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代文學理論對藝術史的影響是越來越明顯,但是就視覺和文本交融所產生的根源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廣大學者很少能達成共識。

本書收錄的十幾篇文章。從多方面探討了視覺與文本之間的關系。

本書為“西方當代視覺文化藝術精品譯叢”中的一本。全書收錄了藝術史的基本觀念;後歷史美學——來自德國的闡釋;菲洛斯特拉圖斯與意象博物館;瘋狂的盔甲;視覺的可視性︰沃克斯豪花園與觀者的定位;攝影虛幻主義︰論攝像機對推翻視覺中心論的貢獻等十幾篇文章,從多方面探討了視覺與文本之間的關系。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藝術史的基本觀念
第三章 藝術史︰視覺、場所和權力
第四章 超越觀看
第五章 一種敘述
第六章 後歷史美學——來自德國的闡釋
第七章 何為藝術?庸俗藝術品和符號學家
第八章 解讀凝視︰倫勃朗作品中的性別構建
第九章 菲洛斯特拉圖斯與意象博物館
第十章 主囊與形象︰我描繪我自己
第十一章 瘋狂的盔甲
第十二章 筆與眼︰凝視的政治學
第十三章 凝視和敘述——《凱萊布‧戚廉斯》藝術手法分析
第十四章 視覺的可視性︰沃克斯豪花園與觀者的定位
第十五章 B/G
第十六章 獲得的視覺
第十七章 《主臥室》
第十八章 攝影虛幻主義︰論攝像機對推翻視覺中心論的貢獻
第十九章 不期而遇︰《娜狄婭》中的游蕩者和精神病患者
 

人類的文化從視覺認知和感受的角度,可以分為文本文化和圖像文化兩大類。文本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為了更系統準確地傳達和溝通的需要而創造的一種符號系統,圖像則是人類對自然世界的模仿和想象所創造的另一種表現與傳達的方式。在文字還未出現之前的史前時代,原始人類就已經開始制作圖像。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從未中斷。如果說文學、哲學、語言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以文本系統為主,那麼藝術史和視覺文化研究則主要是以圖像作為其研究的對象。長期以來,藝術史學科在我國一直處于相對邊緣、不受重視的狀態。不知是何原因,整個20世紀中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學都具有強大的文史類專業,卻很少設立藝術史和視覺文化專業學科。通常都將這些專業放在藝術院校和單科的美術學院內,而這類院校又以藝術創作與實踐為主,藝術史作為公共課一直置于邊緣狀態。相比之下,西方的著名大學和綜合院校則普遍設有藝術史與視覺傳播專業,其研究和教學均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藝術史學科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和理論的轉型。 這些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藝術史研究的對象不再局限于“精英藝術”和“高雅藝術”,而逐漸擴展到“大眾藝術”和“通俗文化圖像”;二、 藝術史研究的視野不再局限于西方藝術,而擴展到亞、非、拉美等世界範圍的藝術圖像上;三、 藝術史的研究方法也不再局限于本學科的理論方法,而選擇和吸收了其他相關學科的一些方法和理論體系,如符號學、現象學、闡釋學、社會學、心理學、解構主義、女性主義以及文化研究理論等。 這意味著傳統經典的藝術史正在向一種跨學科和多元性的新藝術史轉向。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W.J.T.米切爾指出,當前學術界以及公共文化領域正在發生一種關系錯綜復雜的轉型。 這一轉變被稱為“圖像的轉向”,由此藝術史學科將會從理論的邊緣性轉化到學術中心的位置。今天,藝術圖像和視覺文化研究正逐漸成為學術和文化研究的中心。

事實上,當今的時代已進入了一個視覺圖像為中心的時代,電影、電視、攝影、繪畫、雕塑、建築、廣告、設計、動漫、游戲、多媒體等正在互為激蕩匯流。 這個以圖像為中心的時代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圖像時代或視覺文化的時代。隨著圖像時代的到來,視覺文化研究是近年來國際學術界出現的一個新的跨學科研究領域。 視覺文化及其研究已經由一個對從事藝術史、電影與媒體研究、社會學及其他視覺研究者有用的術語,變成了一個時髦的,也許還是有爭議的研究交叉學科的新方法。 關于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ity)研究,法國學者羅蘭‧巴特認為, “要進行跨學科研究,挑選一個‘學科’(一個主題)而後擴展到它周圍的兩三門學科是不夠的。 跨學科研究旨在創建一門不屬于任何一門學科研究的新對象”。

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認識,我們策劃編輯出版了這套“西方當代視覺文化藝術精品譯叢”,精選歐美當代著名藝術史和文化研究學者的最新論著譯介到我國。 本叢書的選題大致可分為如下四個方面︰一、新藝術史系列;二、視覺文化研究系列;三、 公共藝術研究系列;四、 博物館研究系列。 通過這套叢書的編選和翻譯,我們希望能夠反映和體現出國外學術研究的最新進展和動向,並對我國的文化研究和學術本土化有所裨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