的為政、民本,清正、廉潔,節操、品德,學習、修養,哲理、事理,選賢、任能六個方面的150個故事,並對其進行解釋,提出對今人的啟示。每個故事,按照四個層次來寫,該書的具體寫法是:先介紹故事原文,接着對原文的來源及作者進行介紹,然后對原文進行詳細解釋,並翻譯成白話文,最后,進行點評,提出富有哲理的啟示等。該書對於人們做人做事都有啟發和教育意義。
 

目錄

前言
凡例
第一編 為政·民本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樂以天下 憂以天下
 吏乃民之役也
 民惟邦本
 民為貴
 天子作民父母
 水則載舟 水則覆舟
 平易近民
 馬上得天下
 鄭陂
 食魚無反
 呂公泉
 不知天寒
 賣劍買牛
 閻羅包老
 遠於萬里
 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親賢臣 遠小人 
 世易時移 變法宜也
 毋忘在莒
 鄒忌諷齊王納諫
 舍本逐末
 前事不遠 吾屬之師
 舟中敵國
 以人為鑒
 五不足恃
 均無貧 和無寡
 大道之行 天下為公
 推其所為
 居安思危 戒奢以儉
 治國必先齊其家
 食鳧雁必以秕
第二編 清正·廉潔
 愛蓮說
 清郎與清卿
 段太尉逸事
 懸魚
 貪以死祿
 與人同利
 陶母教子
 不受一錢
 子罕弗受玉
 土階茅屋
 合浦珠還
 封識宛然
 酌貪泉
不持一硯歸
齋馬清風
公儀休辭魚
廉者 民之表也
李公葬金
受一大錢
亡隋之弊俗
割度絕交
馬不入廄
身無長物
四知金
文臣不愛錢 武臣不惜死
克己奉公
一琴一鶴
但食豬肝
第三編 節操·品德
第四編 學習·修養
第五編 哲理·事理
第六編 選賢·任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