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哲學的歷史原像

馬克思哲學的歷史原像
定價:450
NT $ 392
  • 作者:張一兵/主/編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73082
  • ISBN13:9787010073088
  • 裝訂:平裝 / 57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有關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史的論著,還是2004年度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重大項目的最終研究成果,也是財政部、教育部國家哲學社會理論研究創新基地南京大學“當代資本主義研究”項目的重大前期成果。

全書共十五章,分為四編,主要介紹了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人學現象學的歷史建構及其危機,走向總體性歷史科學新視野的哲學思想革命以及新唯物主義哲學在經濟學中的演繹與發展。
 

目錄


導論
第一編 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章 青年馬克思對社會歷史的最初探索:從康德的信徒到青年黑格爾派
第一節 倫理激情的深情呼喚:馬克思中學時代的哲學世界觀
一、馬克思中學時代的思想來源
二、馬克思中學時代的哲學世界觀的基本面貌
三、正確評價馬克思中學時代的哲學世界觀
第二節 浪漫主義文學創作與馬克思的世界觀危機
一、德國浪漫派的哲學之維及其對青年馬克思的思想影響
二、“理想主義”哲學世界觀的文學表達
三、現實的權威與“理想主義”哲學世界觀的危機
第三節 青年黑格爾派與青年馬克思的自我意識哲學
一、轉向黑格爾哲學:緣起與過程
二、《關于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青年馬克思自我意識哲學的搖籃
三、“博士論文”:青年馬克思自我意識哲學的哲學史實現
第二章 青年馬克思唯心主義哲學的“世界化”嘗試及其破產
第一節 《萊茵報》時期青年馬克思哲學思想的發展
一、告別鮑威爾:實質與過程
二、馬克思的理性主義國家觀與精神自由觀
三、共產主義問題、物質利益難題與馬克思思想的轉變
第二節 馬克思對歷史唯心主義的最初批判
一、馬克思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政治批判
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批判方法
三、馬克思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最初批判
第三章 探索人類解放的道路與力量:青年馬克思思想的新飛躍
第一節 走向法權唯物主義
一、《克羅茨納赫筆記》中的歷史研究與馬克思思想的進一步轉變
二、市民社會與國家
三、《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理論邏輯的再考察
第二節 走向哲學社會主義
一、青年馬克思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二、轉向社會主義
三、廢除私有制與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第二編 人學現象學的歷史建構及其危機
第四章 經濟學研究與人學現象學的初始邏輯
第一節 走向政治經濟學批判
一、黑格爾法哲學中的經濟學內容及對馬克思的影響
二、蒲魯東、赫斯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及其對馬克思的影響
三、青年恩格斯的早期經濟學哲學批判及其對馬克思的影響
第二節 從政治異化到人學現象學的邏輯遞升
一、經濟學初始批判中的哲學失語
二、人學現象學邏輯的激活
第三節 人學現象學視野中的經濟學批判
一、自然唯物主義、社會唯物主義與人本學的唯物主義
二、三種話語與人本學的經濟批判
三、異化勞動理論與人學現象學的初始建構
第五章 人學現象學與社會主義理論的邏輯確證
第六章 人學現象學的哲學建構
第七章 現實邏輯與人學現象學的危機
第三編 走向總體性歷史科學新視野的哲學思想革命
第八章 實踐: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範式的邏輯起點
第九章 生產: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的邏輯構架
第十章 “歷史科學”: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初始表述
第十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的真正完成
第四編 新唯物主義哲學在經濟學中的演繹與發展
第十二章 “倫敦筆記”與新唯物主義哲學的潛在發展空問
第十三章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的物質生產概念
第十四章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的勞動概念
第十五章 作為一種真實假象的資本生活過程:新唯物主義在《資本論》中的演繹與發展
結束語 新唯物主義在“晚年筆記”中的拓展與升華
後記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法權唯物主義與一般唯物主義
附錄二 兩條邏輯的相互消長還是共同消解?
附錄三 實踐與物質生產
 

這是一部有關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史的論著。仔細斟酌之後,我終于還是決定選用“歷史原像”——一個具有顛覆性的概念——作為書名,日本著名學者廣松涉在研究早期馬克思恩格斯思想時也曾用過這個語詞。其實,使用“原像”這一提法並不是想武斷地強調我們的研究和觀點代表了唯一正確的結論,毋寧說我們試圖借其固有的顛覆性來表達如下的理念:努力掙脫前蘇東學界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研究領域強加的意識形態構架之後,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學界必須向世人提供一種新的思想史研究和敘事類型。這也是我在長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始終期冀和追尋的方向。

在1999年出版的《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以下簡稱《回到馬克思》)中,我提出了一個理論問題,即如何真正科學地面對馬克思的理論文本,在我看來,由馬克思哲學解釋所引發的這個問題是如此重要,以至足以適用于全部思想史研究領域。當時的思考和自省,主要是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的:其一,對馬克思哲學思想解讀中“五大模式”的指認。在20世紀對新發表的歷盡訂于(尤其是早期文本)的解釋中,存在許多截然異質的理論觀點,這些觀點之間的無意識爭論此起彼伏、沸沸揚揚,可謂相當熱鬧。不過,極少有人從方法論的角度承認:面對同一理論文本,采用不同的解讀方法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認知結果(其時我自己的反思顯然是受到了庫恩、拉卡托斯等人在科學史研究中呈現的範式結構論的啟發)。“五大模式”從事實角度確證了在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研究中,同樣可能是因為研究方法和根本立場的不同而導致十分異質的角發讀結果。毫無疑問,對解讀方法的自覺正是通往文本真境的正道。其二,我堅決反對在學術研究中非歷史地預設馬克思(恩格斯)不同文本之間的虛假同質性,即不能先驗地假設“《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從第一卷到第五十卷,每一句話都是一樣的真理”。倘若承認以上假設為真,那麼為了捍衛這種假設,為了達到自己的理論意圖,人們似乎就可以恣意從各種專題式的語錄摘編中斷章取義地片面引用,完全脫離馬克思研究和寫作的具體文本語境而任意想象、自由發揮。我認為,那是“兩個凡是”在馬克思哲學文本研究中的一種無意識的理論變形。其三,我反對傳統經典著作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用“原理”反注文本的做法,它事先假定前蘇東斯大林式教科書體系代表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而後人的文本閱讀則只是在不同的經典中為這面先驗的、永恆正確的理論旗幟尋找焦點式標注的過程。倘若如此,必須導致人為動脈解經典文本的完事歷史語境和總體性意義,越往下走,離真實將越加遙遠。其四,我明確反對把馬克思等經典作家的研究畸變為一種狹隘的專業視域。為數眾多的專業學者們各自游走在本專業狹窄的線性邊界之內,在哲學、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壁壘分明、互不關聯的研究平台上,以某種十分局限的專業眼光來孤立地面對作為“哲學家的馬克思”、“經濟學家的馬克思”和“革命家的馬克思”,鬧鬧嚷嚷之中,眾人都自以為把捉到了馬克思,然而卻沒有一個人真實和有機地把握了一個完事的馬克思(對這一點的延,是在我自己向某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請教有關青年馬克思哲學經濟學研究問題卻不得其果時的頓悟)。上述幾方面的反思是最重要的導因,促成了1990年代的我深入思考,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文本學解讀方式。

時移境遷,不過只是六七年的工夫,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文本研究在國內就已漸成大勢,尤其是在一大批中青年學者的不懈努力下,一些重要的新成果迭出不窮、十分引人矚目。相似的一些嘗試也逐步拓展到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等新的學術領域中,這無疑是十分令人欣喜的進展。因而,我以為目前探討另一個更深入的問題的時機大致也已成熟了,即關于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論檢討。眾所周知,萌生治史的想法往往標志著人們對一段歷史或一門學科基本形成了相對成熟的認識,因為某段思想史的成型,必然是關于該學科或者該時段研究已經達到總括高度時水到渠成的結果。尤為可喜的是,在當下中國的歷史學界、思想史(哲學史)以及科學史研究中,治史方法問題終于成了一種自覺的前提性研討對象,上述領域的不少學者在非常寬厚的學術背景下,不僅自覺主動地反省了史學方法論,繼而也直接完成了一批以全新研究方法為支持的重要論著。以我之見,攜此喜人之勢,對我們自己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史觀進行一番明確的檢討,也到時候了!形勢已然不同,然而我依舊持著那個十多年前萌生的信念——從前蘇東式傳統解釋框架的奴役下解放出來,具體而言,就是從傳統解釋框架下的意識形態式的治史模式中跳脫出來,以建立今天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思想史觀。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92