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經濟學︰我們為什麼這樣開車?

開車經濟學︰我們為什麼這樣開車?
定價:234
NT $ 204
 

內容簡介

《開車經濟學》抽絲剝繭地分析了人類復雜的交通行為,其詳實程度令人驚異。——《紐約客》

一本融合了交通行為和交通心理的偉大著作。那些關于交通擁堵的文字,讀來妙趣橫生,任何一位每天都要在路上耗去超過19分鐘的人,都應該花點時間讀讀這本書。——《黑天鵝》作者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為什麼一名紳士到了車上就變成了“失控的惡魔”?
為什麼在路上不能總做謙謙君子?
是女人使得塞車更嚴重嗎?
人們在停車場找車位時,常犯的愚蠢錯誤是什麼?

從紐約、北京、新德里到哥本哈根,全球的公路上都充斥著汽車、摩托車、自行車、手推車這些形形色色的交通工具。在汽車發明120多年後,來自美國的鬼才湯姆‧範德比爾特駕車跑遍世界,和全球的汽車專家、交通官員討論那些令人愉快卻也常讓人氣憤的交通問題︰人類的行車秩序竟然不如一群螞蟻!我們的愛車竟然能夠決定自己所生活的這座城市的面積!為了行人的安全,一個減速的標志牌是沒多大用處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路邊放置一幅衣服穿得很少的美女畫像!

你相信鬼才的這些奇談怪論嗎?

不信?不信的話,您不妨先把愛車停在車庫里,泡上一杯咖啡,听著《我的S.U.V.保險杠》,隨手翻開這本書,來看看湯姆‧範德比爾特是怎樣讓路上的那些煩心事,都化在笑談中吧!

湯姆‧範德比爾特,居住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自由作家、新聞記者,擅長于以新銳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長期為《紐約時報》、《連線》等媒體撰寫有關設計、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文章,曾出版暢銷書《生還的城市》(Surival City)。
 

目錄

序 給所有司機的一面鏡子
前言 為什麼我後來插隊?(為什麼你也這麼做?)
第一章 為什麼總是別的車道開得快?交通如何作用于我們的大腦?
閉嘴,我听不清你說話︰非實名制,攻擊行為,以及駕車時的交流問題
你盯著我看什麼?眼神交流,模式化思想以及路上的人際交往
排隊等候,遵守交通規則︰為什麼其他車道速度更快?
附︰現在,揭開後來插隊的秘密
第二章 為什麼你車開得不像你想的那麼好?
如果駕駛如此簡單,對于機器人來說為什麼那麼困難?是什麼教學機器教會了我們駕駛?
我的車開得如何?可我怎麼知道?為什麼缺少了反饋信息,我們在路上就發揮不好?
第三章 在路上,我們的眼楮和大腦如何背叛了我們?
在路上,我們要專心︰為什麼專心關注道路這麼困難?
實際上,道路上的事物比看上去要復雜得多︰我們駕車時,眼楮如何欺騙你?
第四章 為什麼螞蟻不會遭遇交通堵塞(而人類會)︰通過合作應對堵塞問題
見識世上最棒的通勤者︰我們可以從螞蟻、蝗蟲和蟋蟀那里學習什麼?
在洛杉磯以上帝自居
慢車道變快時,少數人如何戰勝多數︰車流以及人性
第五章 為什麼比起男司機,女司機更能造成交通堵塞(交通中的其他奧秘)
這些人都是誰?關于交通心理學
停車問題︰為什麼我們停車的效率不高,這如何造成了交通擁擠?
第六章 為什麼道路增多,車輛也會隨之越多(如何應對這一問題)
自私的出行者
用米老鼠的辦法來解決幾個交通問題
第七章 危險的道路變安全之後
高速路上的難題︰司機如何適應他們面前的道路
交通標志帶來的麻煩——擺脫這些麻煩如何給大家帶來益處
對道路寬恕還是縱容?交通工程的致命缺陷
第八章 交通如何詮釋世界︰關于駕駛的地方特色
“離合器要好用,喇叭質量要好,也祝你好運”︰跳進德里的交通漩渦
紐約人亂穿馬路(為什麼哥本哈根的人就不這樣?)︰從文化角度看交通
危險︰前方有“腐敗現象”——瘋狂駕車的私下告密者
第九章 弗萊德,蒙大拿鄉下一個離了婚的喝著啤酒的醫生,在舉辦橄欖球超級杯賽的星期天,他正開著一輛小型貨車,為什麼你不能和他在一起乘車︰在路上做什麼冒險,為何如此?
下意識的恐懼感︰我們如何誤解道路的風險
去還是留?為什麼道路風險如此復雜
安全的風險
後記 駕駛經驗
致謝
 

如果說我的人生因為《開車經濟學》而發生了改變,這未免有些夸張。這本書因而今後也不會被列入“對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書籍名單。但是它無疑大大增加了我的駕車樂趣。再加上我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少說也有一兩個小時,所以,如果說《開車經濟學》沒有讓我的生活變得更有趣,那就是撒謊了。

它帶給我的第一個樂趣在于,讓我每一次普通的駕車出行成為有意思的實驗過程。或寬闊或擁擠的馬路是開放的實驗室,各色汽車、騎車人乃至行人、警察、交通協管員全部是實驗的對象。當然,我也是實驗對象,只不過我還同時兼有觀察員身份,把觀察來的實驗結果和書中列舉的結論一一比對,然後竊喜,偷笑。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是一名有著7年駕齡的司機的話,你當然知道,《開車經濟學》里說的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如果堵住路口的是一個女司機,那麼會有更多的人(包括女司機)鳴笛。

如果造成堵車的司機貼著“新手上路”的標簽,對他鳴笛的人就更多。

同樣是堵塞了路口的交通,吉利會比奔馳招來更多的鳴笛。

……

為了實驗全面起見,我在國貿橋下掉頭時故意把車開到靠前的位置,然後試圖並線,並且按照書中建議的那樣,除了降下玻璃,伸手示意之外,還看著別人的眼楮。想知道結果麼?對方真的同意我插入隊伍了。達成交流果然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唯一的困擾是︰如果我要插入右轉彎隊列的話,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從右側伸手示意,又如何讓右側那位司機看到我的眼楮呢?不過,應該聲明的是,此案例純屬實驗行為,大範圍推廣則會失效並帶來災難性後果,那就是混亂不堪的路口秩序甚至車主之間的糾紛。

遙想多年前讀到的一位旅美作家的散文中提到,一位中國男人對女人學開車頗有微詞,理由是,他的老婆本來是一位溫婉可人的百分百賢良淑女,可一旦開上了車,她的脾氣秉性頓時沒來由的火爆乖張起來,駕車時動輒大爆粗口,實在不可理喻。如果那位先生今天踫巧能夠讀到這本《開車經濟學》,他自然會了解︰並非女人格外善變,或者女人因為掌握了方向盤就自命不凡,實在是因為,在面對同一件交通問題時,司機和乘客的大腦活動是不同的。他們活動的神經區域不一樣。實際上他們屬于不同類別的人群。所以,乘客面對其他人的違規並線、低速行駛以及冒險的加塞這類行為時,態度更加中立。他們並不認為自己被冒犯,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的身份和汽車密切相關。另外,在路上駕車的感覺好像身處網絡聊天室,無人知曉他人的真名實姓。只有在線名字(車牌號)的“匿名”的狀態也能夠讓司機妄自尊大的情緒開始膨脹。

不過,人在駕車時的行為和心態並不總是和車外的生活大相徑庭的。比如︰司機在80%以上的駕駛時間里都盯著前方的路看,而只用6%的駕駛時間來看後視鏡,也就是說,我們更關注超過我們的車輛,而不是被我們超過的車輛。換言之,更多的時間我們都在關注損失而不是收獲。由此可以推導出一個在擁擠的駕駛路途和人生旅途上同樣奏效的辦法︰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多看看後視鏡,多想想不如我們的人,我們會感覺更舒服。等等,難道你沒有發現,這些來自北美洲道路上的調研結果和中國兩千年前業已形成的輕逸的哲學思想異曲同工麼?我早就發現,這不是一本駕駛教科書,而是一面給所有人的鏡子︰一面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別人以及如何更安全更快樂生活的魔鏡。

翻譯作品通常會讓語言的精準在轉換中受到損耗,但即便如此,範德比爾特的行文仍然俏皮可愛。細節的描述和案例的引用更是時時逗引人會心一笑。全書九個章節分別從行為經濟學、應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個角度揭示了日常交通行為背後的身體、心理和技術因素,卻絲毫沒有板起面孔拿名詞術語唬人。一部本來頗有可能寫成論文狀的著作讀來卻絲毫沒有笨拙艱澀之感,反而妙趣橫生,實在難能可貴。要知道,在這樣一個高速運轉的社會里,一本令人費解的書是往往會被放在桌子上做臨時杯墊用的。

印象中,我們進行交通安全宣傳的傳統做法是︰將各種鮮血淋灕觸目驚心的圖片集合在一起,制作成展板,陳列在北京的各大繁華路口,以期達到震懾過往群眾的目的。而實際上,大多數路人難以直面如此慘烈的畫面,嬌弱的姑娘們不慎誤看之後甚至難免花容失色,避之唯恐不及。況且,司機們也難有棄車步行的機會去接受此種深刻的再教育。相形之下,閱讀一本好書似乎是一種更文明和有效的宣傳方式吧。一個不切實際的狂想是︰有關部門團購此書後直投給所有駕駛員,人手一冊。當然,如果城市的管理者也能撥冗閱讀這本充滿著各國各地各種實踐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有趣讀物,則交通環境的和諧會更值得期待。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我和搭檔羅兵曾經在交通廣播的直播中拋出“如何改造汽車”的狂想式標題。那一次,相當多的听眾都對智能汽車顯示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極力暢想著真有一天,一種尾部顯示屏上可以出現“謝謝”、“你好”、“對不起”、“你的車門沒關好”這類溫暖字眼的汽車能夠大行其道,把擁擠的大街變成浪漫的樂園。而讀了這本書讓我忽然發覺,我們當初看似荒唐的“狂想”也並非全然無厘頭︰或許我們不再需要更高科技含量的粗魯汽車,而是需要更“柔軟”的汽車,讓鋼鐵的機器也能展現主人的氣質。而在這個時刻到來之前,我們在路上還是可以對粗魯的司機鳴笛抗議,因為達爾文以及《開車經濟學》的作者共同告訴我們︰這種憤怒對規規矩矩的司機有利。

劉思伽
2009年2月14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