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的歷史:上海徐匯文物保護單位(英漢對照)

留存的歷史:上海徐匯文物保護單位(英漢對照)
定價:1920
NT $ 1,670
 

內容簡介

從2005年開始,編著者們就懷著保護歷史文化、挖掘文物資源和延續文化根脈的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查閱了檔案、圖書、雜志等大量的文史資料和實地調查與采訪,歷時達三年之久。在掌握和累積了大量文史資料和歷史圖片後,經嚴格梳理篩選,並按歷史沿革、建築特色、人物介紹和真實事件等幾大部分內容進行編輯。

《留存的歷史》一書史料詳實、內容豐富、圖文並茂、裝幀精美。中英文對照,還配有新老圖片近600張。
 

目錄

序言
概述
龍華寺
龍華塔
黃道婆墓
黃母祠
南春華堂
徐光啟墓
徐家匯藏書樓
上海中學龍門樓、先棉堂
新四軍駐上海辦事處舊址
盛宣懷住宅
汾陽路79號住宅
徐家匯觀象台舊址
徐家匯天主堂
黃興寓所
新康花園
徐匯中學崇思樓
上海特別市政府舊址
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
宋慶齡故居(淮海中路)
百代公司舊址
國際禮拜堂
鄒容墓
桂林公園
勵家花園
汾陽路45號住宅
修道院公寓
鴻英圖書館舊址
張元濟故居 332
中共江蘇省委舊址
宋慶齡故居(桃江路)
參考文獻
編後記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城市是國家的核心,城市是由空間、時間、意識、傳統和價值觀構成的文化象征。城市是生活,城市代表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進步,城市的發展歷程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上海城市中輝煌的組成部分,徐匯區代表了上海城市現代化的演變,預示了燦爛的明天。

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年來,徐匯區的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與整個上海市一樣,經歷了根本性的變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上海城市的副中心,為邁向國際化大都市創立了范式。徐匯區的城市化品質和建築的質量是全市最高的城區之一,徐匯已經成為上海最活躍的國際化社區。徐匯的城市建設與空間環境追求品質、追求結構性發展,城區有了極大的進步。城市環境和生活品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為國際大都市中一顆亮麗的明珠,被贊譽為「金色的徐匯」。徐匯的燦爛輝煌不僅是因為今天的經濟繁榮和建設成就,也因為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

歷史建築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凝聚,是生活方式的物化,是人們對未來的憧憬,是城市的瑰寶。歷史上的徐家匯地區在唐宋時期屬於華亭縣,是上海的文化中心之一,徐家匯地區是上海地區 歷史沉積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曾經歷盡滄桑,薈萃了最豐富的人文 因素。徐家匯是明代相國、我國第一位引進西方科學技術的科學家徐光啟的故鄉,又因肇嘉 與法華涇兩河在此匯合而得名。中國的歷史文脈和法租界的影響也在此處交匯,融東西文化為一體。在上海市四批歷史建築保護名單由,徐江區的歷史保護建築共138處,占總數的21.8%,這里有龍華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和上海最大的一塊地跨徐匯區和盧灣區的衡山路一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除此之外,還擁有眾多歷史建築、園林和文化遺存,徐匯的歷史建築以文化建築、宗教建築和住宅建築為主,建築類型極為豐富,這里集中了上海近代最大量的花園注宅和公寓建築。

上海的歷史建築有其特殊性,盡管是特定社會條件下對西方建築的復制,但是又處於當時世界建築的潮流之中,成為中國近代建築的發祥地和中心,成為新思想和新精神的實錄。美國19世紀著名哲學家、散文作家和詩人愛默生說過,城市「是靠記憶而存在的」。城市在記憶中的存在依靠文物、歷史建築和制度化的結構,依靠經久性的藝術的象征形式。徐匯的文物和歷史建築將城市的過去時代、當今的時代,以及未來的時代聯系在一起。徐匯的文物和歷史建築就是一部中國的文化史和革命史,記載了從上古時期至近代和現代的歷史。這里不僅有上海最古老的龍華寺,有記述了功及桑梓的黃道婆的痕跡,有開拓了中國古代向西方學習科學與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者徐光啟的墓園,還有倡導洋務運動的李鴻章、盛宣懷等的足跡和中國民主革命先驅鄒容、黃興、張元濟等的遺跡,更有為中國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宋慶齡的故居以及流淌過中國革命先烈鮮血的龍華烈士陵園。這些歷史人物和他們昕代表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激勵著今天的人們去創造未來,為後代而創造,為城市和社區的可持續發展而創造。

掩映在綠蔭叢中的徐匯文物和歷史建築仿佛一部學費的世界建築史和中國建築史,同時也是一部文化史,記載了世界各國的建築 文化,建築風格覆蓋了歐洲中世世紀式樣的教堂的學校、歐洲古典主 義的宮毀和府邸、中國傳統式樣的宮殿、西方現代主義建築,以及那些西班牙式、德國式、法國式的公寓和花園住宅。大量的宗教建築記載了基督教、天主敦、東正教、佛教、儒教和道教等,在城市空間和域市文化方面對徐匯地區的重要影響,這些文物和歷史建築成為我們這一代的精神和物質遺產,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繼承並發揚這些遺產。蘊涵在文物和歷史建築後面的呵史不斷傳承著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粹,工怍與居住在這些建築中的人們譜寫著我們這座城市的過去、今天和明天,這就是煥發出生命價值的歷史傳統和邁向未來的傳統。這樣的傳統既包括物質實體和形象,也包括人們的思想、信仰、慣例和制度。每一個時代都為將來留下傳統,每一個時代又傳承並發展了以往的傳統。對傳統的傳承和發展將對將來的時代留下范式,是具有歷史意義的范型,這也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行為傳統和信仰傳統。對文物與歷史建築的認識與保護意味著歷史的選擇、科學的選擇、社會的選擇,同時也意味著對未來的選擇。對文物與歷史建築的保護關系著我們生活的家園,關系著城市與社會的生存,關系著中華民族歷史的延續和文化的傳承。

徐匯區在保護文物和歷史建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績和貢獻,在增強全社會和全民的保護意識,在挖掘、記述並研究文物和歷史建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從而為徐匯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奠定了基礎。最近幾年連續出版了《金色徐家匯》、《看得見風景的徐家匯》、《梧桐樹後的老房子》、《歷史上的徐家匯》、《龍華的摶說》、《中西文化第一人》等一批關於徐匯區文物、歷史建築與現代建築和城市建設的圖書。這本《留存的歷史》將再一次表明,浪漫與現實、 歷史與未來、傳統與先進的文化理想交相輝映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體現。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