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章太炎(修訂本)

追憶章太炎(修訂本)
定價:239
NT $ 208
 

內容簡介

本集只選錄師友、弟子及親屬的文章。內分六輯︰第一輯為蓋棺論定式文章,所記事實跨越不同時期,可作傳記閱讀。第二輯為親友眼中的太炎先生。第三、四輯以辛亥為界收錄師友及弟子有關章氏生活的回憶文章。晚年講學蘇州的文章單獨集為第五輯。最後一輯為傳奇色彩甚濃的「軼聞」,很能體現太炎先生的性格與才情。

身兼斗士與學者的章太炎,一生屢遭世變,多次卷入政治斗爭漩渦,可依然著述、講學不輟。章太炎的好處是干什麼像什麼,是個大政治家,也是個大學者。在編者看來,章太炎不只是革命家,更是近代中國最博學、思想最復雜高深的人物,可作「有思想的學問家」來考察,有別于魯迅所稱的「有學問的革命家」。

在近代中國學界,章太炎是最具傳奇色彩,也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早在其生前,有關章氏的各種軼聞,便已廣泛流傳。本集致力于搜集既可信又可讀的回憶文章,所以在有關太炎的眾多文章中,加以鑒定和別擇,博覽而精取,以凸顯太炎先生的「真精神」。
 

目錄

總序
三聯增訂版序
章先生別傳
余杭章先生事略
余杭章先生墓志銘
章太炎畫略
太炎先生行事記
章太炎
紀念太炎先生
記章太炎與余訂交始末
伯兄太炎先生五十有六壽序
悲憶太炎師
記先外祖父陳干與章太炎先生的交往
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紀念先師章太炎先生
余杭章師逝世三周年追憶
回憶章太炎先生
談章太炎先生
星廬筆記‧章炳麟
太炎先生二三事
本師章太炎先生口授少年事跡筆記
記本師章公自述治學之功夫及志向
太炎先生軼事簡述
我的外太公章太炎二三事
我的母親章王氏
憶辛亥革命前後先父章太炎若干事
章太炎與王金發
《章太炎先生家書》敘言
記先父母章太炎、湯國梨在抗戰中二三事
章太炎營葬始末
章太炎先生軼事(詠莪堂隨筆)
記鳳凰山館論學
章太炎與支那亡國紀念會
中國教育會之回憶
回憶蔣竹莊先生之回憶
章太炎先生在獄佚聞錄
鐵窗感遇記
從章先生學
民報社听講
記章太炎先生
記太炎先生學梵文事
辛亥革命‧辦《四川》雜志(節錄)
辛亥革命前後雜憶(節錄)
章太炎民國元年在南通
我在六十歲以前(節錄)
古史辨》第一冊自序(節錄)
記太炎
紀念太炎先生
關于章太炎先生的回憶
回想四十八年前事(節錄)
芥川龍之介氏的中國觀‧章炳麟氏
追念余杭大師
師事國學大師章太炎
章太炎師門的晨課
章太炎面折劉半農
我所見晚年的章炳麟(1968—1936)
《太炎先生書札》跋
章公問業記略
章太炎的北游
章太炎
《師友雜憶》(節錄)
章太炎先生在蘇州
記章太炎先生‧在蘇州
謁余杭章先生紀語
章太炎弟子論述師說
章太炎贈丁鼎丞先生詩卷後記(節錄)
《章炳麟之生平及其學術文章》後記
章太炎先生晚年在蘇州講學始末
太炎先生《國學講演錄》序
憶太炎先生
追記章太炎師主辦“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
太炎講學記
章太炎的講學
國學大師章太炎
章太炎先生訪問記
樸學大師章太炎故宅訪問記
章太炎先生軼事
謦(亥欠)小識
書余杭章先生軼事
章太炎先生
談(�到)漢閣
太炎先生言行軼錄
章太炎先生在莒錄
章太炎被羈北京軼事
世載堂雜憶(選錄)
洪憲紀事詩本事注(選錄)
劉允臣日記(節錄)
胡適的日記(節錄)
太炎大師謁問記
記章太炎及其軼事
章先生逸事
後記
 

編一套既好用又有趣的“學者追憶”叢書,這一計劃,雖是平日里聊天聊出來的,很難分清是誰“首倡”;但很明顯,此舉得以落實,主要得力于夏曉虹。夏君的大學同窗沈楚瑾,那時正在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當編輯,每到報選題時,都會來找好友商議。听了我們的設想後,沈君不畏艱難,奮斗再三,終于使叢書得以面世。須知,十幾年前,晚清及民國年間的學者,尚未成為學界及公眾普遍關注的“話題”。因此,首先得感謝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領導及責任編輯沈楚瑾之“獨具慧眼”。

五冊書中,有兩本是夏曉虹獨自完成的(《追憶康有為》和《追憶梁啟超》);至于我負責的三書——《追憶蔡元培》、《追憶章太炎》、《追憶王國維》,則是與我指導的研究生鄭勇、杜玲玲、王風合作。記得師兄錢理群對此舉很感興趣,除了認為書編得不錯,還贊許三君因此在學業上大有長進。不過,說實話,《追憶章太炎》我介入較多,其余兩本主要是學生用力,我只是幫助確立體例以及審定篇目。如今,三位各自學業有成的老學生,利用舊書重刊的機會,略做增訂——說好只是“小修”,輕重緩急之間,希望拿捏得當。

這套叢書推出後,在學界一直口碑甚佳;而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撰文推介(刊1997年11月19日《中華讀書報》),更是大大的“利好”因素。無奈風氣未成,加上出版社發行不力,書走得並不快。因此,“再接再厲”之類的大話,自然也就落空了。

轉眼間,十年過去了。隨著風氣轉移,這套書的內容以及編輯體例,還有背後蘊含的學術觀念,逐漸為廣大讀者所接受。除了不斷有人跑來找書,還不時有自告奮勇希望加盟者。如今,三聯書店將此叢書增訂重刊,並表示“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對此,我們樂觀其成。

以我的觀察,近年談論清末民初文人學者的書籍及影視,多有從“學者追憶叢書”獲益的;作為編者,我們甚感欣慰。不過,隱約中,也有些許不安。原因是,不少引用者對這些資料過分當真,全盤接受;而且,不無將其娛樂化的傾向。在我看表,迷信黑白分明、脈絡清晰的“正史”,趣味固然欠佳;過分推崇那些有點蕪雜但生氣淋灕的“野史”,也不是好辦法。面對諸多有所發現也有所遮蔽的“追憶”,讀者當保持通達的立場、審視的目光,以及必要的反省與質疑。

2008年8月30曰于京西圓明園花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